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曲线背景下三角形问题探究

2016-12-07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余弦定理双曲线焦点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 孟 俊

双曲线背景下三角形问题探究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孟俊

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来源之一.纵观近年高考试题,大多能在教材中找到其立足点.命题人通过对课本习题的改编或转换考查视角,从而命制出全新的考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对课本习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

例1(新课标人教版选修2-1第57页习题)如图1,已知F1,F2是双曲线3x2-5y2=15的两个焦点,点A在双曲线上,且△F1AF2的面积等于求∠F1AF2的大小.

图1

与圆锥曲线焦点有关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称其为焦点三角形.此类问题常涉及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夹角等.

欲求∠F1AF2的大小,可通过求sin∠F1AF2来实现.因此只要求得|AF1·||AF2|的值,即可解决问题.因此继续寻找|AF1|、|AF2|的关系.

在△F1AF2中,由余弦定理得|AF1|2+|AF2|2-2|AF1||AF2·| cos∠F1AF2=4c2=32.(1)

由双曲线的定义得|AF1|-|AF2|=2a=2两边平方得|AF1|2+|AF2|2-2|AF1||AF2|=20.(2)

一、逆向变换求面积

将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是题目常见变化之一,能有效考查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灵活应用能力,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公式、性质、定理的三用技巧,即正用、逆用及变形用.

例2已知F1、F2是双曲线3x2-5y2=15的两个焦点,点A在双曲线上.若求△F1AF2的面积.

在△F1AF2中,由余弦定理得32.(1)

由双曲线的定义得|AF1|-|AF2|=2a=2两边平方得|A|A-2|AF1||AF2|=20.(2)

二、深入探究得一般结论

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常可得到解决一类问题的一般结论.

解析:在△F1AF2中,由余弦定理得|AF1|2+|AF2|2-2|AF1||AF2|cos∠F1AF2=4c2.(1)

由双曲线的定义得||AF1|-|AF2||=2a,两边平方得|AF1|2+ |AF2|2-2|AF1||AF2|=4a2.(2)

(1)-(2)得2|AF1||AF2|(1-cos∠F1AF2)=4a2-4c2=4b2.

所以

三、将焦点变顶点

例4(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已知A、B为双曲线E的左、右顶点,点M在双曲线E上,△ABM为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120°,则双曲线E的离心率为().

图2

点评:本题将焦点变为顶点,问题求解的方法也随之改变,与例1的解法2如出一辙.

四、将焦点变定点

条件改变是问题变式的又一种主要方式.随着条件的变化,问题求解的方法也会有所调整.此类变换能有效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

图3

例5(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如图3,已知F是双曲线C:的右焦点,P是双曲线C左支上一点,A(0,6),当△APF的周长最小时,该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解析:设双曲线C的左焦点为F′.△APF的周长为d= |PA|+|PF|+|AF|.由双曲线定义知|PF|=2a+|PF′|,所以d= |PA|+|PF′|+|AF|+2a.因为|AF|+2a为定值,要使△APF的周长最小,则|PA|+|PF′|最小,即P、A、F′三点共线.

点评:本题将其中的一个焦点改为顶点,另一点改为曲线上的动点,则结论也由原来的定值变为最值.但求解思路仍然是由定义展开.

五、改变曲线背景

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圆锥曲线第二定义将三种曲线紧密结合在一起,适用于一种曲线的性质往往也适合另一种曲线.

解析:在△A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AF1|2+|AF2|2-2|AF1||AF2|cosθ=|F1F2|2,所以(|AF1|+|AF2|)2-2|AF1||AF2|·(1+cosθ)=4c2,所以2|AF1||AF2|(1+cosθ)=4b2,所以|AF1|·即

总之,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对问题探究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究,即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笔者希望以此抛砖引玉,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以课本习题为出发点,找到高考命题的生长点,从而为数学备考指引方向.

猜你喜欢

余弦定理双曲线焦点
焦点
余弦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正余弦定理的若干证明与思考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正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正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