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城市产学研合作调查与推进路径
——以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泰州市为例

2016-12-06鞠伟曲国明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科技

鞠伟,曲国明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三线城市产学研合作调查与推进路径
——以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泰州市为例

鞠伟,曲国明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产学研合作是各地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典型三线城市所属234家企业产学研合作情况的实地调研,分析该地区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走区域性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产业等措施,形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

三线城市;产学研合作;推进路径

产学研三者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当今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国家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三线城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近年来,三线城市为了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日益提高,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增加,科技创新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为寻找制约三线城市产学研合作的因素,探索三线城市转型升级发展路径,笔者对全国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江苏省转型升级示范区——泰州市的产学研合作情况进行调研,从中查找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泰州市产学研合作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概况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考察泰州市企业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问卷主要内容有: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因素、合作伙伴选择、合作模式、利益分配、制约因素、政府作用等方面。此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3份。从企业的行业分布看,基本包括了泰州“1+3+N”中的主要产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见表1。

表1:调查企业行业分析

(二)调查结果

从调研情况看,泰州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近年来先后与中科院等1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新建产学研联合体40多家,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300多项,既有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动力。调查结果表明,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因素中,泰州企业认为“跟踪行业或领域的技术发展态势”、“产业升级与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竞争与对手的压力”是重要的前三个动力因素。其中,43.48%的企业认为“跟踪行业或领域的技术发展态势”最为重要,表明泰州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意识。相对而言,出于“培养人才和利用外部创新资源”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较少。

2.寻求产学研合作伙伴的渠道。从调查的企业来看,政府推介和中介机构推介是企业寻求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渠道。其中,有39.13%的企业认为政府推介最重要,这说明地方政府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可归纳为三个层面的合作:低层面的项目引进,包括技术转让、委托开发、重大技术项目引进;中层面的合作开发;高层面的培养技术能力,包括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共建经济实体。调查显示,大部分企业倾向于技术转让(60.87%)、委托开发(69.57%)和合作开发(60.87%)等中低层面的合作模式,高层面的共建研究开发机构占39.13%,共建经济实体占26.09%。可以看出,泰州产学研合作层次较低。

4.合作主体对产学研活动的影响。受调查企业有39.13%认为“项目投资规模”、“技术风险”和“预期绩效”是影响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前三位主要因素,其中项目投资规模是最重要的因素;有30.43%的受访企业认为“高校的合作诚意和技术积累”是影响合作成败的主要因素,而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是否完善对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5.制约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产学研合作运作成本较高、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弱是制约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因素,分别占60.87%和56.62%。

二、三线城市产学研合作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政府政策体系不完善和管理体制的障碍阻碍了产学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由于各级行政机构各自为政,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不均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待完善,使得产学研合作出现临时、松散的特点,甚至发展利益分歧和法律纠纷,导致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同时,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缺位,导致科技资源分散,资源利用和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深入推进。如果不打破束缚产学研合作的障碍,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转型等愿景就会落空。

(二)企业缺乏中高级科技人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自主创新的成败。大部分三线城市企业人才不仅总量偏少,而且高层次人才占比偏低,与企业创新的需要不相适应。企业普遍存在“高级人才难招,中级人才难留”的现象,且缺少人才引进、培育、激励等良好的工作机制,导致企业科研机构整体水平、层次较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提升速度不快,独立科研活动较少,承担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课题的更是凤毛麟角。

(三)高校和研究机构科研能力较弱

大部分三线城市高校数量少、层次较低,且办学定位模糊、专业设置缺少地方特色、科研路径侧重于理论研究而非应用研究,导致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能力较弱,科研水平总体水平不高。现有的一些研究机构大多数是外地高校、研究院所的分支机构,通常配备最低数量的人手,尤其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与地方企业开展的科研活动较少。

