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放型综合交通网规划研究
2016-12-08蒋文
蒋 文
JIANG Wen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线路站场设计研究处,湖北 武汉 430063)
(Track Alignment and Station Yard Design & Research Departmen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 Design Group Co., Ltd, Wuhan 430063, Hubei, China)
云南省开放型综合交通网规划研究
蒋 文
JIANG Wen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线路站场设计研究处,湖北 武汉 430063)
(Track Alignment and Station Yard Design & Research Departmen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 Design Group Co., Ltd, Wuhan 430063, Hubei, China)
结合云南省的经济社会特征、城镇空间布局、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云南省建设开放型综合交通网络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分析云南省开放型综合交通网络的骨架形态及其对内、对外交通通道布局特征,从多种运输方式分工协调、相互配套角度提出云南省综合交通骨架布局方案、综合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为云南省交通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云南省;开放型;综合交通;运输通道;规划
1 云南省概况
1.1经济社会特征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国土面积 39 万km2,与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4 省区相邻;边境线长 4 060 km,与缅甸、老挝、越南 3 国接壤。云南省下辖 8 个市、8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目前,云南省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GDP 由 1万亿元向 2 万亿元跨越的阶段,正在加速城镇化发展,工业化进程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 年,云南省共完成国民生产总值 12 815 亿元,居全国第23 位,比 2013 年增长 8.1%,增速高于全国 0.7 个百分点;人均 GDP 2.7 万元,比 2013 年增长 7.5%;3 次产业结构为 15.5 : 41.2 : 43.3。截至 2014 年底,云南省常住人口为 4 714 万人,城镇化率 41.7%,低于54.8% 的全国平均水平。
1.2城镇空间布局
云南省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区域发展,优化开发承载能力减弱的区域,集约高效开发重点区域,做好限制开发区域的点状开发、面上保护,遵循“强区、富带、兴群、促廊”的城镇空间发展战略,构造“一区+一带+五群+七廊”空间结构的城镇化空间布局[1]。“一区”为滇中城市集聚区;“一带”为沿边开放城镇带;“五群”为滇东南城镇群、滇西南城镇群、滇东北城镇群、滇西城镇群、滇西北城镇群;“七廊”为 3 条对内经济走廊 (昆明—文山—广西北部湾—珠三角、昆明—昭通—成渝—长三角、昆明—丽江—香格里拉—西藏) 和 4 条对外经济走廊 (昆明—皎漂、昆明—腾冲—密支那、昆明—河内、昆明—曼谷)。云南省城镇化空间布局如图 1 所示。
图1 云南省城镇化空间布局图
2 云南省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综合交通发展现状
云南省综合交通体系较为完备,初步形成了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架、航空及水运为辅助的开放型综合交通体系。到 2014 年底,全省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 23.7 万 km (不含民航航线里程),综合交通网平均密度为 60.8 km/百 km2;铁路营运里程 2 628 km,其中电气化率 58.1%;公路通车里程约 23.0 万 km,其中高速公路 3 200 km;民航通航运输机场 12 个,通航航线 319 条,航线辐射国内外121 个重要城市。目前,云南省形成了以昆明为龙头,以大理、曲靖、红河、文山为一级节点,以昭通、玉溪、普洱、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宝山、丽江为二级节点的综合交通网络,云南省综合交通骨架网初步形成。①“7 出省、4 出境”公路干线正在建设完善,即“7 出省”公路为四川通道的昆明—攀枝花,四川、重庆通道的昆明—水富,贵州通道的昆明—宣威普立,贵州通道的昆明—富源胜境关,贵州、广西通道的昆明—罗平,广西、广东通道的昆明—罗村口,西藏通道的昆明—德钦;“4 出境”公路为昆明—泰国曼谷、昆明—越南河内、昆明—缅甸皎漂、昆明—印度雷多公路通道。②“8 出省、4 出境”铁路通道持续推进,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核心,以其余干线和支线机场为补充的航空格局基本形成,即“8 出省”铁路为贵昆铁路、成昆铁路、滇藏铁路、云桂铁路、沪昆客运专线、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渝昆铁路;“4 出境”铁路为中越铁路、中老铁路、中缅铁路、中缅印铁路。③“2 出省、3 出境”内河航运及港口建设持续推进[2],云南省作为我国走向东南亚、南亚重要桥头堡的作用日益显现,即“2 出省”内河通道为金沙江—长江水运通道、右江—珠江水运通道;“3 出境”水运通道为澜沧江—湄公河水运通道、中越红河水运通道、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
