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2016-12-08崔其彬
崔其彬
河北省南和县第一中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崔其彬
河北省南和县第一中学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每位学生感悟文本之后的真情倾诉,它是学生用心体验作品的情境和情感后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个体行为。朗读中所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朗读的训练,并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一、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地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益处。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朗读教学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自信,让他们感受成功。要让学生感受朗读的美妙意境,体验朗读的成功快感,培养朗读的由衷兴趣。如,在《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中,设计体验文体的氛围。因为我们生活在小城镇中,没有污染,空气清新,在有月亮的晚上,经常可见空灵皎洁的月色。我就让学生亲历与朋友在月下漫步的感受,同时观察月色。然后对他们作恰当的讲解,让他们对文章有初步的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朗读方法指导。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就被文中清新的意境,生动的比喻所感染,让他们认为朗读这样的文章能够展现作品的魅力,使他们对朗读有信心,认为自己能读好,使听众有收获,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朗读热情。
二、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审美能力
朗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苏轼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即是强调在反复吟咏中加深理解。背是熟读的结果,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中既有诵读者感情的投入,又有诵读者的思维参与,因此,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直至成诵,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对文章的精义、脉络、文采也会融会贯通。
朗读也是带有个人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所以,读书并不是“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的过程。有人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理解水平,所站角度不同,会对文本有不同的情感产生。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点悟学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自主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织方式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感知和领悟。
初中语文篇目是经过选择、锤炼的文章,有的还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课文的语言也是规范的书面语言。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书上的规范化语言,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原来不规范的方言土语和不良的语言习惯逐渐地被规范的语言所代替;久而久之,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朗读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顿连、重音、语速、语调。顿连是指朗诵语流中声音的顿歇和连接,顿到好处,连到妙处,会增加语言的表达魅力。标点符号是顿连的重要参考,但朗诵者不能完全依靠标点,有时一句话没到标点,但需要语义上的停顿;有时有标点符号,却需要几句话一气呵成。重音强调或突出的词或短语称为重音。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快速: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慢速: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中速: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气的高低升降。语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语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
同时应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在范读中注意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读:读百草园部分,用轻松欢快的语调,语速稍微快一些,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百草园里过的是无拘无束的快乐的童年生活。在读三味书屋部分则用低沉、郁闷的语调,语速就慢一些,让学生明白作者写的是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通过这样的朗读处理,可使学生较快地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对比的写法。学生现学现仿,让学生反复朗读,他们在语气、语调、停顿、重音、语速方面都会模仿得惟妙惟肖,而且读得非常动情,非常投入。这就是范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在朗读训练中体现了学生主体化的特点。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多元朗读,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认可的语气,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朗读语气时,不宜过多地强求划一。只要学生对语意有自己的理解,对语情有自己的领悟,就要让学生大胆地读出来:“你觉得哪几句写得最美?”“你最想读哪几句、哪几段?”“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要把你所想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然后用一点时间让学生练读,最后读给大家听。此时,学生读得最带劲,也最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