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文献“水是人血脉”出处溯源

2016-12-07胡同庆

敦煌学辑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总目遗书血脉

胡同庆

(敦煌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30)

近期,笔者在查阅敦煌古代水利建设方面的资料时,发现许多专家学者都引用了一条据说源自敦煌文献S.5894写卷的资料,所引用的具体内容为“本地,水是人血脉”。现将有关引用情况摘抄如下:

李正宇《唐宋时代敦煌县河渠泉泽简志(一)》一文中写道:“敦煌城周绿洲生机,全赖河渠维持,故敦煌所出S.5894《渠规残卷》(拟名)开宗明义说:‘本地,水是人血脉。’”*李正宇《唐宋时代敦煌县河渠泉泽简志(一)》,《敦煌研究》1988年第4期,第89页。

王进玉《敦煌古代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使用》中写道:“生活在大漠戈壁绿洲中的古代敦煌人民,历来将水源视为自己的命脉。敦煌藏经洞唐代遗书S.5894《渠规残卷》(拟名)开宗名义就说:‘本地,水是人血脉’。可见水对于敦煌人的生活、生产和历史文化是多么重要。”*王进玉《敦煌古代的水利建设和管理使用》,《古今农业》1989年第2期,第49页。

李并成《唐代图经考——对〈沙州都督府图经〉的研究》一文中写道:“在敦煌这样的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其最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哺育绿洲文明、维系绿洲经济发展、繁荣的命脉。《渠规残卷》(S.5894)开宗明义:‘本地,水是人血脉。’”*李并成《唐代图经考——对〈沙州都督府图经〉的研究》,李并成、李春元《瓜沙史地研究》,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6年,第180页。

吴廷桢、郭厚安主编《河西开发史研究》一书中说道:“河西人民对于给生命的水源非常重视,乃至尊崇。敦煌文书S.5894《渠规残卷》:‘本地,水是人血脉。’敦煌百姓把党河看成作年轻美丽的女神。”[注]吴廷桢、郭厚安主编《河西开发史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24、225页。

冯培红《唐五代敦煌的河渠水利与水司管理机构初探》一文中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一份标号为S.5894的文书中开篇写道:‘本地,水是人血脉’,一语道出了水在敦煌绿洲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注]冯培红《唐五代敦煌的河渠水利与水司管理机构初探》,《敦煌学辑刊》1997年第2期,第67页;又收入郑炳林主编《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续编》,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63页。

艾绍强《敦煌会变楼兰吗?》一文中写道:“因为有水才出现了敦煌绿洲,而正是因为水才造就了敦煌,也造就了莫高窟,造就了辉煌的敦煌文化!但是同样因为水,今天的敦煌面临着一系列危机,‘本地,水是人血脉。’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今天‘血脉’的顺畅与否决定着敦煌明天的生死。”[注]艾绍强《敦煌会变楼兰吗?》,《华夏地理》2006年第7期,第69页。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农田灌溉制度浅析》一文中写道:“敦煌地处内陆,四面被沙漠戈壁包围,……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古代人民,历来都视水源为自己的命脉。敦煌文书S.5894《渠规残卷》中就说:‘本地,水是人血脉’。”[注]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农田灌溉制度浅析》,《敦煌学辑刊》2007年第4期,第335页。

孙毅华《创造敦煌》一书中写道:“干旱的气候使敦煌很早就注重兴修水利,敦煌有‘本地,水是人血脉’(S.5894)的记载。”[注]孙毅华著《创造敦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

杨宝玉《敦煌史话》一书中写道:“敦煌唐人写卷中就有‘本地,水是人血脉’的话,足见水对当地农业的重要。”[注]杨宝玉《敦煌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75页。

王雪彤《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水利开发探略》一文中写道:“敦煌遗书S.5894《渠规残卷》云:‘本地,水是人之血脉’。自汉、唐以来,此地河渠纵横,阡陌相连,是我国农田水利比较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河西人民重视水利兴修,大力屯田。”[注]王雪彤《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的水利开发探略》,《教育革新》2014年第12期,第46页。

从以上专家、学者的论述可以看到,显然S.5894写卷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涉及古代敦煌水资源和水利建设等诸多问题,一针见血地让我们看到水资源与敦煌人民的经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然而,这条史料的出处却令人疑惑。笔者从《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查阅,S.5894写卷的内容为:“5894和戒文。”[注]商务印书馆编《敦煌遗书总目索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31页。从《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查阅,S.5894写卷的内容为:“S.5894和戒文(原题)。”[注]敦煌研究院编《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185页。其中均未见到“本地,水是人血脉”的内容。