2.2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云南省综合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尚未消除,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仍然处于边缘地位,面向西南对外开放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3]。
(1)骨干线网规模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目前云南省铁路营业里程约 3 000 km,路网密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64%,复线率为 1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4 左右;高等级公路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 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5 个百分点,而且还有 3 个地州不通高速公路;昆明长水机场国际化水平不足,门户枢纽的地位有待加强。
(2)国际大通道格局尚未形成,对外辐射水平低。云南省处于泛珠三角“9+2”和中国东盟“10+1”结构接合处[4],具备发展外向经济的地利之便,但受限于国际大通道尚未打通,总体运输能力弱,严重影响云南省西南地区“桥头堡”作用的发挥。
(3)区域间、城际间尚未形成快速交通通道,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云南省各城市群之间及城市群内部仍以公路交通为主,而且公路技术等级较低,城市之间、城镇之间路网不够通达,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快速便捷的交通通道,不能较好地满足地区居民出行的需要,也不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4)交通末梢问题亟待解决,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以公路为例,迪庆、怒江、临沧等州市尚无高速公路连接,6 个县未通高等级公路,州市间、县际间通道少,通达深度不足,通行条件差。同时,各种交通方式也缺乏有效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较为落后,对交通通道及整个路网的支撑作用较弱。
3 云南省综合交通网络规划方案
3.1总体思路
为加快云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贯彻落实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发展战略,积极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5],加强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加强各交通方式的衔接,加强区域间、城际间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以国内国际航空枢纽、内联外引铁路大通道、高效公路网为主,水运及管道为补充的开放型、立体化、全方位综合交通运输体系[6],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云南省“一区+一带+五群+七廊”型城镇化体系结构的支撑和引导,促进区域城市群一体化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3.2发展目标
(1)铁路建设。加快推进“8 出省、4 出境”铁路骨干网的建设,重点建设昆明、曲靖、大理、红河、文山铁路枢纽,形成昆明与省内其余重点城市和周边省会城市的快速铁路骨干。规划至 2020年,全省铁路网规模达到 7 900 km 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接近 3 000 km,通过铁路自昆明出发 10 h左右到达北京,昆明至滇中城市群其余城市缩短至2 h 内。
(2)公路建设。进一步推进“7 出省、4 出境”干线公路网的建设,强化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的提效升级,形成覆盖面广、服务水平高的公路网络;加快实施高速公路瓶颈路段的改造,实施沿边干线公路建设、滇中城市经济圈环线高速公路建设[7];加快推进对外、中心城市至其余城市 (镇) 群间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高等级公路县县通;继续加大全省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和客货运站点建设力度,实现全省所有乡镇通沥青 (水泥) 路、全部行政村通公路的建设目标;推进枢纽场站建设,力争建设昆明、大理、曲靖、景洪、瑞丽、河口 6 个国家运输枢纽。规划至 2020 年,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 24 万 km,高等级干线公路网规模达到 2 万 km。
(3)民航建设。努力将云南省由民航大省建设成为民航强省,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打造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连接欧洲、大洋洲、美洲、非洲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8],成为我国第 4 大开放型机场。次区域枢纽机场重点打造丽江、芒市和西双版纳机场,中型机场主要打造腾冲、香格里拉、大理机场,其他机场为小型机场,形成层次分明的全省民用机场网络体系。规划至 2020 年,云南省通用机场达到 45 个,其中民用机场总数达到 20个,国内外航线开通 410 条以上,航空人口服务范围达到 90%,基地航空公司达到 6 个以上。
(4)内河航运建设。逐步提升澜沧江、金沙江等航道等级,不断完善水富港、富宁港、景洪港等主要港口的配套设施,积极构建“2 出省、3 出境”水运通道[9]。
3.3综合交通网规划方案
3.3.1综合交通骨架布局方案
