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动因、措施与趋势
2016-12-09巴殿君朱振恺
巴殿君 朱振恺
摘要: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安倍第二次执政后,基于国内发展需要以及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需要,依托日美同盟,高调介入南海问题。日本作为域外大国,通过经济、军事、外交、舆论等多方面的手段,挑动南海诸国围攻中国,使南海问题更加复杂化,中日在南海问题上存在冲突风险。未来日本南海政策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受美日同盟、中日经贸联系、东盟国家与台湾当局的立场三个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南海问题;日本;美日同盟;东盟;台湾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4-0049-04
2015年9月19日。日本执政联盟凭借多数议席,在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上强行表决通过了安保相关法案。这标志着该法案已正式升级为法律,日本政府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新安保法案包括《国际和平支援法案》和《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由十个小法案构成,其中《周边事态法》更名为《重要影响事态安全确保法》,该法案取消了“日本周边”的地理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只要日本政府主观判断会对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就可以出动自卫队加以应对。此举将会为日本军事干预南海事务提供法律依据。
一、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政策动因
(一)南海战略价值的驱动
南海不仅是战略要地,也是资源宝地,是连接日本经济的“大动脉”。南海具有重大的航运价值,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走廊”,37条国际航道通过南海,全球50%以上的贸易货物、1/3的原油以及超过1/2的天然气经过南海走向世界各地。日本属于东亚岛国,资源贫乏,超过80%的石油供应和超过70%的货物贸易都要经过南海。如果绕道菲律宾以东航行,日本的运输成本将会增加25%。可以说,南海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此外,南海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据初少估算、南海海底石油蕴藏量高达200亿吨,相当于全球储量的12%,约占中国石油资源总量的1/3。日本资源严重依赖于进口,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南海以其航运价值和资源价值牵动着日本的神经。日本也以航运自由和飞行自由为借口参与到南海争端中。
(二)日本大国化战略的要求
二战结束后,日本将“经济立国”作为国内发展战略。经过多年发展,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在政治、安全等方面严重依赖美国。1982年,时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在其家乡群马县发表演讲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同的分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自此以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成为日本主要的发展战略。进入21世纪以来,南海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了日本在国际社会“发声”,刷大国存在感的重要平台,为此日本政府提出了“南进战略”。首先,以域外大国身份参与到南海争端中,试图扮演南海争端调停人的角色,以此来增强日本在该地区的发言权,提高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例如,1995年“美济礁事件”爆发后,日本就试图扮演中菲两国的调停人。其次,构建对华包围网,企图主导“东亚海洋论坛”。2011年11月21日在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上,时任日本首相的野田佳彦试图通过金钱外交建立“东亚海洋论坛”,进一步插手南海问题,构建对华包围网,主导东亚海洋问题,结果没有得到东盟国家的响应。最后,以美日同盟为基础,将南海问题国际化,消耗中国实力,遏制中国崛起,维护日本大国优势。2013年10月4日,美日澳三国外长在巴厘岛APEC部长级会议间隙举行了第五次美日澳三边战略对话部长级会议。期间,三国发表了含涉东海、南海问题内容的联合声明。日本通过一系列行为,强化在南海的存在感,提高地区影响力,为日本大国战略服务。
(三)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需要
2010年5月。美国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指出,美国将对其亚洲战略作出调整,以进一步维护霸权地位,重建美国的“领导力”。首先,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日本发挥着“急先锋”作用。与以往的对日战略不同的是。美国不仅仅重视日本的地理位置优势,更期待日本能够增强自己的经济与军事能力,遏制中国崛起,助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2009年奥巴马上任后首次访问东亚将日本作为了第一站,凸显了奥巴马政府对日本的重视。其次,美国必须为“重返亚太战略”寻找介入点,而亚太地区存在争端的问题主要有中日钓鱼岛争端、俄日南千岛群岛争端、韩日独岛争端以及南海问题。在美国看来,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构成威胁的是中国,而与中国相关的钓鱼岛争端与南海问题成为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主要介入点。一方面。美国在钓鱼岛争端中支持日本。2014年4月24日,在访日行程中,奥巴马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美国是太平洋国家,日美同盟是亚太地区安全保障的基础,《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协防条款适用于钓鱼岛。另一方面,美国积极鼓动菲律宾、越南等国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美国白宫官员2015年4月27日宣布。美国与菲律宾已达成一项防务合作协议。该协议的达成正值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加剧之时,美国将根据该协议扩大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将南海问题作为介入点之一,而日本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扮演“马前卒”、“急先锋”角色,因此日本高调介入南海问题也是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需要。
