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税色变”时代的正名
2016-12-08清柠
清柠
“闻税色变”时代的正名
清柠
《人民日报》曾戏称“税收是一种拔鹅毛的艺术,高水平的表现是既把鹅毛拔下来,又不让鹅叫唤,或者少叫唤”。近年,房地产税的开征问题从未降温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无论对房地产税是否了解,“闻税色变”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
基本上隔一段时间就会放出“2016年完成房地产税立法,2017年全面开征”之类的风声,弄得普通群众如临大敌,敲着键盘计算自家要向“上头”交多少钱,事实上真的那么可怕吗?
按照现行严格的法律来看,我国目前还没有经过立法程序征收的有关房子和土地的税。有人就咋呼开了说“2011年上海、重庆都开始试点了”,实际上关于房屋的房地产税(包括试点的),都还是国务院通过的暂行条例,不是正式法律。
觉得可怕,是因为很多人心里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拥有几套房子的持有资产可能会缩水;房价都涨到“天上”去了;砸锅卖铁才买了一套房子,现在还要征收房地产税,只能“吃土”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担忧可以理解,实际上仅靠开征一个税种,而剥离其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货币供应量、地区差异这些主导因素的关联是不明智的。
我国商品房所占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房主只拥有70年的土地使用权,其他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的使用年限则更短。房地产作为财产,并没有纳税的义务,但土地原本就属于公共资源,人们只能拥有有限的使用权。在使用天然的公共资源的时候,理应向全社会支付资源
占用费。房地产税依仗的就是这样的事实,无关房价。
至于上海试点征收的实际情况,要求当地新购且属于该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征收按人均占有量计算,人均超过60平方米的,按照超出部分交易价格折扣征收不足1个百分点。假设一个三口之家,要有超过180平方米的住房才会交税,相当于和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没什么关系,要交税的是那些拥有别墅或多套住房的富豪们,不过是“牛毛”一根。房地产商犯不着因此惶恐担心市场“皲裂”随意调动价格,造成民众恐慌局面。
反之,征收房地产税的可预见性好处不言而喻,房地产本身具有投资和使用两个功能属性,如今“炒房”一波高过一波,“炒作者”在未来盈利空间还不明确的环境下,首先要面对确定的房地产税负,信心估计也先丧失了一半,这种大环境下让故意抬高市场价的人自动遁形,普通群众也不至于被眼前的形式迷惑。
房地产税的征收有助于地方政府转费为税,将更多的资金用于为本地区提供教育、安全、消防、保洁等公共服务,为特定弱势群体提供支持,例如上海和重庆的房产税试点方案都规定:房产税用于保障房建设和运营。过去的房地产调控经验也表明,信贷和税收是稳定房价的主要经济手段,房地产税将增加房屋持有成本,自然会抑制多套房投资需求。
房地产税背负着“怨言”和舆论压力前行,必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我们可以料想,我国城市化进程放缓之后,土地出让的规模迟早会放慢速度,政府在依赖土地财政的情况下必须开拓新的税源,房地产税在调节财富分配状况上出了不少力。
征税或许对没有房子的人是件好事,从农村到城市来谋生的底层劳动者、刚出学校一穷二白的应届毕业生、社会收入不足以支撑买房的千千万万名普通群众,这些人都是租房市场的强大支撑者。房地产税推出之后会使得其持有成本增加,更多的空置房被房东放出来出租,供给多了,价格自然就公道了。
还有一点,房地产税推进的过程并不顺利,税收的本质是国家对私人利益收取部分费用,按照现行法则,城市的土地是国有的,房屋和土地不可分,这是房地产税征收的最大障碍。过去因为考虑到土地国有,一直保持征“土地出让金”而非税,开发商通过招拍挂取得了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这个过程中已经交了土地出让金,开发商通过出售房子将出让金转嫁给买房者承担。房地产税一旦征收,就要考虑重复征税的问题。
开征房地产税要想稳步推进,先要理顺房地产的产权产地管理,有的房子并没有在房产局登记,像军产房、央产房、小产权房等都没在房产局管辖范围内,能够清晰划分房屋占用的土地产权和权益并建立起准确的住房信息系统是一项大工程。此外,还需要居民住房信息联网、不动产登记、不动产价格评估体系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整体配合推进才能完成。
出台房地产税为的就是抑制疯长的楼市泡沫,但其实施需要厘清征收是以人还是以家庭为对象、是按套数还是按面积、具体标准数值如何确定等关键问题。如果征税标准过高,对遏制炒房或许作用有限;但如果标准过低,需要考虑的就是对改善性需求的遏制及打击。
从理论上看,房地产税可能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冲击,房地产市场景气时期开征房地产税是比较理性的选择,但今年“十一”期间,北京、广州、深圳、合肥等19个城市先后出台楼市调控政策,推出房地产税可能面临新的挑战。
发达国家的房屋持有税,税率一般为1%至2%,上海的试点方案为0.6%和0.4%两档,重庆包括0.5%、1%、1.2%三档,皆低于国外水平。房价的决定因素是供求关系以及预期,房地产税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普通百姓大可不必心心念念自己将损失多少,这项政策出台对他们而言绝对是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