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实验室分析与处理
2016-12-06李耀辉
李耀辉
(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阳泉 045000)
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实验室分析与处理
李耀辉
(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阳泉045000)
目的:分析采用EDTA抗凝管采集血样时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并探讨实验室处理方法。方法:对半年来发现的怀疑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中86例进行追踪,分析不同抗凝剂血小板计数变化及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分布情况。结果:86例怀疑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重新采血后,其中62例(72.1%)经EDTA和枸橼酸盐抗凝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均未发生聚集,均呈散在均匀分布,并且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4例(27.9%)经EDTA抗凝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聚集成团、成簇分布,而枸橼酸盐抗凝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不聚集呈散在均匀分布且血小板计数正常,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TA偶尔可引起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的现象,使血小板发生假性减少,此时可将枸橼酸盐抗凝血血小板计数作为报告依据。
EDTA抗凝;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假性减少;枸橼酸盐抗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大批量标本的全血细胞分析,ICSH认可首选EDTA作为全血细胞分析的抗凝剂[1]。但在某些情况下,EDTA抗凝剂可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这种情况下检验科如果直接发报告容易使临床医生做出错误判断。血小板作为参与凝血与止血的血细胞成分,在出血与血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时发现血小板聚集导致的血小板计数假性偏低并采取相应措施获得真实的血小板计数引起实验室检验人员高度重视。本研究对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上半年发现的怀疑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中86例进行追踪,分析不同抗凝剂血小板计数变化及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分布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6月阳泉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约7 000例19 000个送检样本进行观察,怀疑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124例,并对其中86例进行追踪分析。86例患者中,肿瘤科13例,骨科33例,妇科7例,神经内科19例,老干科14例;男50例,女36例;年龄24~82岁。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同时采用EDTA抗凝管、枸橼酸盐抗凝管按规定静脉采血。
1.2.2仪器与试剂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和质控品,瑞氏-吉姆萨染液,显微镜。
1.2.3检测方法采用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规则对怀疑血小板假性减少的EDTA抗凝标本进行涂片并经瑞氏染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若发现有血小板聚集成簇分布现象,再次对这部分患者同时采用EDTA抗凝管、枸橼酸盐抗凝管按规定静脉采血,同时用Sysmex XT-2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记录血小板计数,并作血涂片染色镜检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6例怀疑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重新采血后,其中62例经EDTA和枸橼酸盐抗凝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均未发生聚集,均呈散在均匀分布,并且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4例经EDTA抗凝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聚集成团、成簇分布,而枸橼酸盐抗凝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不聚集呈散在均匀分布且血小板计数正常,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86例不同抗凝剂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分布情况
表2 86例不同抗凝剂采血血小板计数变化(±s) ×109/L
表2 86例不同抗凝剂采血血小板计数变化(±s) ×109/L
EDTA抗凝剂 枸橼酸盐抗凝剂 t值P 62例散在均匀分布68±15 73±13 1.03 >0.05 24例聚集成簇分布35±8 121±24 3.24 <0.05
3 讨论
血小板在凝血、止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血小板数量、形态出现异常时可以引起出血性、血栓性疾病。病理状态下,数量减少常发生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大、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数量增多常发生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因此,血小板的检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正确性。
随着实验室日常工作量的增加,大批量标本的全血细胞分析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作为抗凝剂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凝血因子Ⅳ)结合成螯合物后使钙离子失去凝血功能从而阻止血液凝固,并且由于其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体积和形态影响较小,故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推荐为全血细胞分析的首选抗凝剂。然而,EDTA偶尔可引起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的现象,使血小板发生假性减少[2]。
当然,使血小板发生假性减少的原因有很多。EDTA作为抗凝剂可以诱导血小板活化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原因只是其中一种。其他方面,比如采血操作时穿刺不顺利、采血后混匀不及时等也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3];患者自身方面,血管内皮损伤、高脂血症、高血液粘稠度、高镁血症、肿瘤药物诱导等也很容易出现血小板聚集[4,5]。
不管什么原因导致标本中血小板产生聚集,因血小板聚集体体积超过了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阈值,血细胞分析仪不能正确识别为血小板,将其排除在血小板计数范围外,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6],此时直接发报告容易使临床医生做出错误判断。所以要求实验室检验人员应该谨慎对待此类检测结果,认真分析原因并及时与临床沟通,对此类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及时进行复检,发现因血小板聚集导致的血小板计数假性偏低时采取相应措施获取真实的血小板计数以降低误诊率。
鉴于此,本文对怀疑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86例患者进行追踪分析。实验表明,采用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的规则对怀疑血小板假性减少的EDTA抗凝标本进行涂片并经瑞氏染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若发现有血小板聚集成簇分布现象,再次对这部分患者同时采用EDTA抗凝管、枸橼酸盐抗凝管按规定静脉采血于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并作血涂片染色镜检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后,对EDTA和枸橼酸盐抗凝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均未发生聚集,均呈散在均匀分布的标本,EDTA抗凝血血小板计数直接发给临床;而EDTA抗凝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聚集成团、成簇分布,枸橼酸盐抗凝血涂片染色镜检血小板不聚集呈散在均匀分布且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标本,则将枸橼酸盐抗凝血血小板计数作为报告依据。
[1]刘成玉,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朱海燕.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分析[J].淮海医药,2013,31(5):433-434.
[3]徐勇.EDTA抗凝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探讨[J].首都医药,2013(18):19-21.
[4]邝妙欢,欧阳文婷,林建华,等.肿瘤患者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杂志,2010,56(44):3144-3146.
[5]周小棕,邹晓.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9):1065.
[6]梁巍,余德玲,王域平.EDTA-k2诱导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分析[J].中外幼儿健康,2011,19(7):219-220.
本文编辑:王知平
R466.11
B
1671-0126(2016)02-0019-02
李耀辉,女,主管检验师,从事临床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