二、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措施分析
(一)经济存在转化为政治影响
作为经济大国,经济手段是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重要手段。首先,对东盟国家进行经济援助是最为直接的手段。如,日本外务省2013年《政府开发援助白皮书》显示:2012年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分别接受了来自日本的无偿贷款1.50、1.69、1.41亿美元和政府优惠贷款6.72、18.67、2.96亿美元。日本外务省网站资料显示:日本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援助国,对东南亚国家的对外援助虽然从1970年的68.5%下降到2013年的49.8%,但是仍旧高达将近50%。经济援助密切了日本与东盟国家的政治联系,增加了日本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提高了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话语权。其次,除了直接的经济援助外,日本还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日本外务省网站资料显示:2013年日本大约有7000个企业在东盟国家进行投资,其中仅2013年上半年日本对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的直接投资额就分别达到2440、2306亿日元,同比增长44%和62%,并且日本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是中国的3倍,是韩国的6倍。通过扩大在东盟国家的投资额,一方面可以为日本带来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与中国形成竞争,避免东盟国家在经济上过度依赖中国,从而使东盟一些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更加主动。最后。日本还与东盟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协定(FTA),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联系,削弱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影响力,强化日本在该地区的经济存在,并进而创造一种政治影响力。
(二)军事介入依托于安全合作
除了经济手段外,军事也是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重要领域。由于历史原因,日本虽然是世界经济大国,但其国家机器中的军事职能却处于被抑制状态。为了实现“大国战略”,近年来日本非常重视发展自身的军事力量。首先,日本在日美同盟框架下解禁了集体自卫权。2015年9月19日,日本执政联盟在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上强行表决通过了安保相关法案。这标志着该法案已正式升级为法律,日本政府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当美国及其他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国家在遭受攻击时,日本自卫队可将其视为对本国的攻击予以反击。解禁集体自卫权后,日本可以根据南海局势的发展。以行使集体自卫权为由在军事上对菲律宾、越南等国予以支持。使日本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合法化。其次,日本还冲破武器出口三原则,对南海争端国家直接提供军事支持,壮大南海声索国的军事实力,削弱中国在南海争端中的军事优势。2014年4月1日,安倍内阁会议正式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取代既有的武器出口三原则,日本在武器出口方面解释由狭窄向宽泛转化,手段由技术转让向多种“例外”转化,出口对象由单一向多元转化,出口产品由高端向高端与低端并举转化,使日本武器出口更加宽泛。最后,日本还与美国进行南海情报合作。日本试图与美国在南海构建起三脚架式的监视部队,三脚架的三个支点分别为越南的金兰湾、菲律宾的苏比克湾以及印度尼西亚的纳土纳群岛,目前越南的金兰湾还未谈判成功。一旦三脚架构建成功,整个南海区域都将处于美日的监控当中,中国在南海的活动将会一览无余,中国将会在南海问题上陷入被动局面。日本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冲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构建日美情报合作三个主要方式加紧对南海的军事干预,分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遏制中国崛起。
(三)价值观外交带动多边同盟机制形成
外交手段是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重要手段,也是导致南海问题复杂化的关键所在。一方面,日本以价值观外交为工具,通过意识形态将域内国家纠集起来。在南海问题上围堵中国。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强大,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产生质疑,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则将“中国威胁论”作为挑拨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工具。在南海争端中,“中国威胁论”也成为日本挑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借口。2015年7月日本批准的2015年版《防卫白皮书》加码炒作“中国威胁论”,在白皮书中日本政府不断重申“安保环境日益严峻,中国已经成为威胁”的论调。