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应体现对古诗音韵审美特征的考察——以近十年全国高考试卷诗歌鉴赏试题为例
2016-12-08陈原
陈原
(福州第三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3)
高考诗歌鉴赏应体现对古诗音韵审美特征的考察——以近十年全国高考试卷诗歌鉴赏试题为例
陈原
(福州第三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3)
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必考的题目,试题所选材料基本皆为中国古典诗歌。然而,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中,对于古代诗歌审美特征的考察与课标指明的教学目标似乎并不对等,高考诗歌鉴赏明显忽视了对古典诗歌极为重要的“音韵”这一审美特征的考察。鉴于此,教师可以从押韵位置与韵脚响度的鉴赏和句式长短与节奏变化的鉴赏两方面进行尝试。
诗歌鉴赏;考察;音韵;审美特征
纵观十年来的全国语文高考试卷诗歌鉴赏,虽然这一题型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值比例并不算高,但题型能力层级却要求甚高。难度上多属于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三个能力要求较高的层级。从试题评价的角度看,诗歌鉴赏在高考的考查中往往属于难度较大,区分度较大的试题类型。然而,若从考察古典诗歌本身的审美特征的角度出发分析,笔者认为,高考试题中的古典诗歌鉴赏存在一定的缺憾。
一、音韵审美特征在诗歌鉴赏考查中的缺失现状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深具中国传统文学特性的诗歌样式,具有意境、音韵、辞采、情趣、含蓄等审美特征,能给人带来多方面的审美体验。
首先,意境在古代诗歌中具有重要审美地位,感受意境之美又可分作三个角度,分别是意象、情境与意境。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情境”强调表现诗人的内在感情,“意境”是境之一种,是文学作品中有意蕴的境地。其次,诗歌是和音乐关系最为密切的文学样式,因此“音韵”颇为重要。押韵、声律、对仗、句式是构成作品音韵美的主要因素。诗人在句末使用同韵的字就是押韵。声律,则是利用不同声调有规律的更相交替,构成语句的抑扬顿挫。[1]对仗是运用结构、词性、词义、重音、节拍等方面的特征构成上下句的两两对应。句式则是根据“奇偶相生、轻重相权”的八字法则加以错综变化而构成的每句字数的多少长短。其次,诗歌是语言艺术,诗歌的审美特征不能忽略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辞彩,双声、叠字、叠韵、对偶、比喻等修辞方法,加上炼字、炼句、诗眼等艺术锤炼,让诗歌具有了精美的语言外衣。最后,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鉴赏诗歌必须首先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把握诗人的抒情和旨趣,即为情趣。此外,“含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又是基本的诗歌风格。这些审美特征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性,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歌不应忽视这些古诗的审美特征。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版)》[2]指出了学生在学习古代诗歌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涵盖了古代诗歌的审美特征。在对古代诗歌鉴赏的教学上,课程标准明确指向了对古代诗歌主要审美特征的鉴赏。
然而,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中,笔者发现,对于古代诗歌审美特征的考察与课标指明的教学目标似乎并不对等。笔者对2006-2016这十一年来的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可以明显地发现这一点。
