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分析

2016-12-09王晓雪刘欣欣许宏侠商慧鲜李阳阳张东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总分原发性疗法

王晓雪 刘欣欣 许宏侠 郭 芬 商慧鲜 李阳阳 张东普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开封 475000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分析

王晓雪 刘欣欣 许宏侠 郭 芬 商慧鲜 李阳阳 张东普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开封 475000

目的 评价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04—2015-11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失眠患者52例为观察组,正常人52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PSQI(匹兹堡睡眠指数)、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评分,观察组采取认知行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PSQI、HAMA、HAMD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PSQI、HAMA以及HAMD等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4次认知行为治疗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未完成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失眠患者较正常人群睡眠指数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明显改善其失眠症状,减轻焦虑与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睡眠质量与睡眠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认知行为疗法;原发性失眠;依从性

原发性失眠症(PI)是失眠症中最主要的类别,其特点为发病率高,病程长,药物效果差,患者日间功能受到极大损害,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目前对于PI的治疗可分为药物与非药物治疗两种,药物治疗主要为苯二氮类、非苯二氮类、抗抑郁类以及中药类四种,其使用初期疗效较好,但长期使用的药物依赖性以及残留效应可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伤害[1]。PI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为认知行为疗法以及生物反馈、放松疗法,其中认知行为疗法疗效最为显著,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可的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治疗方案[2]。近年来,我院为提高对PI的治疗水平,将入院的PI患者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分析其心理以及精神状态,并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4一2015-11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患者52例为观察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43.5±4.6)岁;符合DSM-Ⅳ原发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各种疾病伴发的失眠;2013-01—2015-10来我院体检的正常人52例为对照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44.7±3.9)岁,其睡眠良好,无严重的躯体或精神性疾病。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1)认知疗法:改变患者关于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告知患者每个人对睡眠的需求不同,不必刻意追求每天8 h甚至以上的睡眠,身体的不适不一定是由失眠造成的,减轻患者焦虑以及抑郁情绪。(2)睡眠限制疗法:推荐患者每天记录睡眠日记,日记上记载卧床时间、入睡时间、入睡后觉醒次数以及时间、实际睡眠时间,由医师计算睡眠效率(睡眠效率=实际睡眠时间/卧床时间),通过减少卧床时间提高睡眠效率,睡眠效率提高至90%以上时,可增加15 min睡眠,睡眠效率降低至80%以下时,可减少15 min睡眠。(3)刺激控制疗法:要求患者只有感到十分困倦时才上床睡觉,不在床上干睡眠以外的事,卧床20 min以上仍未入睡时要到卧室以外的地方运动或放松,感到困倦后再回到卧室。(4)睡眠卫生教育:帮助患者了解不良生活方式对睡眠的影响,教育患者尽量少饮用茶、咖啡等饮品,戒烟限酒,适当锻炼,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帮助睡眠。该疗法每周1次,90 min/次,共进行4次治疗,患者在4周内均坚持治疗者为依从性良好,未完成4周治疗者为依从性较差。

1.3 疗效评价标准 PSQI: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以及日间功能7个方面的内容,每个内容评分从0分到3分4个等级,得分越高则睡眠情况越差。HAMD:共分为17个项目,每个项目由无到极重分别为0~4分,最后总分7分以下者为正常,总分7~17分者为可能有抑郁症,总分17分以上者为肯定有抑郁症。HAMA:共分为1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由无症状到极重分别为0~4分,总分7分以下者为无焦虑症状,总分7~14分为可能有焦虑,总分14~21分为肯定有焦虑,总分超过21分为肯定有明显焦虑。DBAS(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共分为5个分量表,共30个条目的问题,总分30~150分,得分越低证明患者存在的错误信念越严重。应对方式问卷:分为积极应对量表与消极应对量表两个分量表,量表为是和否2个选项,是为1分,否为0分,应对因子=得分/量表条目数,积极应对因子分数越高则应对方式越积极,消极应对因子分数越高则应对方式越消极。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在PSQI、HAMD、HAMA、消极应对因子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DBAS、积极应对因子方面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s)

2.2 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s)

2.3 观察组完成治疗者与未完成治疗者治疗后各指标比较 在4周的治疗中,21例未能坚持完成,31例完成全部治疗,完成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明显优于未完成治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完成治疗者与未完成治疗者治疗后各指标比较±s)

3 讨论

失眠症不仅是一种睡眠生理紊乱,同时还是一种睡眠心理紊乱的过程,患者长期处于失眠状态中,心理认知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偏差,对失眠本身产生恐惧,同时患者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自我承受与调节能力也会降低[3]。在原发性失眠患者中往往存在一个恶性循环,即患者过度担心失眠造成的后果,引起生理以及心理的反馈,使得入睡困难,失眠问题更加严重。本研究证实,PI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明显存在抑郁与焦虑情绪,且睡眠质量较低,对于处理失眠问题的态度较为消极。在对PI的药物治疗中,安眠药物仅能在治疗初期缩短入睡时间,无法在根本上改善其心理状况,因此药物在治疗前期能帮助患者较快入睡,但随着患者症状的加重,药物剂量也随之加大,患者日间功能受到影响,严重困扰其生活[4]。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疗法,其包括睡眠限制治疗、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以及认知疗法,可以通过减少睡眠潜伏期,减少觉醒次数,增加睡眠质量以及总时间来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其特点为起效缓慢,但远期效果好,治疗后病情复发少[5]。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机制包括:(1)在行为水平上重建患者的睡眠行为,减少睡眠中的觉醒;(2)在生理水平上降低患者自主神经节律,使其快速入睡。本研究显示,通过4周的治疗,观察组睡眠状况明显好转,抑郁与焦虑情绪显著降低,睡眠效率有所提高,且对治疗的依从性越好,治疗效果越好,完成全部治疗的患者最终失眠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未完成全部治疗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原发性失眠患者较正常人群其睡眠指数较低,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与抑郁情绪,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明显改善其失眠症状,减轻焦虑与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睡眠质量与睡眠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1] 张红菊,姚勇,张杰文.认知-行为疗法及结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0):6-9.

[2] 张红菊,王海播,卢芬,等.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29(6):426-429.

[3] 王波帆,张斌.原发性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J].广东医学,2012,33(23):3 656-3 658.

[4] 唐楚英,郭静,王麟鹏,等.原发性失眠的中西医治疗概述[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6):869-873.

[5] 蔡格花.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28):115-116.

(收稿2016-04-10)

R256.23

A

1673-5110(2016)23-0062-03

猜你喜欢

总分原发性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