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心驾驶如此危险 为何屡禁不止

2016-12-08

汽车与安全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某交通事故驾驶员

分心驾驶如此危险 为何屡禁不止

分心驾驶行为的典型特征

多发性

行车过程中,驾驶人通常难以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驾驶任务上。据公安部交管局联合七家网络平台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7%的驾驶员偶尔会出现分心驾驶的行为,另外还有2.5%驾驶员承认经常在驾车同时出现小动作,可能会影响驾驶。不同年龄段的驾驶者分心驾驶的原因稍有不同,40-50岁群体的驾驶员最爱在驾车时思考,超过50%;25-30岁的群体最爱在驾车时打电话,占到64.6%。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AIG美亚保险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调查结果也表明,34%的受访者存在分心驾驶的行为。

链接:网络调查

哪些行为容易导致分心驾驶

打电话85.9%

玩手机(回微信/拍照等)83.8%

打瞌睡78.4%

走神儿思考问题76.8%

吃东西63.3%

与同车朋友聊天61.9%

化妆59.5%

抽烟49.1%

使用车载娱乐系统30%

分心驾驶带来过危险吗

出现过危险情况35.3%

错过路口紧急减速68.8%

剐蹭其他车辆或行人42.6%

刹车不及时造成追尾34%

穿梭到逆行车道20.2%

出现过重大事故3.2%

群体性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调查显示,78%的年轻人承认开车时读短信;71%的年轻人承认开车时发短信,其中16岁至19岁的驾驶人是分心驾驶的最大群体。

研究表明,开车接打手机导致交通事故的风险比通常情况高4倍,追尾概率增加1倍,大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注意力下降37%、刹车反应慢19%、变更车道的能力下降20%,而年轻人驾驶车辆时接打手机相当于70岁老人在驾驶车辆。

分心驾驶表现出典型的分类群体性特征,如低龄驾驶人更容易发生使用手机拨打电话、收发信息等行为,女性群体更多发生驾驶时化妆、自拍等行为,男性群体驾驶时抽烟的比例更高,货车驾驶员疲劳驾驶现象较为普遍。

多样化

早期的驾驶过程中,分心驾驶行为主要为饮食、抽烟等满足生理需求的类型。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分心驾驶行为更为多样化,操作导航、查看手机等使用科技产品的分心驾驶行为更为常见。由于更需分散视力,使用触控电子设备比实体按键的危险性更高。

有实验证明,司机开车时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各项能力均下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基于驾驶模拟实验平台,对12名平均驾龄3年的实验对象进行测试。实验获取了被测试对象在正常驾驶和使用手机驾驶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司机在开车时使用手机,会面临以下情况:

在突发情况下反应时间明显增加,相比正常状态平均增长1.7秒,说明使用手机状态下驾驶人反应能力下降,面对突发事件时需要更长的反应时间;

从接受刺激到完全停车的距离,比正常状况增加1.3米,说明驾驶时使用手机使驾驶人对车辆操控能力下降;

驾驶人超速行为、压跨中心线行为、不适用转向灯行为和碰擦事故等都明显增多。

驾驶汽车是一项连续、复杂的工作,需要操控车辆、选择线路、观察标志标线、处置突发险情等。道路状况瞬息万变,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保证行车安全。而驾驶时使用手机会使得驾驶人大脑需要同时处理驾驶和通话两个任务,大大增加了脑力负荷;同时,使用手机占用了驾驶人的一只手,使其对车辆的控制能力下降,这些都增加了驾驶人的交通事故风险。

分心驾驶屡禁不止的原因

驾驶员襛桑意识不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科技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愈加频繁,分心驾驶行为愈演愈烈,其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十分惨烈,诸如拨打电话、收发信息、使用导航等分心驾驶行为较为普遍,这种危险行为的事故率甚至超过醉驾。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一项研究显示,在美国超过四分之一的车祸是由使用手机引起的。2013年,21%的车祸涉及到使用手提或免提电话,由手机短信而引发的车祸上升到了6%。

数据表明,分心驾驶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是很多驾驶员并没有因此而重视,甚至大多数人侥幸心理严重,一次分心可能没什么严重后果,但是,不是每次都这么幸运。

案例

分心驾驶 不是每次都幸运

2016年11月29日,四川眉山仁寿县的商人杨某谈完生意回家。途中手机响了,于是他一手开车一手掏出手机,一看是一个重要客户打来的,于是赶紧接电话,一直习惯使用耳机接听电话的杨某就这样边开车边“聊生意”,还以为很安全。不料从右侧驶出来一辆小轿车,他完全没反应过来就撞了上去。当时速度不是太快,两辆车的车头保险杠都严重损坏,杨某也因猛撞方向盘而擦破了头皮。

虽然没有酿成更大的交通事故,但谁能保证路上总是幸运?

