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的调查与分析以台州市鉴洋湖湿地公园为例
2016-12-08邱威溶徐宇星杨永建
邱威溶 徐宇星 杨永建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的调查与分析以台州市鉴洋湖湿地公园为例
邱威溶 徐宇星 杨永建
Cheng shi shi di gong yuan sheng tai jing guan de diao cha yu fen xi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由于经济、人口持续高速的增长,湿地生态系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从而引发了灾难性的环境问题。随着人们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增强,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湿地保护的热潮。湿地公园就是在全球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背景下,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出现的一种以休闲游憩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教育等功能的湿地保护方式。2000年,泰晤士河畔的伦敦湿地公园建成开放,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湿地公园,为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利用模式。同年年底,香港米埔湿地公园建成并对公众开放,成为我国首个湿地公园。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了6批37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浙江省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于2010年1月被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一、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概况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东南部约5km处,距市主城区20km,北部有狮子山、鸡笼山、马山、西林岭,南部则是连绵的温岭天皇山,总面积约6.33km2,是国家第六批批准的城市湿地公园。
鉴洋湖是距今约2000年的古海湾演变而成的泻湖,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2008年台州市正式启动了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并委托国内著名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领衔担纲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在现状保护、适度修复和维护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与利用,目前公园内农田、湿地、鱼塘等生态景观良好,周边山地森林覆盖率达到60%,植物538种,动物包括鸟类、兽类等共计114种,并且有鉴洋桥、杨府庙、古戏台等历史遗迹。
图1 湿地景观
图2 鱼塘景观
1.土壤状况
台州市鉴洋湖地处海积平原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潮土、水稻土和盐土5个土类,14个亚类、41个土属和117个土种,主要以潮土、水稻土两个大类为主,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好,适合旱粮、水稻、柑橘等多种作物和果木的种植。此外,鸡笼山上以红壤为主,含砂砾质较多,肥力较好,以种植水果和其他林木为主。
2. 动植物资源状况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据调查统计:动物有鸟类、兽类和爬行类等共计114种;其中鸟类42种,占浙东南地区鸟类分布总种类的10.1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种1种,国家二级保护种2种,省重点保护10种。兽类11种,国家二级保护2种,省重点保护1种。爬行及两栖类共7种,国家二级保护1种,省重点保护2种;鱼类、软体类共16种,甲壳类共4种,昆虫类共34种。植物有维管束植物139科389属538种,其中蕨类植物17科22属33种,种子植物122科367属505种;野生植物352种,栽培植物186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4种:金荞麦、野菱、野大豆和花榈木,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有1种,即花榈木。有针叶林、阔叶林、灌草丛、水生植被、栽培植被5个植被型组,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低山灌草丛、挺水水生植被、浮水水生植被、果园、苗圃、作物田9个植被型,以及23个群系组、28个群丛。
3.水环境状况
台州境内主要有椒江和金清两大水系,鉴洋湖属金清水系,总面积1.25km2,是台州市最大的内陆湿地。与鉴洋湖体相连的主要河流有东南中泾、西南中泾和山水泾。南中泾宽15~22m,长12km,是黄岩区南部的主要排水通道;山水泾宽21~30m,长13.65km,是排泄太湖山区洪水入金清港的主要河道。
4.人文景观状况
鉴洋湖有着2000多年的演化和发展历史,不光具备丰富的湿地资源,还积淀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留存了较多的古桥、古庙和古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鉴洋桥,由镇锁、洚洋两座石桥分南北组成。镇锁桥位于下湖,长135m、宽2.5m,南座3孔,北座1孔,两座之间与南北引桥略呈弧形,造型独特,清乾隆56年(1791)重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洚洋桥位于上湖,长60m,宽2.5m,3孔。两桥均为鉴洋湖南北交通枢纽。此外,还有鸡笼山上的杨府庙、半山庙、山城寨等遗址,以及“老继娘坟”、“水牛背”、“十亩围”、“围珠”等在当地广为流传的富有特色的乡土景观。
图3 鉴洋桥
图4 杨府庙
鉴洋湖还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诗词文学方面,以清光绪杨晨最为著名,并有《湖墅昌和集》与《生辰昌和集》留世,共收录诗文365首,今已遗失,仅部分诗篇传于民间,得以保留。此外,以舞狮为代表的民间舞蹈、以泥塑为代表的民间手工艺、以杨业诞辰日为代表的民间庙会,以及各村定期举办的集会和戏曲演出等都极具地方特色。
二、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存在的问题
1. 生物多样性丰富,但结构不够合理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内动植物类型相对浙江省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尤其是鸟类资源。但从作为动物栖息地的植被群落构成来看,平原区农作物植被类型所占比例较大,缺少高大乔木;滨水岸线的植被群落不够完善;人工林主要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树种比较单一,抗病虫害能力也较差。整体的植被群落尚处于初级演替阶段,植被生产力相对较低,生物多样性结构不够合理。
2.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由于鉴洋湖湿地公园内除了村镇建设外,还没有大规模连片土地被开发建设,生态系统整体上未受现代城市化的侵扰,湿地生态景观保持了一定的完整性。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升级,其完整性还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具体表现在村镇自身建设强度的加强对山体、湿地景观的破坏,以及公路、铁路、高压线等区域性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分割。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
