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经济转型视角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16-12-07范力军

理论观察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模式

范力军

[摘 要]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协同发展、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并重、善管理与懂市场双向发展等要求,以凯里学院为例,分析得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自身定位脱离民族地区人才需求、课程体系脱离民族特色文化传承需求、双创教育脱离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要求等问题,提出结合承接产业培养新技术人才、结合民族特色产业培养专业型人才、结合文化产业培养本土型人才、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培养创新型人才、结合地方发展规划培养全能型人才的“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凯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五结合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133 — 03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层次低、效益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带动经济增长〔1〕,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说明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民族地区经济振兴。郑长德教授等专家学者指出新时期民族地区应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度,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2〕,这说明民族地区经济振兴必须依靠转型发展战略,而转型发展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在人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核心功能就是为当地经济发展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此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能否根据当地经济转型发展的人才需求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事关生存发展大计。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自二十一世纪初相继成立以来虽然发展较快,但仍然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准的困境,造成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院校定位趋同、人才需求与培养错位等原因(夏明忠,2011),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发展及地方经济人才需求等因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力机制(赵新亮,2015)。关于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杨钋(2015)等学者通过对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立足地方经济,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雷德荣,2015)已经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识。其中龚晓(2015)等学者从就业岗位需求能力角度出发,提出了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邓志勇(2015)从具体专业角度分析了如何优化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王志丰(2014)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视角分析了地方经济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要求。而以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为背景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研究仍有待完善,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在生存发展之际对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一、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协同发展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以资源消耗和投资依赖型为主〔3〕,形成了工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小等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主要战略〔4〕。贵州省作为一个民族地区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近年来通过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等先进产业转移来优化产业结构,这必然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必须充分掌握所引进先进产业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产业承接转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培养一批能经营管理先进产业的人才;二是要求学生必须拥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一方面能将先进产业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能对所引进先进产业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较快投入工作当中,进而将承接产业在民族地区经营的更有特色,进一步成为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并重

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决定了民族地区资源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实现健康持续的增长〔5〕,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揭示了民族地区只有通过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产业,走创新创业之路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贵州省对先进产业的承接转移也要求民族地区能结合当地特色进行经营创新、管理创新、生产创新、技术创新,将引进产业转化为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先进产业,这就必须具备一大批创新意识强,创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具体而言:一是民族地区广阔的欠开发市场需要善于创新创业的人才来开发,从而创造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二是民族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将直接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专业群的建设,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驱动型转换为创新驱动型。

(三)善管理与懂市场双向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民族地区通过承接先进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水平落后的状况。但管理是第二生产力,主要指的是人才的管理能力,先进的产业没有善管理懂市场的管理者进行经营也创造不出良好的效益。所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需要善管理与懂市场的人才提供支撑。善管理一方面是指能够掌握所承接先进产业的生产运营流程,实现生产与现有资源的最佳匹配,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指能结合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开展计划、控制、沟通、协调等基本管理职能,能将先进产业与当地民族文化实现融合发展,是管理艺术的创新。懂市场一方面是能够深入了解民族地区对先进产业的需求现状,能根据民族地区群众需求生产出适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及服务;另一方面是能结合民族地区消费能力现状进行市场开拓,实现先进产业在民族地区留的下、留的好的目标。

(四)通用型人才与特色产业人才全面发展

民族地区经济振兴要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6〕,而特色产业发展除了需要通用型人才以外,也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离不开特色产业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民族地区特色产业众多,以贵州为例,烟草、茶叶、中药材、民族医药、特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市场需求旺盛,但有关烟草方面的学科专业,贵州省高校中仅贵州大学有烟草相关专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均未设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明显不足。其他特色产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类似问题。特色产业发展没有专业型人才提供支持,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特色产业的发展。

(五)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均衡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语言文化、建筑文化、风俗习惯等特色文化资源是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但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传现象〔7〕。因此要实现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离不开真正了解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本土型人才。本土型人才对民族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等情况更为了解,更利于为转型发展出谋划策,但事实是本土人才外流比较严重,比如,到外地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有一部分毕业后选择留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发展,导致本土人才流失。同时特色文化资源的发展还需要留住外来人才,一方面是因为外来人才有着较为先进的发展理念,利于推动特色文化转化为经济成果,另一方面是外来人才有利于弥补本土型人才的不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凯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分析

凯里学院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以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是该州唯一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黔东南州是少数民族人口聚集地,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8.27%,其中苗族人口占41.57%,侗族人口占28.99%,是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黔东南在面临经济发展转型之际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凯里学院作为该州唯一的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身定位脱离民族地区人才需求

