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6-12-07谭鹏程王甦
谭鹏程 王甦
【摘 要】本文探索机电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确定机电专业培养目标,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机电人才培养方法:以提升职业素养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培养;以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开展专业课程改革;以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为重点,不断变换和更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助推教学体系改革;以强化实训基地、师资配置为重点,为优化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机电专业群 服务区域经济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54-02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在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职业教育学校,在办学上要主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培养出一批在数量、质量、技能、结构上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河池地处桂西北,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名的水电之乡、有色金属之乡。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量中小企业迅速崛起,中职技术人才需求大幅提升。本文以河池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机电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创新机电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河池本地及周边企业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机电专业群是集机械、电子、数控、检测、驱动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涉及面广,可就业岗位众多,能够较好地解决河池市经济增长转换到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上来,大量企业面临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转变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扩大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为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各类技能型人才。
一、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要让机电专业毕业生更好地为河池本地及周边企业服务,我们要主动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到企业实地走访调研,全面了解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职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如,需要什么类型的毕业生,数量多少,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有什么要求。摸清情况后,我们才能结合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此,自治区一级课题“机电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适应河池产业发展的能力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员自2015年起数次到河池当地企业、同类学校调研。调研的对象分别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企业的部门经理(或车间主任、班、组长)、企业领导以及在企业就业的中职毕业生,同时,请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对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培育本地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提出建议,为学校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提供依据。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机电专业毕业生在河池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机电产品生产者,机电设备操作员、安装调试员、维修员,电气技术员,质量检验员,以及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人员等。现在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就是既有技术又懂管理,有技术能力按市场需求指导产品生产,能把握企业方向做好经营管理的人才。二是高级营销人才。就是了解市场行情,有较好的营销策略,能将产品销售出去的人才。三是改革创新高级技术人才。就是在生产中不断改革创新,能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人才。四是智能型高级技工。就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手艺娴熟的操作工。我们作为职业教育学校,机电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职业素养好、身体健康、专业扎实、技能娴熟,能熟练运用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胜任自动化生产线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以及技术服务等相关岗位的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机电人才培养方法
(一)以提升职业素养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和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除了看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外,更看重的是职业道德,通俗地说是看他是否正直、诚信。因此,职业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点抓好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等的培养。我们要从学生入校的第一天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纪律习惯,做一个遵纪守法、爱学敬业的好学生。
(二)以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开展专业课程改革
根据当地行业特点和企业岗位群的需求,职业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宗旨,采用工学交替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加大技术实践训练课时比例,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保证学生毕业后在较短时间内能胜任聘用企业的工作。如机电专业中的数控技术,根据企业岗位需要,设置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等模块,并将模块分为基本训练、专业训练、综合训练。基本训练主要教授基本操作技能知识;专项训练通过在实验室模拟企业的生产线来设置内容,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加工情况;综合训练让学生自主设计、编程、加工、测量等完成一个作品,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要以够用和适用为原则,合理搭配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综合、项目、理实一体化相结合等形式组织教学,把专业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资格鉴定有机整合起来。从企业工作实际中选择教学项目,根据项目要求进行讲授和实践练习,引导并督促学生自主运用教科书和工具书查找学习中所需要的资料,制订计划和方案去反复练习、强化训练,要求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证明理论,在不断的操作训练中,提高自身技术应用能力。
(三)以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为重点,不断变换和更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跟同样的老师,学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有的学生无精打采,原因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因此,教学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不断变化和更新教学方法,做到教无定法、贵在适用。我们要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尽可能尝试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让学生乐于接受,有兴趣参与。让他们在平时动手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教师再用专业知识理论和现场操作加以指导,体现“教、学、做合一”,做到学生将来做什么、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的需求。
(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助推教学体系改革
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评价教学体系改革成败的关键。一要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参照企业技术标准来建设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三大标准体系”,即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主体的教学标准体系、以各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标准体系、以企业岗位工作规范为内容的工作标准体系。二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制定“机电专业日常教学管理办法”“教学课件评比办法”“学期探讨课评比方案”“新老教师结对子要求”等管理制度,让教育教学有章可循。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手段,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库,综合反映教育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组织学校督导组、企业、社会、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建议,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公开化。三要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依据校企达成共识的人才培养规划以及教学质量标准,科学制定教学质量评价细则和管理规程,包括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学期末教学部对学生的技能抽查、校长对学生技能抽查等方面。邀请学校、企业、社会、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引进社会专业评价机构,实施第三方评价。
(五)以强化实训基地、师资配置为重点,为优化教学奠定基础
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是硬件,师资队伍建设是软件,只有抓好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为学生练就一手过硬的本领,打下良好基础。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校内,要高标准建设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近的实习实训基地。对机电专业来说,重点建好液压与气动、电气设备维修、钳工、PLC、机电设备调试、机械拆装、数控加工等实训室,加大课程与企业实践操作的匹配性。在校内,多安排学生进入学校校企合作加工车间实习;在校外,多加强与相关机电类企业合作,带领学生到相关岗位顶岗实习,通过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师资配备方面,重点配备高素质的实训教师。教师要有较强的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训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能遵循中职教育规律正确设计、实施、评价教学,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进行教学和课程开发,又具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能力。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着重培养适应机电专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成为中职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进行五个方面的探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优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配备专业化的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确保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契合,培养出更多用人单位欢迎的中职机电人才。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其职业教育发展相对也较快,较快发展的职业教育反过来又促进经济腾飞。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提供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职业教育要把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放在首位,面向地方办学,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为此我们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力度,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积极开展行业技术服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涛.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系[J].现代企业育,2008(04)
[2]张大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7(25)
[3]方坤礼,张新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色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3(7)
【作者简介】谭鹏程(1979— ),男,广西河池人,苗族,大学学历,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加工(数控);王 甦 (1975— ),男,广西河池人,汉族,大学学历,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加工(数控)。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