结合国家及云南省相关规划、云南省城镇空间体系及产业布局特点、云南省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确定云南省综合交通骨架布局方案为重点构筑国际运输通道、国内运输通道和省内运输通道 3 个层级的交通通道。
(1)国际运输通道。规划经云南省通往相邻国家运输通道 6 条,分别为印度洋国际主通道 (经瑞丽出境)、中老泰国际主通道 (经磨憨出境)、中缅孟印通道 (经猴桥出境)、中缅通道 (经清水河出境)、中缅通道 (经打洛出境)、中越通道 (经河口、天保出境)。印度洋国际主通道是云南省东西向发展主轴,东起文山富宁,经文山丘北、红河弥勒、昆明主城区、楚雄、大理、保山隆阳、德宏芒市至瑞丽口岸,向西连接南亚并接通孟加拉湾、印度洋等,是我国直达印度洋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中老泰国际主通道是云南省南北向发展主轴,北起昭通水富,经昭通昭阳、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等地至磨憨口岸,南接东南亚各国,是连接昆明至曼谷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并可以进一步延伸至马来西亚、新加坡;中缅孟印通道 (芒市—腾冲—猴桥口岸) 为印度洋主通道的辅助通道,也是滇南沿边发展轴的对外通道,境外对接缅甸密支那,进一步可以通达印度全境;中缅通道 (昆明—临沧—清水河口岸) 是滇西发展轴的对外通道;中缅通道 (景洪—打洛口岸) 为中老泰主通道的辅助通道;中越通道 (蒙自—文山—河口—天保口岸) 是滇西发展轴的对外通道。
(2)国内运输通道。规划云南省与国内其他省市间运输通道 4 条,分别为北向对接成渝通道、东南向对接北部湾通道、东向对接贵州通道、西北向对接西藏通道。北向对接成渝通道为云南省南北向发展主轴,是云南省联系成渝、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的重要通道;东南向对接北部湾通道为云南省东西向发展主轴,是两广地区经文山、红河进入滇西南,并联系滇西地区的通道,将成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产品外运的重要走廊;东向对接贵州通道是云南省向东联系贵州、华中、华东区域的主要通道;西北向对接西藏通道为云南省滇西发展轴的北向延伸,同时也是与西藏加强联系的重要通道。
(3)省内运输通道。规划云南省内建设“三纵三横”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串联起滇中城市群与滇西、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 5 个城镇群的综合交通联系。“三纵”为滇东通道、渝昆—昆磨通道、滇藏—临沧清水河通道;“三横”为滇北通道、云桂沪昆—昆瑞通道、滇南通道。“纵一”滇东通道由北向南连接起滇中城市群、滇东南城镇群,连接云南省东部的宣威、曲靖麒麟、师宗、泸西、丘北、文山、河口 (天保),是联系滇中区域与对接越南口岸联系的重要通道;“纵二”渝昆—昆磨通道是云南省南北向发展主轴,由北向南连接起滇东北、滇中、滇西南等城镇群,通道起于水富,贯穿云南省中部的昭通、昆明、玉溪、普洱、景洪至磨憨口岸,是沟通云南省与成渝、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联系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云南省对接东南亚各国的最便捷的陆路通道;“纵三”滇藏—临沧清水河通道由北向南连接起滇西北城镇群、滇西城镇群、滇西南城镇群,连接云南省西部的香格里拉、丽江、大理、临沧、清水河口岸,是联系滇西北与对接缅甸口岸联系的重要通道。“横一”滇北通道由东向西连接起滇东北城镇群、滇西北城镇群,连接云南省北部的怒江、丽江、攀枝花、昭通,是沟通滇北地区与四川、贵州区域联系的重要通道;“横二”云桂沪昆—昆瑞通道为云南省南北向发展主轴,是沟通云南省与贵州、广西、珠三角及华中区域联系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云南对接印度洋的最便捷出海通道,由东向西连接起滇西南城镇群、滇中城市群、滇西城镇群,东起文山富宁,经文山丘北、红河弥勒、昆明主城区、楚雄、大理、保山隆阳、德宏芒市至瑞丽口岸;“横三”滇南通道由东向西连接滇东南城镇群、滇西南城镇群、滇西城镇群,连接云南省南部的富宁、文山、蒙自、宁洱、临沧、芒市、腾冲、猴桥口岸,是沿边城镇产业聚集和产业转移的走廊,是加速外向型产业分工协作的经济带,从北至南依次连接缅甸、老挝、越南的重要经济区和口岸。
3.3.2综合交通线网规划方案
云南省组团发展较为松散,在城镇化进程中交通引导功能较为明显,强化各城市群之间综合运输通道主轴,串联对外放射状交通网络,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为基础的综合交通网络。
(1)轨道交通网规划。①干线铁路网。构建“三纵三横”干线铁路网络。“纵一”为渝昆成昆—昆磨铁路通道:由成贵客运专线云南段、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永仁—广通段、玉溪—磨憨铁路、隆黄铁路叙永—毕节云南段,以及拟新开工的渝昆铁路云南段组成;“纵二”为滇东南铁路通道:由弥勒—蒙自铁路,以及拟新开工的丘北—文山—蒙自铁路、曲靖—师宗—泸西—弥勒铁路组成;“纵三”为滇藏—临沧清水河铁路通道:由丽江—香格里拉铁路、祥云—临沧铁路,以及拟新开工的临沧—清水河铁路组成。“横一”为云桂沪昆—昆瑞铁路通道:由贵昆客运专线 (贵阳—昆明)、大瑞铁路(大理—瑞丽)、云桂铁路 (昆明—南宁)、广大铁路(广通—大理) 扩能改造工程,以及拟新开工的南昆铁路 (南宁—昆明) 扩能改造工程组成;“横二”为滇北铁路通道:由保山—腾冲—猴桥铁路、临沧—普洱铁路、建水—新平铁路、丘北—文山—蒙自铁路、保山—云县铁路组成。“横三”为滇南沿边铁路通道:由保山—腾冲—猴桥铁路、临沧—普洱铁路、建水—新平铁路、丘北—文山—蒙自铁路、保山—云县铁路组成。②城际铁路网。构建以滇中城市经济圈为核心的城际铁路网络,结合滇中同城建设总体规划,城镇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规划城际铁路的“两环七射一联线”(“两环”为禄劝—嵩明—宜良—澄江—晋宁—易门—恐龙山镇—禄丰—仁兴—武定—禄劝,东川—曲靖—师宗—泸西—弥勒—华宁—江川—玉溪—双柏—楚雄—牟定—元谋—东川;“七射”为昆明—玉溪、昆明—曲靖、昆明—楚雄、昆明—会泽、昆明—罗平、昆明—石林、昆明—元谋;“一联线”为永仁—广通—楚雄—玉溪—曲靖。) 网络布局,基本形成滇中城市群“1 h 交通圈”[10]。其中,2020 年前拟新开工昆明—楚雄城际铁路、六盘水—威宁—昭通昭阳城际铁路云南段、昆明—武定—元谋城际铁路、滇中城市经济圈昆明—曲靖城际铁路、滇中城市经济圈昆明—玉溪城际铁路 5 个项目,境内总里程规模约为 531 km。