此外,白皮书中还炒作南海岛礁问题,制造地区紧张局势。宣扬“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激起南海声索国对中国的担忧,破坏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政治互信,制造二者之间的隔阂,不仅可以为日本干预南海问题提供介入点,还能够分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联系,从而使东盟国家在经济上甚至安全上倒向日本,为日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然而,日本鼓吹的“中国威胁论”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印度尼西亚东盟南洋基金会主席班邦·苏尔约强调。白皮书渲染“中国威胁论”是恶人先告状,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抬头才是对国际社会的真正威胁。2013年1月1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举行联合记者会,阐明了日本对东南亚外交新的五项原则。安倍强调,日本将与东盟国家一道普及和扩展自由民主,以法律武器确保海洋的自由、开放,使之成为公共财富。日本试图通过南海问题“搁绑”东盟国家,并进而借东盟力量“绑架”中国,迫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让步,损害中国的海洋主权完整,遏制中国崛起。
另一方面,日本还积极将其他域外大国引入到南海争端中,并且积极参与构筑解决南海问题的多边机制,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南海问题主要是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之间的争端,日本作为域外国家不仅自己积极干涉南海问题,还鼓动其他域外大国参与到南海争端中。2015年11月,G20峰会在土耳其召开。期间安倍反复强调南海问题,并对澳大利亚进行了重点公关,试图借助两国同为美国盟友的身份,拉拢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站在日本一方。日本拉拢域外大国参与到南海争端中,不仅为自己干涉南海寻求国际支持,并且还借助域外大国之手将南海问题从地区问题升级为国际问题,搅浑南海争端。加大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南海问题从本质上来看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问题,一旦第三方介入必将掺杂其他利益争端,成为大国之间的博弈筹码,增加问题解决难度,甚至还会出现“绑架”中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现象。不利于解决南海问题,这也是目前中国在解决南海问题中最为头疼,也是最担心出现的局面。莱尔·戈尔茨在《中国最大的恐惧:美印合围》中指出,印度的“东望政策”可能会与日本的“南下政策”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合流。“如果这三种战略遥相呼应,形成事实上围堵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则将对我国的海洋安全及海权发展形成更大的危害。”
三、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南海问题日趋复杂,但是南海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日本的南海行动也在发生着变化。日本的南海行动主要受美日同盟、中日经贸联系、东盟国家与台湾当局的立场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对美日同盟载体的借重
一直以来,日本虽然是经济大国,但是在安全问题上依赖于美日同盟。受此影响。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政策也一贯与美国保持一致。二战后,为了避免日本对社会主义中国过度依赖,在对东南亚国家战后赔偿问题上,美国提出了劳务赔偿主张。当时日本虽然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但依然遵从了美国的主张,重返东南亚。20世纪60、70年代,为了配合美国的冷战政策,抵制“共产主义泛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日本将东南亚国家作为了东亚地区唯一的贸易伙伴。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在越南战场遭遇失败,不得不实行战略收缩计划。此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美国需要日本在安全与政治上对东南亚地区进行侧重,“福田主义”的出台标志着日本的东南亚政策由经济为重点转变为政治、安全为重点。冷战结束后。随着苏联的瓦解。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范围内在政治与安全上没有能与美国抗衡的对手。此时,经济安全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日本经济上的强大使美国对日本心存芥蒂。为了让日本担负起更多的安全与政治责任,1996年4月17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东京签署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此时,日本开始以大国身份在东南亚发挥作用,但仍旧看美国脸色行事。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日本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援助方案,但由于美国的反对,日本不得不放弃,进入21世纪后。美国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南海问题成为了美国的重要抓手,此时日本也高调介入南海问题,配合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一系列行动。因此,美日同盟关系是日本介入南海的重要依托,日本虽然介入到了南海问题中,但是不会贸然行动,日本未来在南海问题上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二)中日经贸关系的影响