(四)产学研合作形式低,合作周期短

许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多以短期、临时的合作居多,建立战略协作关系或协同创新平台的很少,难以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权责明确,优势互补”的效果。合作形式主要停留在技术服务、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的合作上,共建研发机构和技术联盟的深度合作比较少,而发达国家多采用的是联合开发或共建研究中心和技术联盟等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共建实体正在逐渐取代技术转让、委托研究和联合开发等较为低级的合作形式,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导模式。[1]

三、三线城市产学研合作的推进路径

在国家转型发展背景下,三线城市加快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应改变原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走区域性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构建区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实现优势资源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科技金融中介等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和共享,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层次,创造协同效应,推动区域发展。

(一)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与引导示范作用

地方政府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区域协同创新的领导者和推动者。首先,要简政放权,按照市场化机制,营造发展环境。政府要从主导科技资源配置向引导、监督、规范等方面发挥作用,着力加强政策法规制度建设,为各方主体的紧密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出台相应的资助优惠政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增加政府投入是对自主创新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对涉及地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政府要综合运用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税收减免、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多种形式,为协同创新提供财力支持。再次,成立专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机构。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企业、科技服务、金融机构参与的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各方工作,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联络,为产学研深入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构建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丰富产学研合作形式,提升合作水平

一是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是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基本创新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发挥各自的研究专长,在政府管理部门、科技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终端用户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的辅助作用下,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创新活动过程。[2]推动三线城市的产学研工作,需要各创新主体抱团发力,加强联系和互动,通过各市场主体的协同作用与资源共享,实现创新价值的最大化。二是坚持以“项目、团队、平台”为协同创新联盟建设的核心要素,丰富产学研合作形式,提升合作水平。鼓励校(研究型高校)-校(应用型高校)共建、校企共建、政府-大学共建、政府-大学-企业共建合作平台,通过联合开发或共建研究中心和技术联盟的形式,面向产业集群开展共性技术研发项目,通过项目的开展、平台的建设凝聚各类人才,打造人才团队。

(三)加快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

欧洲国家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产学研离不开研究型高校的支持,更需要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倾力参与。当前,三线城市地方高校要紧紧围绕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加快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大力实施“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支持应用型研究和服务地区发展”三大任务。对于地方高校来讲,着重做好以下三点:首先是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走转型发展,内涵提升的道路,为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技术革新等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其次,建设具有地方性、特色化、应用性的专业。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调整老专业,增设新专业,交叉融合发展专业,提升学校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契合度、依存度,使专业向地方性、特色化、应用性的特点。再次,重视应用性研究。地方高校应立足地方、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突出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区域政产学研的合作应建立以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动力。骨干企业要发挥示范作用,建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根据市场和自身发展目标制定技术开发计划。除此之外,还应作为项目委托方或资助方与大学或其它研究机构建立联系,积极参与科技研发。中小企业要注重激发创新活力。中小企业更加灵活,对市场动态反应更灵敏,因而更具创新意识和创新需求。要借助科技奖励、财政、金融等公共服务政策工具,吸引和集聚创新资源,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群体。

(五)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和技术经纪队伍建设

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是影响科技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而发达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架设了科技成果和产业需求之间的桥梁,是科技创新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三线城市应重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借鉴知名科技服务机构的成熟工作模式和方法,加快建设适合本地发展需要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培育科技服务产业群。与此同时,加强对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重视引进和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的技术经纪队伍,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四、结语

相对于传统意义的产学研合作,区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追求的是一体化的深度合作。尽管在实际工作中会非常复杂,但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动态调整,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和运行机制,主动寻求科技与经济、创新与产业、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道路,以更好地引领地方创新与转型发展。

(注:本文系泰州市软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泰州市产学研项目合作路径选择及对策措施研究”,项目编号:SRK20140062)

[1]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4):30.

[2]潘锡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区域创新发展的新范式[J].科技管理研究,2014,(21):71.

猜你喜欢

产学研协同科技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科技在线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