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种子
2016-12-07田冰冰
田冰冰
夜读吴非文章,读到提及对留级生印象的片段,不禁莞尔,这让我也想起了很多童年往事。实话说,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片段,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今天做老师的方式。很多教育方式的坚持,都能追溯到一些童年小事的由头。
不要破坏孩子的热情
童年最大的噩梦,是春游过后的作文任务,相信有同感者甚多。想到春游很是欢呼雀跃,但一想到当晚的作文,整个人就瞬间“不好了”——这样的童年印象始终伴随着我,己所不欲,没必要借着堂而皇之的理由把学习任务强加于学生。
我上小学时,去市里的动物园是一学期难遇的“美事”。如果有这个机会,那一定要带上点零食才算应景。印象中总能背上点饼干,还能带上两个卤鸡蛋,饮料是没有的,顶多用玻璃瓶装上用醋加糖自行秘制的酸梅汤。旅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往往也非常到位。坐上大客车,通常都会被老师提醒:如果把头探出窗外,有可能会被后面飞驰而过的大车扫成无头人……大伙儿一听便都老老实实地坐着,一路上安安生生。
春游过后都要写作文,有时甚至在出发前就被要求带上笔记本,以方便游玩途中记上点作文素材,但实际上无论每次看到多少东西,也不知道可以记下点什么。
那时候,尽管算是作文写得最好的一个,但我分明记得自己写起作文来也是非常吃力的。于是,买上一本大作文书,老师让写什么题目,就翻开相应的文章,比葫芦画瓢着仿写。记得有次写晚霞,我挖空心思地观察、描写,写完之后颇有成就感,自豪地在家里朗读起来。那巴掌大的本子,凭记忆推测,作文顶多一百多字罢了,比起现在动辄三五百字的字数要求,总是让人暗自汗颜。
现在,我总是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作文分隔开来,让学生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去实践和玩乐,这兴许是幼时强烈的期望起到的些许作用吧。
对待孩子要少体罚
儿时对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记忆越多,长大了当老师就越发地不爱动手,生怕在孩子童年记忆里留下“老妖婆”的形象。
河南的冬天,天寒地冻。三十年前的教室更是全无取暖设备。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冬天里,那些没能完成作业的倒霉孩子,受到体罚时常常也是雪上加霜。很多在西郊蔬菜队居住的同学,手上、耳朵上多长有冻疮,他们哪天要是没完成作业,被数学老师一揪耳朵,血便顺着流下来,让人看得心头一颤。
变相体罚的方式,也让人颇感虐心。我上四年级时,一个颜值颇高的语文老师接手了我们班。这原本是一件让小女生欢欣雀跃的事情,但此老师非常严苛,他规定:一篇作文中只要有三个以上的墨疙瘩,就得重新写。在一次写作文时,我虽千般注意,可还是不小心地写了三个错字。“怎么办?要撕掉好不容易写好的一页重抄吗?”万般犹豫之下,我把两个连续的错字涂抹成了一个墨疙瘩,侥幸地想:虽错了三字,但只有两个墨疙瘩,想来应该不会被罚吧。但这仍没有逃过老师的“法眼”,他毫不留情地勒令我重抄。那份“刚正不阿”的评判,免不了让年少的我掉下几滴委屈的眼泪。
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些挥之不去的童年“小事”,使得现在的我能再三制怒。我想,无论儿时犯下多大的错,对于一个人一辈子的成长来说,那也都是小事情,纵然怒其不争,也没必要动手吧。
让孩子在经历中成长
说起社会实践,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学时卖鸡蛋的经历。那时,我妈在医院家属院里养了十几只鸡,每天都能捡回几个蛋。也不知道那天我妈怎么一鼓励,我脑门子一热,就兴冲冲地上街卖鸡蛋去了。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单独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来到市场,找到卖鸡蛋的队伍,和别人一样蹲在地上等待顾客“光临”。我打量着旁边人的鸡蛋,以确定自己的蛋价。左边的那篮子鸡蛋大一些,两角五一个;右边的那篮子鸡蛋小一些,两角三一个。再看看自家的,不大不小,就两角四吧。
等啊等啊,终于等到有人问我了,竟然还是我认识的,约莫是家属院中谁家新过门儿的儿媳妇。还好对方不记得我,万幸,万幸!她慷慨地买下了我全部十八个鸡蛋,我也因此挣得了平生第一笔收入——四块三毛二分钱。
临走时,那个阿姨还甩下一句话:“这是谁家小孩儿,真可怜,这么小就出来卖鸡蛋了。”我颇不以为然,欢天喜地挎着空篮子回家汇报去了。
我们学校也有很多社会实践活动,那时好像还被分配了任务,如去西郊农民的麦地捡拾麦粒,到树木多的地方找树种等等。这使得我们多了很多去不同地方玩耍的机会。而这些对于小县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份难忘的记忆。如今,提及小学时代,好像脑海里回忆起来的,多是这样的情景,至于老师精心准备的优质课,大都没什么印象了。
对于物价,在生活中感受变化,比在数学课上的比较更让人印象深刻。那时,我们学校旁边的小卖部里有水果糖出售,一分钱一颗。上学时颗糖吃,是无与伦比的生活乐趣。一日,我兴冲冲地拿着一分钱去小卖部买糖,老板摇着头说:“买不到了,涨价了,现在要两分钱了。”听到这话,我只好惆怅地离开了。上小学三年级时,学费上涨,教师子女大概要交到九块五的样子。回家吃饭时,提及学费,妈妈慨叹地说:“这物价又上涨了!”大人的言论,令我小小的心扉莫名地也有了一丝忧伤。
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就是经历。人总是要在各种丰富多彩的经历中去获得成长,这样的收获远远胜过精美的课堂上的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保护孩子天生的情感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懂得爱的,这是最值得珍视的少年情感。
那时候,我总是能给妈妈送上一份惊喜。记得有一年,在离妈妈生日前的一两个月,我好不容易积攒够了两元二角钱(其中还包括家属院里小伙伴的慷慨资助)。在妈妈生日当天,我们兴冲冲地在冰雪天里买回了一个奶油蛋糕,没料想过马路时,为躲避车辆,一路飞跑,蛋糕竟裂成了两半!万般犹豫之下,我们只好找了个僻静的地方把蛋糕吃掉了。后来妈妈知道这件事情后,还感动得掉下了眼泪。
因为这样的童年记忆,现在我每带一届孩子时,一定会反复开展孝心活动,把疼惜长辈视作必备的儿童素养。
那时候不仅懂得爱妈妈,也懂得爱同学。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因为某同学作业一团糟而大发雷霆,气得把他的作业本给撕了。当时,恰逢我头天才得到爸爸醉酒后“馈赠”的五角钱。我整整一节课时间都在犹豫:要不要帮他呢?要不要帮他呢?要还是不要?下课时,我终于下定决心把这五角钱送给他买本子,没料想这位刚被老师骂得狗血淋头都默不作声的男孩,一下子竟嚎啕大哭起来……
这样的儿时经历,使得我愿意相信学生作文中那些“匪夷所思”的经历,相信他们在“学雷锋”之前偶有的思想挣扎——毕竟,为了帮助人,需要花掉她全部的“财产”,这确实是得几经犹豫后才可以决定的慷慨。
……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每个人不同寻常的财富。细细想来,许许多多的教育实践的惯性,都早已在儿时埋下了种子。就这样,在慢慢经历中去成长为丰富而完善的人,然后再用耳濡目染的经历去影响和浸润新的一代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蜀小学重庆 400013)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