日本经济属于外向型经济,对海外市场依赖性较强,受此影响,日本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来自日本经济的影响。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2010-2014年中日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030.6、3461.1、3325.8、3098.9、3074.8亿美元,同比增长30.6%、14.2%、-3.9%、-6.8%、-0.8%。可见,2012年是中日贸易的转折点。2012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首次出现负增长,日本对华出口在日本对外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出现了下降,2013年负增长趋势更加明显。2012年以前,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从2013年开始,中国仍旧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但是中国退居日本第二大出口目的地,而美国则成为日本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受此影响,2013年日本的南海政策更加积极地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联合东盟诸国围堵中国的行为更加赤裸裸。2013年7月日本发布了2013年版《防卫白皮书》,虽然近年来日本一直渲染“中国威胁论”,但是2013年版白皮书对于中国的用词激烈是历年之最。此外,日本还借用2013年lO月初的东盟峰会以及2013年10月26日在日本首都东京召开的太平洋岛国峰会来插手南海事务,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日本经济对日本外交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目前日本虽然加入了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然而中日韩FTA也处在谈判当中,因此未来日本南海政策的发展趋势会受到中日双边贸易的影响。
(三)东盟与台湾当局的立场
东盟虽非南海问题的争端方,但对南海问题也抱有持续、浓厚的兴趣。东盟视南海问题为“制衡”中国的支点,东盟的南海政策主要呈现出“集团”、“多边”、“平衡”三大特征。首先,“集团”方式是东盟参与南海问题的核心准则。无论是《东盟南海宣言》还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东盟都是以“集团”方式参与到南海争端中,并以东盟整体名义和中国进行博弈。其次,东盟还为南海问题解决提供了一个多边机制。例如,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地区论坛等为争端各方探讨南海问题提供了一个多边舞台。最后,“平衡”也是东盟在解决南海问题中的惯用方式。“平衡”方式主要是指东盟将美国、日本等域外大国拉入到南海问题的解决中,试图通过域外大国平衡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优势。2015年11月21-22日,第27届东盟峰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峰会期间,美日带头挑起南海问题,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积极配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言论表示:“目前南海地区还有以建立军事基地为目的的大规模、快速填海造陆工程。我对改变南海问题现状的举动十分关注。”东盟参与南海问题一方面为南海问题的解决搭起了多边舞台,有利于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另一方面。东盟将域外大国引入到南海争端中使南海问题走向复杂化,而且集团对抗中国也会使南海地区面临紧张局面。因此,未来南海问题的发展也会受到东盟的影响。
除了南海周边国家以外,台湾当局也是南海问题中的重要一方,目前南海的太平岛在台湾当局的控制当中。国民党在南海争端中坚持“九段线”主张,与大陆的南海政策基本保持一致,而民进党则主张放弃“九段线”主张,坚持将南海打造为“国际之海”。“九段线”是中国政府处理南海问题的依据,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民进党上台后放弃“九段线”主张。将会使大陆在南海争端中陷入被动局面。同时,太平岛被称为“南海心脏”,当前美国重返亚太急需寻找战略据点,而太平岛是最好的选择。民进党奉行亲美日政策,民进党当选下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可能使太平岛成为美日在南海的战略据点。目前美日通过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联接起了反华锁链,而台湾是唯一未被联接的据点。如果蔡英文上台之后在南海政策上奉行亲美日政策,将太平岛变为美日的战略据点,那么将会坐实美日构建的南海反华包围网,这将会使中国大陆在南海争端中陷入被动局面。
四、结束语
南海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保持南海的航运自由和飞行自由不仅是日本实现大国化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外在需要。近年来,日本通过经济、军事、外交、舆论等方式多管齐下,高调介入南海问题,试图搅乱南海局势,阻碍南海问题解决,其中日本拉拢域外大国参与使南海问题复杂化,成为解决南海问题的主要障碍。然而,南海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盟是东亚最大的区域组织,是东亚地区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日本介入南海问题也是以美日同盟为依托,以拉拢南海声索国为手段,再加上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联动,以及台湾岛内面临着政治力量不同的南海主张,因此,美国南海政策的变化、东盟国家的态度、中日两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状况以及岛内政治力量的变化等都将会对日本南海政策产生影响。南海涉及中国核心利益。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固有领土,南海区域的和平发展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应该坚持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以国际法为基础构建“和平之海”,以经济为手段推动“繁荣之海”,以外交为途径连接“合作之海”,以舆论为工具传递“利益共享之海”。
(责任编辑 刘龙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