2006-2016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统计分析表
在这十一年里全国卷所有的二十二道诗歌鉴赏试题的考点设置中,“含蓄”这一审美特质往往在“意境”与“辞彩”中兼有体现,故不将其单列分析。那么在对于其他诗歌审美特点的考察上,考察诗歌“意境”审美特征的有7道,包括考察 “意象”与 “意境”,占15.9%;考察诗歌“辞彩”审美特征的有14道,包括考察“诗眼炼字”与“艺术手法”,占31.8%;考察诗歌“情趣”审美特征的有23道,包括考察“情感”与“内容”,占52.2%。而考察“音韵”这一审美特征的竟无一道题。在考察方式上,要求对比分析的有3道,占6.8%;根据单首诗提问的有41道,占93.1%。在所选诗歌的抒情方式上,写景抒情的有36道,占81.8%;借物抒情的有3道,占6.8%;借事抒情的有5道,占11.4%。
由以上的分析可见,高考诗歌鉴赏明显忽视了对古典诗歌极为重要的“音韵”这一审美特征的考察。古典诗歌对韵律的讲究是十分严格的,特别是唐以后出现的格律诗与词。这是诗歌审美生命力之基础,没有和谐的音韵就难以谈诗词的优劣了。从上表中还可以看出,格律诗与词占了高考诗歌鉴赏文本选材的95%,音韵应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所以在鉴赏古典诗歌作品时,应该不能回避“音韵”这一审美特点。
二、丰富古典诗歌“音韵”审美特征鉴赏的尝试
“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古典诗歌在音韵上的审美特征涉及押韵、声律、对仗、句式等方面,诗歌在音韵上运用语音中的音段成分间的相同相似,让它们有规则地反复出现,来产生押韵的效果,形成《文心雕龙·声律》所说的“同声相应”的回环美。诗歌在音韵上运用语音中的超音段成分,让它们在诗句中交相错杂,来产生高低、轻重、强弱等的变化,形成“异音相从”,表现为抑扬美。诗歌在音韵上运用语音的自然结构单位的顿挫跌宕,字句的长短不同,使音节或音节组之间构成顿挫长短不一的节拍,由此产生节奏美。高中语文教学与考试较少涉及这一方面的知识,因为教师们觉得音韵学的内容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较为艰深,平仄格律等要求与变化非写作格律诗几无需要,而当下写作格律诗词的人也极为有限,因此脱离了时代的文化主流,故而在教学中便鲜有提及。但古典诗歌自有其审美规范,意境、音韵、辞彩、情趣等若有所偏废,则学生不得识其全貌,缺失了音韵美的了解与考察,诗歌鉴赏与一般的抒情散文阅读的差异就消失了,少了对音乐性的关注,诗歌鉴赏的独特性也就消失了。因此,对诗歌音韵美的考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许尝试。
(一)押韵位置与韵脚响度的鉴赏
鉴赏格律诗词不谈平仄韵脚那就完全忽视了诗歌的音乐美所在。当然,诗词的平仄格律可能较为复杂,学生难以记住粘对、拗救等格律诗的知识。但是若让学生明了在现代汉语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律诗诗句的平仄相对或词作平声韵仄声韵的审美效果还是较为简单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鉴赏知识点,在此基础上,鉴赏的角度就可以落实到用韵位置,韵脚声调与诗词情感的联系分析上。
在一首诗歌作品中,诗句长度短的,往往韵脚较密集,诗句长度长的,往往韵脚较稀疏。韵脚的疏密往往和情感与内容的表达有着紧密关联。韵脚较为稀疏的诗词作品,一般节奏较为舒缓,表达悠远苍凉的意境较为合适。韵脚较为密集的作品,节奏显得急促,可以用于体现欢快多变的旋律,表现明快激越的意境。比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若在韵脚位置上鉴赏,可设问:“该词押何声韵,押韵位置与此人想表达的情感间有何联系?”从词作来分析,《水龙吟》一词押仄声韵,全词共八仄韵,三两句一韵,韵脚较为稀疏。全词通过借景抒情及用典表达了作者恢复河山的壮志和抱负难以实现的惆怅感慨,深刻表达了有志之士壮志难酬的抑郁悲愤。因为情感悲愤,所以选押仄声韵的词牌,以仄声结句表现情绪的阻遏不平之气。同时韵脚较稀疏,又表现了情绪的深沉沧桑。这就将鉴赏诗词的情感内容与诗词的音韵形式相结合了。