再查阅《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九卷),S.5894写卷的内容也是“和戒文”[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9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01、202页。;再查阅《敦煌宝藏》第44册,S.5894写卷的内容也是“和戒文”[注]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第546页。,其拍摄的原卷图片中,均未发现“本地,水是人血脉”的字样(图1、图2)。

综上所述,众专家学者所引用的所谓S.5894写卷中的“本地,水是人血脉”内容,涉及古代敦煌水资源和水利建设等诸多问题,确实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然而,在敦煌文献S.5894写卷中,却查不到“本地,水是人血脉”这段内容。不知众专家学者所引用的内容究竟出自何处,为此笔者恳请有识之士能告知其真正的出处,在此谨致以深切谢意。

当笔者将以上疑问请教有关专家学者后,收到杨宝玉女士的回复,详细告知了有关写卷的具体情况,现转引如下,供大家参考:

胡老师:您好!

我刚从日本回来,回复迟了,抱歉!

S.5894的内容是《和戒文》和《散莲花落》。“本地水是人血脉”出自S.5874,当初做《英藏敦煌文献》项目时,这两个卷子都在宋家钰先生主编、我具体编辑的第9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中,我们将S.5874拟名为“残片(渠人条约?)”,后来我编辑第15卷即总目索引卷(2000年年底交稿,2009年出版)时沿用了这个拟名。《敦煌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初版,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再版)写于90年代,当时已知以前学者标的卷号有误,但虑及我那只是普及读物就没提卷号,其实我若给出正确卷号就可以省却您翻检之劳了,是我当时考虑不周。附件即为S.5874图版,残缺得比较严重,很想知道它的准确类别和名称,特盼您愿抽时间考证和赐示结果,那样将来若有机会修订第15卷时就可以给读者一个比较准确的信息了。

顺祝

时祺!

杨宝玉敬上

2015.12.27

杨宝玉女士邮件中附有S.5874写卷的图片(图3)。

由此可知,“本地,水是人血脉”内容出自S.5874写卷,而非S.5894写卷,而将S.5874定名为“残片(渠人条约?)”也非常准确。另外,也知道S.5894写卷的内容除了有《和戒文》外,还有《散莲花落》。只是写卷中《散莲花落》的内容已经漫漶不清,只能隐隐约约辨识几个字,故以前被许多专家学者所忽略,现幸蒙杨宝玉女士认真辨识考证,在《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分)》(第九卷)中对该写卷准确定名,完整反映了该写卷的实际情况,非常有意义。

图1 S.5894写卷之一

图2 S.5894写卷之二

图3 S.5874写卷

S.5874写卷中的“本地,水是人血脉”内容,涉及古代敦煌水资源和水利建设等诸多问题,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确实是因为有水才出现了敦煌绿洲,因为水才造就了敦煌,也造就了莫高窟,造就了辉煌的敦煌文化。水资源是哺育绿洲文明、维系绿洲经济发展、繁荣的命脉。为此,笔者在最初看到“本地,水是人血脉”这段文字时,立刻感受到这段文字意义非常重大,认为如果将这段文字以醒目的红色大字镌刻在碑石上,安放在敦煌市的一些水渠路口以及月牙泉、党河水库、南湖等处,一定会有很好的警示世人的效果。也有利于帮助来敦煌的游客对敦煌水资源意义有所认识,同时也会对目前全国各地愈来愈严重的水资源问题产生更多的危机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然而,当笔者试图向敦煌市政府提有关建议时,查阅敦煌文献S.5894写卷时,却未找到这段文字,翻阅《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等目录索引,也未找到这条资料的线索,故未敢贸然提建议。

现在,承蒙杨宝玉女士告知这段珍贵文献资料的真正出处,同时我们看到这份写卷中的文字从书法角度看也非常有特色,完全可以将“本地,水是人血脉”这几个字原样放大后镌刻在巨石上(红字,犹如血液),同时刻上“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S.5874写卷”字样,安放在一些与水资源有关的地方,警示世人的效果一定会很好。

猜你喜欢

总目遗书血脉
松龄血脉康胶囊
赓续红色血脉,再创安仁辉煌
张家界: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新的篇章
总目次
第36 卷总目次
血脉里的眷恋
银环桥下的遗书
《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中TK133叙录辨正
何功伟:三封遗书写就矢志不渝的生命篇章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