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钦州牡蛎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2016-12-07伍晋宏鲁洋李晋文刘松竹

北方经贸 2016年9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产业升级养殖户

伍晋宏 鲁洋 李晋文 刘松竹

摘要:钦州牡蛎产业历史悠久,在经济新常态和海洋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该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通过实地调查,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钦州牡蛎产业进行分析,发现该产业存在生产技术不高,缺乏本地品牌,产品同质化严重,规模结构率不高,销售渠道单一,产业集中度低,资源配置效率低等产业结构问题,要实现钦州牡蛎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产业投入,提高对产业的扶持力度以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牡蛎产业;广西钦州;产业政策;产业升级;养殖户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9-0058-02

一、钦州牡蛎产业现状分析

(一)市场需求大,营养价值高

牡蛎,具有“海中牛奶”的美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牡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延缓衰老、减少皱纹、保护肝脏、益智健脑、抗癌等功效。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养生,对牡蛎的接受能力越来越高,对其需求也越来越大,需求可以推动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从而推动牡蛎产业的发展。而广西钦州的牡蛎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具有质量一流、品质过硬的优良口碑,具有广大的消费市场。牡蛎的药用价值也不断地得到开发,也成为了保健品原料宠儿。总体上,就目前而言市场上对牡蛎需求大于供给。

(二)资源禀赋优势明显,但养殖风险高

自然资源是生产过程中所依赖的外界自然条件。广西是我国现有的四大牡蛎养殖基地之一,经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钦州素有中国牡蛎之乡的美誉,钦州市牡蛎养殖面积0.75万公顷,产量17.53万吨,占全区总产量半数以上。钦州湾的海岸线绵延有几百公里,水深浪缓,在茅尾海近岸的大部分海域海水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境内10多条河流人海,使得该海域水质肥沃,浮游生物资源丰富,极为适合牡蛎的培育和生长。但是随着其他产业的发展,近年海水的水质相当大的一部分已经受到了污染。海洋中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了破坏。此外天气方面,钦州每当夏季,受热带气旋的影响,灾害天气较多,给养殖户们带来了相当大的威胁,在调查中,发现大多养殖户仍是采用传统的散户养殖方式,养殖的条件和设备也相当简陋,造成了养殖户们抵御灾害天气的能力不强。一旦遇到大的暴风雨和台风登陆,损失将会相当严重,甚至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小型的养殖户一年的投入付之一炬。

(三)养殖技术成熟,但行业标准模糊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技术改进,钦州的养殖户们大多以蚝排吊养为主,与传统的养殖方法相比,吊养更能节省养殖的面积,同时采取蚝排吊养的方式也更为环保,顺应了环保化和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蚝排吊养的方式也不会受到每日涨潮的影响,并且使牡蛎有了充足的生长空间,使牡蛎的产量得到了增长。但是由于牡蛎的养殖管理较为松懈,行业内相关标准较少,没有制定相关的品质标准,所以没有将养殖和培育的牡蛎进行多样化的区分,只有牡蛎的个头大小进行简单的区分和认定,使得牡蛎的品质良莠不济。除此之外,养殖户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有限,管理水平也不高,养殖过程中多存在资源利用度不高、放养的水层不合理、过于密集的养殖的问题。

二、钦州牡蛎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户对资源利用粗放

因为钦州本地缺少深加工企业,所以产业链短,产品的附加值低。此外与其他的地方相比,钦州的养殖效益也没有占有相当的优势。由查询其他的文献和研究期刊知道,钦州与防城港的养殖面积相差29.83倍,但每公顷的盈利差额仅为1014.41元,利润率也比防城港低了23.93%(见表1)。由此可知钦州牡蛎产业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尚处于粗放型经济,甚至没有因为大规模的养殖而产生巨大的优势。

(二)产品形式单一,缺乏附加值

钦州本地缺乏对牡蛎的深加工的企业,销售的产品多以带壳的牡蛎和尚未育肥的小蚝为主。由此可看出钦州处于整个牡蛎产业链的原料端,产业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对牡蛎的加工技术也只是停留在传统的制蚝干,做蚝豉等上,缺少对精加工技术的创新驱动力,导致产业一直滞留在最初的养殖环节,高、新的加工技术一直处于空白,拖延了完整产业链的形成,致使产业无法升级到更高的水平。