除了押韵的位置,韵脚的响度也往往与诗词的情感相联系,有些韵脚读起来较为响亮,而有的韵脚读起来颇为沉郁。因此,韵脚的响度其实也体现着作者的情感诉求。韵脚的响度往往和诵读时开口的大小相关,发音时,张嘴较大的音较为响亮,如《平水韵》中“麻、江、阳”等韵部,这些读起来洪亮的韵部较为适合表现热情慷慨、激昂奔放的情感。而张嘴并没有那么大的韵部,如“灰、真、萧”等,诵读起来语音较为柔美,较为适合表现充满生趣,活泼自然的情感。而还有一些开口较小,发音较低的韵部,如“支、脂、微”等,则较为适合表现哀愁婉转,缠绵惆怅的情感。比如,若从用韵响度的角度来设置《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的鉴赏题目,可设置“请从韵脚音色上简析本词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从词作来分析,《江城子》一词,上下两片各用五个平声韵,押“ang”韵,在音色上较为响亮,充满阳刚之气,这与作品中作者意在表现自己宝刀未老、壮志满怀的英武与豪气相配合,突出了词作的慷慨之气。这样,从音韵的细节上剖析情感,也就使得学生深入了解了诗词的音乐性。
(二)句式长短与节奏变化的鉴赏
音韵的美,除了在押韵这一点上,还表现在诗词的句式与节奏上,这两者控制着诵读诗词用气的长短,也就控制着诗词的情感表达。了解这二者的变化规律也有助于学生鉴赏体会诗词的音韵之美。
龙榆生先生在《词学十讲》中谈到“句式参差,看来好像非常自由,而实际得受多方面的制约,对表达喜怒哀乐等等不同情感,关系却是十分重大的。”[3]由此可见,诗词作品中长句与短句,奇句与偶句的安排往往也影响着情感内容的表达。因此,从这个角度教会学生鉴赏诗词音韵也是可尝试的一个着力点。长句往往情感舒缓,短句往往情感急促;偶句结构相同或相似,读起来齐整凝重,奇句结构不同,长短不一,读起来流利。如,若从句式的角度来设置陆游《钗头凤》一词的鉴赏题目,可以考察:“《钗头凤》一词,上下阕各叠用四个三言短句,四个四言偶句,一个三字叠句,请简析这对其情感的表达有何好处。”通过句式的分析可以发现,这首词的三言短句连接使用,句末又押仄声韵,表现了一种情绪的急苦,四言偶句用齐整的形式表达了遗憾的深重,三字叠句使用到反复的手法,将自己的错与恨一再的直白的强调,恰当的表现了作者痛苦的心情。
除了句式的长短,一个句子还有它的节奏的划分,郭沫若先生曾说:“节奏对于诗,不仅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4]教师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往往会指导学生划分诗歌的节奏,如“二二三”“三二二”“二二二一”“四三”“三四”“五二”等不同的节奏划分,这是对诗句语义因素的注重,一句诗能够划分为几个节奏,一般看其中有多少个相对独立的语义单位。节奏与诗的情感表达关系密切。通常来看,三音节节奏的诗句表达舒缓沉郁的感情为多,双音节节奏的诗句表达急促激烈的感情为多。如范仲淹《渔家傲》一词中“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其节奏划分就是“四三/三/四三”,四字连读加上三字一顿,就构成了边塞苍凉阔大意境所需要的沉郁之气,若在鉴赏考察中,深入对节奏划分的考察,更能从诗歌的音韵美上体会诗歌的情趣。
综上,音韵之学有易有难,对于高中的诗歌鉴赏考查,若因为其难而因噎废食,则可能使得学生对传统诗歌的审美了解陷入缺失之中。不了解音韵美而来谈诗歌鉴赏,就只能游离于形象、语言的表层,难以深入诗歌艺术性的深度中。即便不去详细的分析平仄规律等复杂的音韵审美特点,就从押韵与句式节奏上,作为语文教育者,也有很多文章可做。鉴赏诗歌之美不可忽视音韵,考察诗歌鉴赏,更不可弃其音乐美而不顾。
[1]王铁红.试析古诗词音韵美的构成[J].教学与管理,2008(1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龙榆生.词学十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4]许霆.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经典[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G632.0
A
1673-9884(2016)08-0010-04
2016-07-02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一般课题(FJJK14-453)
陈原(1984-),男,福建福州人,福州第三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