(2)公路干线网规划。云南省公路干线网由云南境内国家公路网、普通省道网、云南省级高速组成。“1 射 9 纵 10 横 4 联”普通国道和“1 射 1 纵 4 横 1 绕 12联”国家高速构建成云南省境内国家公路网;云南省普通省道网由 2 条省会放射线、59 条纵线、39 条横线组成,总规模约 2.26 万 km;云南省省级高速公路由19 条南北纵线、11 条东西横线、3 条绕城高速公路和 6 条联络线组成。其中,普通国道“1 射”为北京—昆明;“9 纵”为策克—磨憨、西宁—澜沧、马鬃山—宁洱、喀纳斯—东兴、张掖—孟连、巴中—金平、遂宁—麻栗坡、景泰—昭通、兰州—马关;“10 横”为上海—瑞丽、瑞金—清水河、福州—昆明、秀山—河口、武汉—大理、张家界—巧家、宁德—福贡、湄州—西昌、东山—泸水、佛山—富宁;“4 联”为蒙自—元江、永胜—祥云、施甸连接线、镇安—瑞丽。国家高速“1 射”为北京—昆明;“1 纵”为银川—昆明;“4 横”为杭州—瑞丽、上海—瑞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1 绕”为昆明绕城高速公路;“12 联”为大理—丽江、开远—河口、昆明—磨憨、西宁—丽江、景洪—打洛、成都—丽江、大理—临沧、保山—泸水、天保—猴桥、都匀—香格里拉、弥勒—楚雄、砚山—文山。
(3)航空网规划。以完善机场布局、提升航空运输能力、改善通航保障为重点,加快运输机场建设,加大机场改造力度,积极发展通用航空,形成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为节点、通用机场为补充的机场布局,吞吐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航空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开和加密国际、省会及旅游城市、新建机场省内航线、航班。2020 年前开工建设元阳机场和怒江机场,规划研究广南机场、丘山机场、楚雄机场和陇川机场。同时,以昆明机场为核心,构筑完善的国内外航空运输网络,将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连接欧洲、大洋洲、美洲、非洲的国家门户枢纽。
(4)水运网规划。依托滇池、洱海等湖区建设区域经济圈,发挥云南省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的优势,力争建成澜沧江—湄公河、中缅伊洛瓦底江、红河陆水联运通道等出境主通道;利用云南省作为连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及毗邻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优势,建设怒江、李仙江等出境辅通道;积极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建设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衔接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南下珠江,北进长江,干支相通,江海直达,功能完善,保障系统先进,“无缝”衔接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11],为云南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水路运输服务。
3.3.3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
根据城市群综合运输网络布局及各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网络节点中的功能定位,将昆明规划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将大理、曲靖、红河蒙自、文山规划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昭通、玉溪、普洱、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宝山、丽江规划为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4 结束语
云南省地处欧亚大陆、印度洋、太平洋 3 大板块的结合地带,北上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接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交汇区域,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具有沟通“两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连接“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 的重要作用。云南省加快建设内联外通的开放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促进云南省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强与世界各国及国内其他省区的经济合作与交往,有利于提升云南省作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地位,为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作出积极贡献。
[1]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年) [R]. 昆明:云南省人民政府,2014.
