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2016-12-07李浩

理论观察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存在问题

李浩

[摘 要]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和成就,但教育过程中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公共意识弱、价值观出现偏差等一些问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深刻剖析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038 — 02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前人在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时候,大部分是直接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途径问题,容易出现片面。本文从问题导向的源头进行梳理,针对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最后对应问题和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意识淡薄

犯罪年龄低龄化现象以及未成年人中有不良行为,己经成为社会矛盾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未成年人的思想不够稳定,有些未成年人易受社会的负面消极影响,从而导致一些未成年人经不起负面现象和消极思想的侵蚀,容易冲动、意气用事,甚至走向极端、走上不归之路。 〔1〕

(二)公共意识弱,崇拜非主流文化

公共意识是指人们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认识和行为的自觉性,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来实现的,是人们对所处的公共场合的基本态度和看法,决定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2〕中国的公共意识教育严重缺失,造成了未成年人公共意识的缺失或者不健全。所谓“非主流”在国外叫做“庞克”,严格来说, “非主流”并不一定就等于负面的,但是在国外“非主流”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变质成为“非”非主流文化,使之成为西方“和平演变”的棋子。

(三)人生价值偏差

首先,经济发展与精神建设及不匹配,过多的强调物质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发展,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其次,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各类社会思潮涌入,未成年人不易区分其好坏,消极、不健康的思想给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再次,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大多重智育而轻德育,学校的“三观”教育,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课本上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有时是矛盾的。

(四)过早染上不良习惯

“微”时代,网络信息大发展,加上现代传媒的不正确思维导向,造成享受奢华思想浓重,追捧明星的低俗化倾向为时尚潮流,社会环境“金钱至上”观念流行,网络中暴力色情泛滥。这些信息内容往往触犯了社会的道德底线,造成未成年人对现实社会认知的模糊化、扭曲化。一些非无产阶级的错误思想、色情暴力甚至反动言论通过“翻墙”在网络随意传播,未成年人在复杂世界里难以坚定政治立场和正确方向,极易染上不良习惯。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第一,家长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家长没有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在孩子面前表里不一,行为举止极为不雅,如不遵守社会秩序、爆粗口、随意乱人垃圾、不赡养老人等。家长的不当言行给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坏影响,对他们思想道德教育起着阻碍的作用。

第二,教育理念不合理

一是对未成年人过分溺爱。虽然我国的生育政策出现一些改变,但一孩或者两孩在中国家庭居于大多数,孩子始终是家庭的核心,父母尽全力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却忽视了情感上的交流,导致很多未成年人形成爱耍脾气、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尊重长辈、贪图享受、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质。二是对未成年人行为不当甚至有些粗暴。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靠“动手”,是不科学的,未成年人有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心,犯错后父母直接打骂他们,会造成心灵创伤,直接影响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第三,家庭不和谐

家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避风港,是他们的寄托,融洽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提供外部动力,促进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但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拌嘴打架、自身吸毒酗酒抽烟等不良恶习会严重挫伤孩子的心灵,造成未成年人情感脆弱、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易产生恐惧感、对社会厌恶或者抵触。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第一,重智育轻德育突出

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分数成为划分学生等级的标准,各种评优和选拔都看重学生的成绩。学校片面抓升学率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或者“不全面发展”。

第二,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且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多以“高大上”的理论灌输为主,缺少在社会中怎么去做、如何去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重要环节。学校的社会实践课少之又少,甚至孩子的周末都成为“补习日”和“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日”。未成年人在学校学到的道德知识没有在社会中加以应用与体验,不能让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难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

第三,忽视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不仅仅给学生教授科学文化知识,更是未成年人思想塑造的“雕刻师”。学校每门课程界限划分非常清晰,只有在政治课上才给未成年人传授思想道德知识,其他学科的教师没有德育工作任务,这是不正确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灌输下,普遍重视“主课”,认为政治课是轻松消遣时间的“副课”,不自觉的从内心上排斥接收思想道德教育。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一,外来文化的冲击

全球“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原有的单一文化模式逐步被多元文化模式取代,文化合作交往是主流,但也不乏被极少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利用,例如“三片”文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来“不良”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的政治观、文化观、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

第二,社会道德下滑的消极影响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发展与经济建设严重不匹配。小悦悦事件、彭宇事件严重的挫伤国人的道德观,给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提供了思考。一方面要积极宣传扬善惩恶的社会风尚,揭露不良言行;另一方面要创新管理模式,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第三,网络传媒的负面影响

信息化时代,网络传媒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和传播文化的一种手段。有些商家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向社会传播暴力、血腥、情色等垃圾文化,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薄弱,不能准确辨别是非,不良信息侵蚀他们的思想,有时模仿暴力画面,做出错误的行为。〔3〕

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贯彻科学的教育方式,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第一,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未成年人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语言、行为等。父母应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动,以身作则树立模范标杆,通过言传身教使未成年人在潜意识或无意识中学习父母的好习惯,做合格的公民。

第二,合理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改变过分溺爱孩子或是用粗暴方式对待孩子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倡导德智体美协调发展。通过民主的方式与未成年人进行心里沟通,引导未成年人明辨是非,促进未成年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第三,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构成和谐家庭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和睦的夫妻关系,积极构建和睦的生活氛围,使温暖与幸福音绕在孩子的周围。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应坚持民主、平等、自由的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独立人格,倾听孩子的心声。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第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公共意识的主阵地,不仅仅要加强智育,更重要的是塑造未成年人健全的人格,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学校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要求,坚持德育智育并重,真正把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贯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理念。思想品德课应从未成年人的实际出发,根据课程设计安排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未成年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践行道德,进行实践性学习,知行统一,引导未成年人认识社会,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标杆。全体各科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价值皈依,主动承担德育工作,打造一支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顺利推进。

(三)形成德育合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一,倡导科学的价值观。加强社会舆论的价值导向,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模范英雄事迹,优化资源配置,为未成年人搭建学习成长的有益平台,使他们明善恶、知荣辱,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各类互联网站都要充分认识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 〔4〕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创作更多更好适合未成年人成长需要的电影、电视节目。加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传播适合未成年人发展的健康文化,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5〕

第三,加强市场监管。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坚决查处封建迷信、暴力、色情等对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的图书、音像制品等。全社会成员要积极参与保持未成年人思想纯洁的斗争中去,从源头上杜绝恶俗文化,切断其传播途径,净化未成年人心灵成长的土壤。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任务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远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新形势下,准确把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现实出发,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力量,积极应对各类挑战,致力培养“四有”合格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韩中敏.培养青少年高尚道德情操教育探微〔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01):29-31.

〔2〕周月华.论公民的公共意识生成与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2):86-88.

〔3〕李艳.手机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中发〔2004〕8号.

〔5〕刘卓然.少年宫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作用研究〔M〕.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15.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未成年人存在问题
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刑事政策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