鉴洋湖湿地公园目前主要以农业、养殖业为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因此并没有严重影响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但来自上游城市的污水、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固体垃圾堆放,农药的使用、养殖场的尾水,都对水体、土壤造成一定污染,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湖区目前水质为劣Ⅳ类,而作为鉴洋湖源头之一的山水泾水质则为劣Ⅴ类。
4.缺乏对人文景观和乡土文化景观的保护意识
鉴洋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悠久,鉴洋桥、杨府庙、古戏台等历史遗迹较多。然而,目前仅鉴洋桥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其它历史遗迹均已失去传统建筑形态与地方特色。
鉴洋湖湿地公园内鱼耕文化发达,农业景观丰富,果垄稻田和鉴湖鱼种场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构成了鉴洋湖地区宝贵的乡土文化资源。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渗透,人们又缺乏环境和文化的保护意识,一些传统的村落景观正在逐渐改变传统面貌,逐渐消失地方特色。
三、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建设的建议
1.营造多样性的植物群落和动物生存空间
鉴洋湖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北两侧山体和中部湿地,北侧山体的植被群落类型虽然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丛、经济林五大类,但主要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中部湿地周边的植被景观也比较单一,植物多样性结构不是很合理。建议对北侧山体针叶林加强抚育和改造,促其向针阔混交林方向演替;而对于针阔混交林,应促其林下灌草发育,增加群落内部的
生物多样性。对公园内占据重要位置的农田进行必要的生态改造和恢复,保留其生境的异质性,从而增强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对于中部湿地区域可在现有茭白群丛、芦苇群丛、莲群丛、菱群丛和浮萍群丛等的基础上,增加香蒲、石菖蒲、千屈菜和美人蕉等挺水植物种群,以及萍蓬草、穗花狐尾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种群。
由于台州市地处西太平洋候鸟迁徙路径,是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留站。目前,鉴洋湖湿地公园已成为以大白鹭为代表的鹭类栖息的天堂。由于鹭鸟的栖息地主要集中在公园中部的湿地岛屿、鱼塘外围的塘基林带及生长较为茂盛的植被斑块,种群密度较高。建议在保护上湖鱼塘周边现有湿地资源的基础上,种植高大乔木、灌草丛、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为鹭鸟营造新的栖息地。此外,对西林岭临近主河道山体的次生植被和北部山体阔叶植被进行恢复,来作为鹭鸟潜在的栖息场所。营造鹭类觅食区,促使甲壳类、昆虫类、鱼类、两栖类等动物生境的形成,从动植物自身而产生的环境梯度变化角度提高公园内物种生境的多样性。
2.科学修复,合理开发,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鉴洋湖湿地从最初的泻湖发展为以农田、鱼塘和港汊为主的生态环境类型,虽然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但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湿地生态系统还是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建议加强禽鸟栖息地、觅食区的营造,针对主要定居禽鸟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重点保护和完善其栖息环境,构建和维护湿地公园与周边禽鸟栖息地间的生态廊道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改善水环境和水系统功能,提升湿地环境质量,减少水质恶化对湿地物种的冲击和影响;停止周边山体采石、取土等活动,尽快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进行恢复;结合湿地公园功能分区,进行保育分区,并提出相应保护策略与措施。通过保护现状与适度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整体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可持续的开发与利用,最大程度地发挥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社会、经济等服务功能。
3.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鉴洋湖湿地公园内村庄密集,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沿线城市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灌溉尾水等严重污染了湿地公园的水环境。建议对鉴洋湖入水口河道南岸的农田进行有机改造,按照沉淀池——氧化塘——潜流湿地的流程,对部分河水进行处理;结合水系疏通和水线改造,增加浅水和间歇性的水淹湿地面积,种植具有较强降解和吸收污染物能力的茭白、芦苇、香蒲、灯心草、慈姑、凤眼莲、荇菜、菹草、金鱼藻、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依托台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高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形成完善的水质监控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对湿地流域水体的污染;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建立垃圾处理场和沼气池,变垃圾为有机肥料等。逐步对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恢复,以提高鉴洋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湿地公园景观
鉴洋湖湿地公园历史文化悠久,历史遗迹较多,如鉴洋桥作为鉴洋湖湿地公园的文化象征,鉴洋村作为黄温古道的重要驿站,都是鉴洋湖地方文化的集中体现。建设时应保留鉴洋桥,并与区域内的步行系统结合在一起,使其继续发挥交通功能;保留并修复鉴洋古村落,用以展示传统的农业乡土文化;将半山寺、杨府庙、城寨遗址及山后的宝轮寺连成一线,形成宗教文化体验区域;保护下湖南侧荷叶岛状农田,保留圩田、柜田、架田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景观,以及果基鱼塘、笼网放养等渔业景观,使其成为本地农业产业文化的天然展览馆。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以维护湿地生态环境健康和延续乡土文脉特色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色。
四、结语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是台州宝贵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正面临着生态资源的衰退和人文景观的破坏。保护和合理开发建设鉴洋湖湿地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观光旅游的场所,以及为科研工作者和学生提供调研、学习体验的场所,能极大地推动台州市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作者单位:台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