[2] 黄淑琼. 基于现代物流的云南省交通运输发展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11. HUANG Shu-qiong.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Yunnan Province Based on Modern Logistics[D]. Changsha: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1.
[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R]. 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
[4] 云南“国际大通道”加快升级完善[EB/OL]. (2012-05-09) [2015-10-25]. http://www.yn.xinhuanet.com/v/2012-05/09/c_131576776.htm.
[5] 马 勇. 新中国建立 60 年来云南经济建设的历程与经验[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229-234. MA Yong. 60 Years’ History and Experience in Economic Construction of Yunnan As New China was Founded[J].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Science),2011(5):229-234.
[6] 李世民,陈 炎,安英彬. 基于价值工程原理的交通网络效益评价方法[J]. 都市快轨交通,2014,27(6):63-66. LI Shi-min,CHEN Yan,AN Ying-bin. Transport Network Benefit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Value Engineering[J].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2014,27(6):63-66.
[7]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昆明: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
[8] 云南省民航发展管理局. 云南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 (2014 —2020 年) [R]. 昆明:云南省民航发展管理局,2014.
[9] 钟 合. 云南水路通畅梦[J]. 珠江水运,2014(4):5-7. ZHONG He. DREAM of Unobstructed Waterway of Yunnan[J]. Pearl River Water Transport,2014(4):5-7.
[10]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新建昆明至楚雄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R]. 武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
[11] 钟悠云. 云南:大力构建水运大通道[J]. 珠江水运,2014(6):17-18. ZHONG You-yun. Yunnan:Vigorously Construction of Water Transport Corridor[J]. Pearl River Water Transport,2014(6):17-18.
责任编辑:王 静
Study on Open-end Comprehensive Traffic Network Planning in Yunnan Province
Combining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society, space distribution of towns and cities, status of comprehensive traffic development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in Yunnan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eneral idea and development object of open-end comprehensive traffic network planning in Yunnan province.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framework form of the open-end comprehensive traffic network and the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and overseas traffic corridors in the network, and from the angles of working division, coordination and intersupporting of multi-traffic modes, puts forward layout program of comprehensive traffic framework, program of comprehensive line-network planning and layout program of comprehensive traffic hub in Yunnan province, all of these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relative departments of traffic in Yunnan province.
Yunnan Province; Open-end; Comprehensive Traffic; Traffic Corridor; Plan
1003-1421(2016)02-0040-06
U142
B
10.16668/j.cnki.issn.1003-1421.2016.02.09
2015-10-28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课题(2014K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