(三)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

由于产业链处于原料端,进入的养殖的技术壁垒和资本壁垒不高,所以大多数的养殖户仍处于散户养殖和经营的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组织和管理。面对牡蛎养殖这样一个高风险的产业来说,这样的产业组织形式,显然是不合理的。单个的散户养殖和经营,使得养殖户们面对风险和灾害天气时,没有很好的抵抗能力和减少损失的途径。同时散户养殖极易出现因盲目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由此引发“公地悲剧”的现象,导致养殖的品种质量下降,也阻碍产业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

(四)相关配套政策不全

政府的相应的扶植政策类型单一,保险体制不健全。牡蛎养殖虽然是属于养殖行业,回报率较为不错,但投资较高,风险较大,非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钦州海港沿线一带每年都会有很多大小不同级别的台风登陆,每年都会给牡蛎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零散的小型养殖户在所受到巨型台风的侵蚀后血本无归。对于这种天灾式的风险,经调查,政府虽正在开展保险试点,但保险的范围较小,试点中的养殖户的认同度较低。还有政府没有规范养殖区域,这极容易导致用海矛盾,同时也不利于对产业情况的了解和规范,不利于大型产业化的培育。

三、钦州牡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研究新的养殖技术,加强对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利润

钦州的牡蛎产业与防城港相比,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差别不大,但平均利润率却不如北海,钦州的牡蛎生产与养殖的重点应该放在其质量上,养殖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牡蛎。建设健康养殖基地,按照国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要求,钦州养殖户可以进行养殖技术的创新,借鉴和推广国外的牡蛎养殖技术与贝藻混养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由此增加企业的利润,也驱动企业进行创新。

(二)因地制宜的发展牡蛎产业,提高牡蛎产品的附加值

钦州应该开发生食牡蛎供应链以提高现有产业附加值,提升全链质量安全管理与牡蛎产业链价值。广西钦州为了延长牡蛎的产业链应该大力发展加工业,建设一批牡蛎净化与保鲜基地,在巩固传统加工业的基础上,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牡蛎精深加工企业,由此形成可以带动整个产业创新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驱动作用,促进新产品和产品多样化开发,弥补钦州在牡蛎精加工上的空白,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改变钦州在产业链中处于的原料端的处境,加快完成产业的结构转型与升级。

(三)维护和扩大牡蛎品牌,加快促使产业的集约化,拓宽销售渠道

产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政府可以引导养殖户改变养殖模式,采取“农业合作社”或者“养殖公司”的现代养殖模式,由养殖户和政府共同努力,孵化出一个或是几个地域特征明显和具有相当代表性的龙头企业,维护和扩大钦州“大明蚝”的品牌和影响力,由此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还可以充分利用现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结合发展,运用冷链物流和先进的保鲜技术,发展配送销售,建设大型牡蛎销售市场,拓宽销售的辐射范围和销售渠道。

(四)发挥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作用,完善产业发展的配套制度

针对养殖户风险大的问题,政府可以和保险公司完善渔业保险体制,由政府牵头联合保险公司开发出相应更有补贴性和针对性的保险,在平衡好保险公司和养殖户双方的利益下,扩大保险的范围,为养殖户分担养殖的风险,同时减少后顾之忧。同时加强治理海洋的环境,不仅为牡蛎产业的发展,更为本地区的发展走一条绿色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还应规划合理的养殖区,通过制定养殖技术标准和审核一定的养殖资格,将养殖规范化和标准化,这样可以更好地为建立大的合作社养殖提供条件,同时也解决了养殖密度过高等一系列的外部不经济行为,避免了“公地悲剧”的出现。

[责任编辑:胡冰]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产业升级养殖户
产业政策立法的逻辑进路
养殖户防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CFO如何对待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中国养殖户严防禽流感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