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及不良心理的作用

2016-12-09冀书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电针障碍脑梗死

冀书娟

河南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信阳 464000



·脑梗死专题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及不良心理的作用

冀书娟

河南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信阳 464000

目的 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脑梗死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并给予吞咽训练等康复护理干预,电针组45例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电针组患者的吞咽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电针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有效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者饮食质量,且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脑梗死;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障碍;不良反应

临床资料统计,脑梗死中37%~75%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如治疗不及时,长期易导致患者心理状态下降,产生抑郁、害怕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吞咽障碍的恢复[1]。同时,吞咽障碍易引起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导致患者窒息脱水、营养缺乏、体内电解质紊乱,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更加重了患者负面情绪。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近年来引入的治疗方法,其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已得到研究证实,为研究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对吞咽障碍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本文进行分组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脑梗死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90例,根据其治疗方法不同平均分为2组各45例。所选患者均为初次患病且伴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且经临床诊断和MRI检验证实,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5~81岁,平均(71.85±3.24)岁;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Ⅲ级21例,Ⅳ级16例,Ⅴ级8例;单病灶36例,多发病灶9例;并发症:合并糖尿病32例,高血压18例,高血脂5例。电针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66~82岁,平均(72.46±3.57)岁;洼田饮水试验分级:Ⅲ级20例,Ⅳ级17例,Ⅴ级8例;单病灶34例,发病灶11例;并发症:合并糖尿病29例,高血压16例,高血脂6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能回答问题,主动配合医师治疗;洼田饮水分级在Ⅲ级及以上;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2)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脏病;身上或体内佩戴装置有金属植入物或治疗器械;患有皮肤破损或恶性肿瘤疾病;有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治疗过程中不配合治疗。

1.3 方法 (1)2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血压血脂、清除自由基、微循环改善及脑保护药物治疗。(2)2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康复吞咽训练干预。主要通过临床护理干预,让患者每天做饮水、空咽动作,以改善其面部脸颊包括舌头、唇、咽后壁、咽腭弓及喉部肌肉力量,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性。(3)电针组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采用常州雅思医疗器械公司生产提供的吞咽肌肉和神经电刺激仪,型号为YS1002T,调试波宽为800 ms,强度为28 mA,间隔时间3 s。将仪器电极置于脑梗患者喉颈部,打开电源进行刺激治疗。治疗时间20 min/d,连续治疗12 d后,间隔2 d,后继续治疗12 d。电针刺激治疗过程中患者可适当的进行吞咽动作,促进其恢复,治疗结束后应立即进行饮水训练或进食以提高其吞咽功能。

1.4 观察指标 (1)依据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2]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进行评估。(2)统计分析其临床疗效[3]。疗效分级:吞咽恢复正常,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结果显示正常为基本治愈;吞咽功能明显改善,饮水实验评估结果显示提升2级以上为显效;吞咽功能有所改善,饮水实验评估结果显示提升1级以上为有效;患者吞咽障碍物任何改善且饮水试验结果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有效=有效+显效+基本治愈。(3)依据Barthel指数评定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质量进行评估。(4)治疗前后采用上海威廉中医科技公司生产提供的心理测试仪,并依据Hamilton焦虑测试量表和抑郁测试量表统计对比2组患者HAMA焦虑测试评分和HAMD抑郁测试评分。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吞咽功能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吞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吞咽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和吞咽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2组临床吞咽功能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电针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有效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吞咽功能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 2组HAMA评分比较 治疗后电针组患者的HAMA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A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HAMA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4 2组HAMD评分比较 治疗后电针组的HAMD评分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的HAMD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HAMD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卒中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4]。若长期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多种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增加患者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治疗效果。吞咽障碍病因机制较复杂,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辅助康复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且取得一定疗效,但其临床效果及对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并不理想。近年来有学者将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于对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且疗效显著[5-6]。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作用增强患者吞咽动作时的神经传导,提高神经兴奋,缩短吞咽动作反应延迟时间,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本研究电针组电针刺激治疗,吞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且优于未使用电针刺激治疗的对照组。电针刺激对舌下、喉返、舌咽等与吞咽功能有关的神经进行电流刺激,刺激电流会在神经细胞膜上产生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细胞轴突传导,引起患者吞咽、咽喉肌群的兴奋收缩,增强收缩功能,缓解患者肌肉神经麻痹等症状,修复神经,促进吞咽系统反射弧的构建与修复。本研究电针组有效率为(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与高西平[7]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神经肌肉电针刺激能促进吞咽系统反射弧的构建与修复,显著改善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性,提高治疗效果。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中,患者适当的配合吞咽动作训练有助于恢复患者吞咽意识。

临床研究发现,卒中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患者情感障碍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其可能是因为患者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影响患者自理能力,致使患者心理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加重患者负面情绪[8]。其作用机制可能因为卒中后患者体内5-HT、NE等情感神经递质的调控作用紊乱,导致患者负面情绪加重。本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辅助康复吞咽训练,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Hamilton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无明显变化,而电针组加用电针刺激治疗后,Hamilton焦虑评分和抑郁测试评分明显提高,且抑郁焦虑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神经肌肉电针刺激能明显改善卒中患者焦虑、绝望、抑郁等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能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饮食质量,且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1] 晋丹丹,张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卒中性吞咽障碍疗效的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1-3.

[2] 朱士文,江平胤,党红梅,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30-732.

[3] 王海明,蔡琛,张智芳.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针灸及康复锻炼治疗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2):122-125.

[4] 刘建华.电刺激及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9):264-265.

[5] 李水琴,李小玲,杨莉,等.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2):1 338-1 339;1 349.

[6] 张月兰,李明,罗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65-66.

[7] 高西平.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189-190.

[8] 曾艳芳,谈晓牧,冀旗玲,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23(4):276-280.

(收稿2016-01-25)

R743.33

B

1673-5110(2016)22-0042-02

猜你喜欢

电针障碍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跨越障碍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