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6-12-09龙虎
龙虎
一、引言
作文教学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语文教学中却是最薄弱的环节。《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教学现实却是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教师要学生交作文,学生就敷衍、搪塞,大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写作欲望,农村初中更是如此。总之,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
二、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学生写作方面。1.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源”,作文是“流”。“源”的问题没有解决,哪来的“流”呢?贫乏是语文学习的致命伤。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十几年时间里,很少阅读,或者是读了,却没有读精品,语言词汇贫乏,思想、情感更贫乏。一个各方面都贫乏的人,对写作自然没有兴趣,自然“没有写的”。2.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程序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这样,写作和生活断轨,不能积累写作素材,当然不能写出好文章。3.学生作文久练无长进,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写不好作文就怕写作文,作文就肯定失败,失败多了就没兴趣写作文,作文就自然写不好。
(二)教师教学方面。1.思想上重阅读轻写作。很多教师秉承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重视语文教材中名篇的赏析,但过于注重学生的阅读教学的另一端,却忽视了写作教学,从作文教学的实践看,很多教师缺乏语文作文教案便是佐证。2.作文命题脱离学生实际。作文教学中,命题作文是最常用的形式,教师缺乏对学生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的了解,在命题上缺乏计划性和前瞻性,或者作文题目太老套,或者作文题目太虚化,或者题目太应试化,等等,导致学生失去写作文的兴趣。3.教师指导缺乏针对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对初中学生而言,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事物的认识和学习技能的把握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欠缺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者仅仅以分数进行衡量,或者简单地用“已阅”作为批语,或者只用简单的几句泛泛的套话进行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批语中读不到有价值的东西,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指导不利于学生作文写作的进步。
三、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心理上厌倦写作文。不当的作文教学方式导致初中学生对作为的厌倦,但苦于应试心理又无法摆脱,这种行为和心理上的不一致在情感上表现出的就是消极应付状态。当这种应付变成一种负担时,会演化成担忧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思想包袱。
(二)写作内容空洞,材料陈旧,套用别人作文的样式。农村初中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接触较少,加之农村生活的单调沉闷,农村初中学生的作文也是在重复那过去的故事。同时,学生见识少,对课外书的阅读也很少,知识面窄,他们就不知作文的材料应该从何而得。写作素材上的缺乏,使他们的作文在内容上言之无物,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空洞的理论和套话多,切合实际的少,内容上也是千篇一律。
(三)中心不明确,立意肤浅。中心不明确,立意肤浅,这几乎是所有初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而不仅仅是农村初中学生作文中所存在的,但农村初中学生在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农村初中学生接触外界事物较少,如,书籍的阅读、影视文化的影响相对少。而且,大多数农村学生文化功底较差,他们对于某些客观事物,能做到的仅仅是客观的描述,不会分析,不会透过事物的现象挖掘出事物的本质。所以,一篇作文写完,学生自己也不知道要表现什么,要反映什么,中心自然不明确,立意当然就肤浅。
(四)语言表达上苍白无力。写作文既需要有充实的内容,更需要通过丰富的语言技巧来表达作者经历的事件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形式活泼的语言在能正确表达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正是作文教学的误区,导致学生语言的苍白,或者语言缺乏锤炼,或者词汇贫乏,或者套用他人的语句,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四、促进初中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激发兴趣。教学实践行为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下进行的,所以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对学生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要克服作文统一化的思想,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在作文形式上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并树立人人都能写好作文的理念,恢复学生的自信。
(二)面向生活,重在积累,丰富写作内容。作文的写作离不开内容的支撑,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平时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作文中假大空的现象。
(三)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实践服务的,教学方法的选取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尤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差异,在作文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