服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凯里学院前身是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几十年来为该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教育类人才,但在升本之后自身的发展定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定位脱离自身实际。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该立足地方经济,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凯里学院在发展定位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追求科研型、学科门类齐全、规模宏大等问题,最终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其他非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区别不大,同时也出现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千校一面的局面。二是人才培养定位脱离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时缺乏对黔东南州人才需求状况的周密调查,导致黔东南州的一些特色产业发展出现人才断层,比如苗族文化、少数民族语言、酒文化等特色产业的学科专业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课程体系脱离民族特色文化传承需求

文化传承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之一,凯里学院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传承黔东南苗族、侗族等33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文化传承人才,从而为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软实力人才。目前凯里学院在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课程体系雷同现象严重。该校本科专业办学时间较短,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借鉴其他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甚至是照搬过来,导致课程体系出现雷同现象。二是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有关课程缺乏。以管理类专业为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当地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应该设置有关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相关的课程,但实际只有贵州省情课程,该课程对黔东南民族文化介绍较少,缺乏系统详细的学习,最终导致学生缺乏对当地民族文化知识的欠缺。

(三)双创教育脱离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要求

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是民族地区经济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型发展的关键。凯里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问题主要是,一是理论学习多实际操作少。创业教育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讲述创业有关的理论及案例。创新创业比赛一是举行次数较少,二是参与学生规模不大,导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较低。二是创业教育普及率低。创业课程主要是采用选修课方式进行,先有老师申请创业课程,然后由学生选择,且每个学期只有大约200个学生名额。三是创业教育没有融入课堂教育。黔东南州众多的特色产业急需开发,创业教育却较少结合当地的特色农业、文化产业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导致创业教育对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作用不大。

(四)科研服务脱离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通过对地方经济的方方面面开展科学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凯里学院的教学科研活动还需要深入黔东南州各行各业开展调查研究,但实际是在进行科研活动时多是通过查找文献、到有关部门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具体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程度偏差,最终导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较弱。

三、“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结合承接产业培养新技术人才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转型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承接发达地区先进产业转移,凯里学院应主动对接当地承接产业,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先进产业在黔东南州的人才需求。具体来说:一是主动与政府机构等部门建立沟通机制,及时了解该州所引进产业的类型、人才需求专业及规模;二是根据引进产业人才需求状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或是采用到先进产业企业当中跟班学习、实习等方式学习先进技术的理论及操作技术要点,提高学生对先进产业的工作能力;三是及时充实先进产业相关的师资力量,大力培养先进产业所需技术人才。

(二)结合民族特色产业培养专业型人才

特色产业是黔东南州经济转型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之一。黔东南独特的中药材、饮食、旅游资源近年来呈现了较快的发展趋势。凯里学院应立足这些特色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专业型人才。一是明确黔东南有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类型,比如中药材等产业;二是打造特色产业专业群,比如设置中药材相关专业群;三是建立稳固的特色企业学生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特色产业的生产运作流程;四是优化订单培养模式,积极对接当地特色产业企业,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结合文化产业培养本土型人才

黔东南州独特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文化资源属于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黔东南在经济转型之际,发挥好独特的文化资源至关重要。凯里学院应结合特色文化大力培养本土型人才。一是积极申报基于当地特色文化的学科专业,比如针对独特的苗侗文化申请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针对独特的民族服饰开设服装设计专业,让学生能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精髓;二是选择黔东南州本土学生定向培养,选择了解黔东南民族风情的学生结合工作单位开展定向培养;三是选择特色文化产业的代表人物到课堂讲课,让特色文化贯穿课堂,培养传承民族文化人才。

(四)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同样离不开创新,凯里学院作为黔东南创新发展的动力来源之一,一是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黔东南经济转型发展的创新需求;二是结合地方经济创新需求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创新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实践当中;三是大力普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使更多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五)结合地方发展规划培养全能型人才

“上兵伐谋,规划先行”同样适用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凯里学院作为州内唯一本科院校,主要功能就是为黔东南州各个产业培养人才。一是积极了解黔东南州及各个县市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规划,比如要深入了解黔东南州十三五规划当中优先发展支持的产业有哪些,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二是结合黔东南未来发展规划及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规划,尤其是人才培养方向的规划,要做到人才培养规划与黔东南发展规划协同发展,培养更多全能型人才。

民族地区要想走出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怪圈,必须依靠发展转型战略,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而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一定要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发展转型的人才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参 考 文 献〕

〔1〕李声明.论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依赖〔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04):178-180.

〔2〕郑长德.“十三五”时期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103-111.

〔3〕丁如曦.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缺陷与新时期战略转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93-99.

〔4〕孙泰岩.浅析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J〕.商,2015,(02):42.

〔5〕李向阳.民族地区资源型区域经济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4,(11):169-172.

〔6〕黄炳峰.培育特色产业园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J〕.当代广西,2015,(23):48-49.

〔7〕杨硕.甘肃少数民族文化流失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5,(07).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产学研相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