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分析
2016-12-09陶宇
陶宇
【摘 要】 为分析自我控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本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自我控制问卷修订版,对两所中学966人发放问卷。结果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总均分相关显著,且自我控制的冒险性、行动性和简单任务倾向三个维度能够显著预测后者的形成。
【关键词】 青少年;网络成瘾;自我控制;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成瘾”(Internet addition disorder,简称IAD)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1995)提出,被视为一种“冲动控制障碍”(Kimberly Young)。由于国内外的研究大多数采用了Goldberg提出的网络成瘾(IAD)的概念,在本文中也沿用“网络成瘾”这一叫法,指的是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3]Goldberg(1997)并确定了网络成瘾的7项标准:(1)耐受性(Tolerance);(2)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mptoms);(3)渴求程度(Craving);(4)冲突性(Conflict);(5)突显性(Salience);(6)情绪改变(Mood Modification);(7)复发性(Relapse)。
Young认为互联网有匿名性(Anonymity)、便利性(Conve-nience)、现实逃避(Escape)等特点。青少年可以采用匿名的身份在网络中自由活动,并回避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和困难,这是网络具有巨大魅力的重要原因。但个体的活动并非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哪怕严重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仍然对这其中的危害有清楚的认识,在这里自我控制的因素不容忽视。因此,从自我控制行为角度剖析网络成瘾具特殊意义。
自我控制就是以自我为主体,根据情景需要和主体意图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施加影响,并制定某种标准或规范,从而对行为做出执行或停止。专家指出,成瘾者其自我控制具有特殊性,表现为一定的自我控制缺陷。那么,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我控制有怎样的关系?
本研究拟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和《青少年自我控制问卷》对初高中两阶段学生网络成瘾和自我控制的现状及其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我控制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抽取西安市2所普通中学初一到高三的6个年级各2个班,随机发放1000份问卷。除去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966份,有效回收率为96.6%。其中,男517人,女449人。
2、研究工具
(1)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测查网络成瘾的程度,采用陈淑惠(1999)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R)”。共有26题,采用四点计分。包括两个分量表。分数是计算被试的整个量表的得分和各个分量表的得分。该问卷在台湾大学生的施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测量学特征,1999年测得再测信度为0.83,2000年测得各因素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0与0.82之间,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毕玉等的研究显示,该量表在内地大学生群体的使用中也显示了良好的信效度(毕玉等,2005)。
(2)自我控制问卷修订版。“自我控制问卷修订版”为屈智勇等(2005)在Grasmick(1993)编制的“自我控制问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原问卷包括6个维度,共24个题目。问卷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自我控制能力越低。研究指出该量表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结果
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基本状况
研究结果指出,成瘾的总均分为1.60。转化为标准分后绝对值小于1的占总体的63%。
对网络成瘾的年级差异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网络成瘾问卷的耐受性症状、戒段症状、强迫上网症状、人际健康问题4个维度和总均分上差异均不显著(F值分别为2.071、1.625、1.826、0.721、1.588,p值均大于0.05),在时间管理问题维度则差异显著(F=3.232,p<0.01)。进一步的事后检验发现初一和初二在时间管理上的分数显著低于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
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进行考察,结果发现,除耐受性症状维度外,男、女生在网络成瘾量表的其他维度以及总均分上均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t值分别为2.869、3.154、5.127、5.509、4.394,p值均小于0.01),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基本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青少年仅在自我控制的情绪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196,p<0.05),具体表现为女生的情绪性分值显著高于男生。其余各维度及自我控制总均分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t值分别为-1.611、1.662、1.709、0.877、-0.094、1.596,p值均大于0.05)。
对自我控制年级差异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简单任务倾向以外,不同年级青少年在自我控制冲动性、冒险性、行动性、自我中心、情绪性5个维度及量表总均分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5.102,p<0.001;F=10.599,p<0.001;F=2.568,p<0.05;F=4.899,p<0.001;F=5.602,p<0.001;F=9.604,p<0.001),事后检验结果发现,初一年级的冲动性、简单任务倾向、冒险性自我中心性和自我控制总均分均显著低于其他各年级。
3、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我控制的关系
为探讨青少年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对966名青少年的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进行相关分析(pearson),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自我控制的冲动性等4个维度及总均分与网络成瘾各个维度及总均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此外,自我中心性与网络成瘾的戒断症状等2个维度及总均分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情绪性与网络成瘾的强迫上网症状等3个维度及总均分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
接着以将成瘾总均分作为因变量,将自我控制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Enter),见表2。
结果发现,自我控制的冒险性、行动性和简单任务倾向维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显著的预测效果,三个维度可解释变异量为0.093,即自我控制的冒险性、行动性和简单任务倾向三个维度可以预测网络成瘾的9.3%。其中,简单任务倾向和冒险性可以正向预测显著,而行动性可以负向预测显著。
四、讨论
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一般特点
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总均分低于平均分,说明目前在初高中青少年中网络成瘾的水平较低。这说明,网络的负向作用较小。但同时,网络成瘾标准分小于1的人数比例在整个青少年人群中占63%,大于1则占27%,说明网络成瘾影响面较广。
其次,在网络成瘾总均分上与女生相比,男生明显更高,表明男生成瘾倾向更高。因此,学校和家庭应对男生的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
此外,网络成瘾的时间管理问题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初二年级的得分。这也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和家庭应对时间管理问题导致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提高重视。
2、青少年网络成瘾与自我控制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自我控制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广泛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简单任务倾向、冒险性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而行动性则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这说明倾向于从事简单任务的青少年更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认为刺激和冒险比安全更重要的青少年更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而认为“与坐着思考相比,我总是更愿意采取行动”的青少年反而较少对网络产生依赖。因而,指导青少年从事较困难的任务,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冒险行为,培养青少年的行动性可以从自我控制角度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
青少年自控能力与对网络成瘾有着重要意义,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性,能有效的节制上网的时间、形成正确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是有效的控制网络成瘾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KieslerS.,Siegal,L.,McGuire,T. W. Social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39(10)123~134.
[2] Robert Kraut et al. Internet Paradox. American Psychologist,1998.9.
[3] Shotton,M. The cost and benefits of “computer addiction”.Behavio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1991.10.219~230.
[4] 宋美荣,郑莉君.自我控制研究回顾与展望.社会心理科学,2009(3)18~19.
[5] 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中华心理学刊,2003(3)279~294.
[6] 屈智勇.青少年犯罪:发展轨迹及家庭因素、价值观和自我控制的作用.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2005.
[7] Goldberg I.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http://www.cog.brown.edu/brochure/ people/duchon/humor/internet.addiction.html.1995.
[8] Young K S. Symptoms,evaluation,and treatment In: VandeCrddk L,Jackson T. Innovations in clinical practice: A source book,1999.17.19~31.
【作者简介】
陶 宇(1984-)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枣庄学院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青少年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