7分钟内 39次低头看手机 酿成惨剧

2014年9月,江苏句容市发生一起大货车与自行车的交通事故,导致骑车老汉不幸当场身亡。句容市交警在街道报案后立即赶往现场,据调查,大客车司机高某在开车过程中频频玩手机,根据行车记录仪记录下的视频统计,短短7分钟,高某竟然39次低头看手机。大货车驾驶员高某拥有17年驾龄,9月21日是高某儿子满百天的日子,高某想查看排班表,看看自己那天是不是休息。一时的疏忽大意,造成的悲剧不可挽回。高某不仅被吊销了机动车驾驶证,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分心驾驶取证困难

目前,分心驾驶虽然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交管部门也相应的展开了行动,但是当交通事故发生时,因为“三心二意”造成事故的司机很少主动承认事故原因,例如开车看手机,当事故发生时没有记录和证据可以判断是否是因为看手机造成的交通事故。而酒驾的控制之所以有成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司机没有办法否认自己的违法行为。分心驾驶违法行为具有动态性、及时性等特点,直接导致了交警执法过程中证据难以收集,对违法驾驶员难以处理的现状。分心驾驶难取证是分心驾驶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心驾驶违法成本低

违法成本低,驾驶员不重视

随着微信、微博等及时通讯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司机存在“分心驾驶”的行为。

也许就在你根本意识不到的时候,边开车边“三心二意”地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时,危险就会悄然出现在你身边。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一经查获将被扣2分,处200元以下的罚款。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200元的罚款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已经不是承担不起的“巨款”,即使驾照被扣除2分,一些驾驶员仍然“任性”驾驶,一心二用,除了心存侥幸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此类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对驾驶员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目前,我国现行的针对分心驾驶的法律法规有《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规定的驾驶机动车禁止性行为中的第3项,即为“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还不够明确,并未对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使用车载设备的情形作出更具体规定,并不能包含分心驾驶的所有“内容”。

放眼国外,针对开车打电话,已有50多个国家明令禁止,不同国家的处罚措置、力度各不相同,涉及的处罚包括监禁、罚款、吊销不同期限的驾驶证等。英国道路交通安全的新法规甚至规定,开车打电话者的行为一旦被发现,最高可判入狱两年;美国40个州禁止开车打电话、发短信,尤其针对青少年 ;日本严禁驾驶员开车时使用手机,违者罚款并扣分,甚至手机拿在手里也视为使用手机,同样要被罚款。加拿大多伦多市禁止行人在任何车辆通行的马路街头,使用无线通讯设备或电子娱乐设备。如果过街时“低头族”们还在玩手机,他们将被开罚单。

治理分心驾驶,需要完善规律法规,提高处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唯有如此,才有望摒弃开车玩手机的“陋习”。

关于分心驾驶入刑的讨论

分心驾驶的主观恶性较大且行为后果也较为严重,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科刑的构成要件。所以,对分心驾驶予以刑罚规制,对维护公共安全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刑法威慑和预防犯罪的效果,是当下刑事立法需要认真考虑的。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对利用手机看微信、刷微博、抢红包等具体行为没有明确规范。分心驾驶中是否只针对机动车,针对自行车、三轮车、助力车等非机动车辆是否也应该“一视同仁”。同时,在智能设备方面,不要只局限于手机,ipad、车载智能影音、同时包括车载免提电话和蓝牙耳机等,都会造成驾驶员的分心。

虽然目前电子眼、行车记录仪等监控技术,能够固定违法证据,但是它还没有实现全面覆盖,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有的驾驶员被发现后不承认玩手机,谎称是在使用手机导航。对于分心驾驶,曾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其纳入危险驾驶罪,因为在酒驾、毒驾之外,“盲驾”更具危害性。这个建议也是值得有关部门思考。

治理分心驾驶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单靠立法是远远不够的,它与驾驶员自身素质、道德水平、执法环境等都息息相关。如果分心驾驶入刑,其他相关配套措施也需跟进。

对于驾驶员来讲,要时刻提醒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再重要的电话,再迫切的沟通需要,都不及生命安全宝贵。专心驾驶,保障行车安全,既是对他人生命的珍重,也是对自己和家庭亲人的负责。

链接:“过车拍”让行车违法行为无处可藏

武汉市公安交管部门的路面卡口“过车拍”功能于2014年正式启用,2016年6月底交管部门对全市282处卡口的“过车拍”功能进行了再次升级,24小时内图像数据获取量达300万张左右,并可实现对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的智能识别。“过车拍”智能识别系统,日均识别开车打手机违法行为1032起。自上线以来,共甄别开车打手机违法行为11078起。

智能识别“过车拍”的工作原理

探头对每一台经过的车辆进行过车拍摄后获取图像信息;接着,系统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对每一张过车图像进行智能识别,一旦发现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立即上传至交管局人工座席进行审核;经人工审核,有确切证据证明违法行为存在的,立即录入交管部门违法处理系统。

为什么交警阻止你开车打手机

近年来,仅武汉市因行人打手机、驾驶员开车打手机、骑电动车打手机等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已占到事故总数量的23.4%以上。武汉交警呼吁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为自己和他人负责,安全出行,文明驾驶。

下一步,武汉交管部门还将进一步增加智能识别“过车拍”卡口数量,并对开车打手机、骑电动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等多种违法行为进行定期曝光。

开车打手机被交警拍到会怎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0条、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68条第7项的规定,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将被处以罚款50元,记2分的处罚。

最后,提醒各位驾驶员,避免开车打电话,专心驾驶,对自己、家人以及行人的安全负责。

猜你喜欢

高某交通事故驾驶员
基于BPNN-AdaBoost的隧道交通事故数预测研究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男友自杀 女子拔出刀并让救护车离开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预防交通事故
被远光灯“致盲”受损能否索赔
搭乘同事车辆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认定工伤
基于matlab的纯电动客车驾驶员行为分析
愉快的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