APP下载

以导学案设计为抓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6-12-10秦玫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设计方式促进

秦玫

摘要:学校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旨在以导学案设计为抓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稳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导学案;设计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37-01

导学案可谓是学校教育教学困境突围的助推器。学校选择以导学案设计为抓手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校生源特点,学生基础较弱,需要一种更适合校情的系统方法,实现"以学定教"、"同步教异步学"的目的;二是部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等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有一个抓手来逐步改变教师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三是多数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弱,需要一个载体逐步地予以转变和培养,四是新课改以后,学校还没有形成与课改理念完全匹配的教学模式,还没把校本研修引导到对学科教学做更深度的思考和研究的轨道上来,不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等等。

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几年后,我们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引入导学案概念,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刚开始进行课改培训时,教师对导学案非常陌生。因为教案是传统课堂中的唯一载体,使用教案是教师传统的职业习惯,所以,当导学案这个概念刚出现时,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教案向学案的转变,"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

导学案的最大功能和作用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南,还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指南;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工具,还是教师培养学生习惯的工具;更是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工具。

经过培训,教师们在设计一份导学案的时候,带动了自身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首先,教师从传统的"我要教什么"转变到先要认识"学生有什么"。教师要先全面了解学生,对"学情"做到心中有底。充分了解学生在知识积累,认知心理,学习态度,可接受程度,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握好学生"有什么""缺什么",才可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才能充分考虑导学案怎样引导学生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从传统的"我要教什么"转变到"学生要我教什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吃透教材内容,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对"教情"做到心中有底。哪些知识点和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内或课外自主学习加以解决,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尝试着解决一些知识点和问题,这样课堂上就有充足的时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活动,从而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从传统的"我要怎样教"转变到"帮助学生怎样学"。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对解决应用问题的思路、技巧、方法和策略以及生成性问题给予必要的帮助和辅助,使之完成学习任务,对导学起着辅助作用。

2.提供导学案设计模版,优化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流程

在进行课改培训时,有老师质疑所谓的模式,认为教无定法。对此,学校分批送教师们到杜郎口中学等课改较成功的学校参观、学习。教师们发现,这些学校在课改初期都有符合校情的课堂的教学模式。因为每个学校的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能力有差距,要有模式才能整体提高,当教师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才能上升到"教无定法"的境界。

为此,学校组建了以五个中层管理者和十几位优秀的中、高级教师为核心的"课改核心小组",任务之一就是专门探讨研究本校的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本学科的导学案、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如学校提供导学案设计模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小结——当堂检测——学后反思),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点评——归纳小结——当堂检测);而语文学科,在学校模板的基础上,分类细化,形成本学科的导学案、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高三形成了一轮复习的"自学前置——导学反馈——学生自查——互学补救或矫正——导学点评与总结"模式,二轮、三轮复习的"三练模式"——即限时训练、反思训练、矫正训练(三轮为变式训练)。

课堂教学的流程的优化,促使教师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当然,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不同类型课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3.指导设计导学案,提升了教师整合教材的能力

最初设计的导学案,主要是教师教学问题的照搬,教师把在传统课堂中的提问问题,设计在导学案中,试题化和标准化现象严重,造成课堂中的教与学处于游离状态。

分析起来,主要原因是:一是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移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二是学习流程及小组合作没有协调统一;三是整合教材的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教师给学生的指令信息太多,内容臃肿、繁杂,学习目标模糊不清,学习流程及评价不成系统,致使学习效果很不理想。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对导学案的使用,还局限在课本讲解上,这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不透、学不精,课堂学习效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如何给导学案"瘦身",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头戏。学校加大对导学案设计的指导培训,强调"一课一得"。要求根据具体的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及预习效果,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设计合理的题型,精选练习题,控制练习量,加强限时训练;上课少讲的同时,学生的自学、小组互动时间也要控制时间。导学案的"瘦身",提升了教师整合教材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都有了较大改善。

4.使用导学案,强化了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如何设计与使用导学案的探索中,学校强调善用集体的智慧,教师之间要学会交流、合作。由于编写"导学案"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学校就在寒假开始之前分配编写任务,教师们则利用假期集中编写供下学期使用的"导学案"。学校要求年级共用导学案,备课规定完成"三步骤",强化了教师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科年级集体备课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落实。集体备课三步骤具体表现为,

第一步:提前一周,确定主备人,对下一周的导学案进行集中备课,特别是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导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的导学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人做好发言准备。

第二步: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导学案。主要围绕以下四点进行:导学案的设计意图;导学案的使用方法;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根据本校或本班实际,对导学案进行增删。

第三步:通过第二阶段的讨论活动,老师们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导学案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形成适合本班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较为成熟的规范的导学案。

5.导学案、教案合二为一,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

导学案设计是一个数量巨大的艰苦的劳动,学校要求教师适时上传导学案的电子文本,主要目的,就是导学案的循环利用,即下一届可以把上一届的导学案做一定的改进和调整后加以利用。这样,一方面减少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减轻压力;另一方面不断改进求得完善、提高。各学科的集体备课目标就是建设从高一到高三的导学案体系,教师们可以相互借鉴和分享成果。

编写"导学案",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较深入的钻研,实际上也是一种先期备课。有了"导学案",是否还要再编写教案呢?虽然"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教案的使用者是教师,但如果再要求教师编写详细教案似乎也没有必要。经过分析讨论,设计出导学案、教案合二为一的备课模版,即对应导学案的五个环节,只要求教师按次序在【教师批注】处罗列一下教学环节及处理教材的方法即可。如果对"导学案"上的教学内容有修改,可直接在上面圈画。这种活页式的导学案、教案合二为一的备课纸订在一起作为教师的教案,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得到教师们的积极响应与支持。

以导学案设计为抓手,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是我们在课改路上迈出的一小步,课改仍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就定能迎来课改的春天,走过耕耘的夏季,步入收获的金秋。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设计方式促进
“同课异构”助推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
室内空间的可持续性设计方式探究
农林类高校ESP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现代中式餐厅的室内设计方式的探讨
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