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贵州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交通便利性研究
2016-12-06刘沐鑫
刘沐鑫
( 泉州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
基于GIS的贵州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交通便利性研究
刘沐鑫
( 泉州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
以百度地图为主要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获取了贵州省旅游资源分布概况。从建立交通枢纽点以及交通道路线的缓冲区入手,统计落入不同缓冲区半径内旅游资源点的个数,综合分析贵州省主要交通干道覆盖程度,得出所研究景点的可达性,来评估贵州旅游业的交通便捷性。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景点分布比较散乱,交通便利性及高端交通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旅游资源; GIS; 交通便利性; 贵州省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具有快速获取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强大的优势,在交通便利性程度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具体在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中,主要利用GIS对研究区域进行旅游资源统计,生成各种类型的专题地图,建立缓冲区进行地理资源临近度分析,探测不同地理要素空间分布关系、空间联系程度,使得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可视化[1]。
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兴盛,准确地、全面地获取旅游资源空间临近程度、空间分布状况及空间关联系数,来提取隐藏的空间要素数据特征,深入地研究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和旅游资源科学、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而且在各县市基本上都有分布[1],这为开展有效的空间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利用ArcMap10.0中的空间分析技术,对贵州省潜在的旅游信息进行提取,分析贵州省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给贵州省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提供合理的、科学的依据。
1.贵州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1.1.研究路线
本文运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以及图形处理软件、以栅格图像矢量化图为基础,对贵州省地图进行矢量化处理。借助于GIS的数据输入、数据输出、空间分析和管理等功能,获取旅游资源利用的点数据以及交通的线数据;根据所收集的数据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合与分析,从提取出的成果图中建立缓冲区,计算、分析贵州旅游资源的便利程度。
1.2.进入研究的旅游资源概况
本文研究的贵州旅游景点具体来说有411个,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有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马岭河—万峰湖名胜风景区、赤水风景名胜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舞阳河风景名胜区、织金洞风景名胜区、龙宫风景名胜区、红枫湖风景名胜区、
都匀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九洞天风景名胜区、铜仁九龙洞风景名胜区、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紫云格凸河风景名胜区、平塘风景名胜区、瓮安江界河风景名胜区、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共有18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习水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赤水沙罗、梵净山、麻阳河、长江上游珍稀与特有鱼类保护区、草海保护区、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9个;其他一般类型景点有天河潭、青岩古镇、荔波小七孔等。按照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来分,贵州省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百里杜鹃、织金洞、贵州千户苗寨等,人文资源主要有盐津河温泉、贵州奇香园、青龙洞古建筑群、侗寨占里、苗王城、折溪傩戏、安乐温泉等。
1.3.贵州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103o36"—109o35"E、24o37"—29o13"N,东临湖南、南毗广西、向西连接云南、北靠四川与重庆,全省东西长大概595公里,南北跨度大致509公里,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是典型的内陆省份。贵州省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因为地势从北、东、南三面向中部与西部增高,内部起伏较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光照、辐射、热量差异较大,从而形成土壤、地质、生物类型多样;为自然与生态资源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环境条件。贵州的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有4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数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多态的自然环境及丰富的少数民族资源造就了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形成了贵州省良好的区位优势,使贵州成为一个极具旅游发展潜力的省份。因此,利用贵州省良好的区位条件,合理开发贵州省旅游资源,得当地规划设计旅游产业,充分地研究旅游资源点的可进入性以及可满足的地域因素,可以使得贵州省的旅游资源服务更具有特色与价值[2],对贵州省经济的发展有长足的影响。
从贵州省旅游资源分布的情况中可以发现:黔东南的旅游资源最多,且较密集,占贵州省总量的26.52%;但是,旅游业最发达的却是位于贵州省中部的省会贵阳。贵阳的旅游资源虽然居贵州省第三位,但由于贵阳的交通可达性最好,旅游资源点分布有集中的态势。此外,贵州省有很多分散的旅游资源点因为交通可达性差,旅游资源可进入性差,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价值不高,且地市级间旅游资源分布差异明显。贵州省旅游资源分布具体情况如下图1所示:
图1 贵州省旅游资源分布图
2.贵州省旅游资源交通便利性分析
2.1.基于交通枢纽点的便利性分析
贵州省现有的交通枢纽有汽车站、火车站、动车站与飞机场。根据贵州省2016年的交通设施建成状况,汽车站有450个、火车站有47个、动车站有6个、飞机场有8个。以不同的交通枢纽点设置一定的间隔距离做缓冲分析,借此得出不同多环缓冲区半径内旅游资源分布状况。因为飞机的可达距离最远,速度最快,考虑将飞机设置为最大半径25000m,并且以5000m为间隔距离做缓冲分析;同理,由于动车的可达距离仅仅次于飞机,行程里数也排在第二位,将动车站设置为最大缓冲半径为35000m,最大间隔距离为5000m;火车站的最大缓冲半径是14000m,其间隔幅度为3000m;汽车因为其行程里数有限,并且行驶速度相对较慢,所以,汽车站的最大缓冲半径设置为10000m,间隔为1000m。
2.1.1.基于飞机场的便利性分析
目前,贵州省的飞机场只有8个。由于飞机具有飞行时间短,飞行速度快的特点,在交通枢纽中飞机场的缓冲区半径是最大而且间隔跨度也是最大的。如下图2所示:
图2 飞机场多环缓冲区
根据建立以飞机场的点的缓冲区计算其落入的旅游资源点的个数来分析,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落于飞机场多环缓冲区内点的统计
上表分析显示,占比最小的距离小于5000m的,10000m~15000m与15000m~20000m这两个缓冲半径内旅游点个数的占比大致相当,20000m到25000m这个半径内的旅游点个数也相对密集。这表明由于距离飞机场以外超过25000m的旅游资源分布点占多数,并且,到达一般的旅游景点都需要转乘,所以乘飞机直达的可能性较小,也就是说,乘坐飞机在贵州旅游并不是到达旅游景点的最优选择。
2.1.2.基于动车站的便利性分析
贵州省还有大部分的动车站在修建中,本文只讨论已经建成的动车站[3],动车站的多环缓冲区,如图3所示。根据建立以动车站的点的缓冲区计算其落入的旅游资源点的个数来分析,情况如表2所示。从上表分析可知,动车站与飞机场分布的特征相似:动车站15000m~20000m、20000m~25000m这两个缓冲半径内的旅游景点占比都大约为3%左右,除开大于35000m之外的景点,距离小于9000m这个缓冲区半径内的旅游点个数最多。因为贵州省多山地,少平路,动车站在贵州省的覆盖率有限;加之,贵州省的旅游资源分布比较散乱,大部分的旅游景点都分布于距离动车站35000m以外的地方。但是,与乘坐飞机相比,乘坐动车的金钱成本低且效率高;所以,就未来旅游通达便利性发展而言,动车带动旅游发展的潜力会大于飞机。
图3 动车站多环缓冲区
表2 落于动车站多环缓冲区内点的统计
图4 火车站多环缓冲区
2.1.3.基于火车站的便利性分析
贵州省火车站的覆盖率比动车站高,如图4所示。根据建立以火车站的点的缓冲区计算其落入的旅游资源点的个数来分析,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落于火车站多环缓冲区内点的统计
从表3得知,小于2000m内,8000m~11000m内和11000m~14000m内的这三个缓冲区半径内点的个数占比均约为3%左右,其中,占比第二多的缓冲区是在2000m~5000m左右,大部分景点仍然距离火车站距离较远。此特征与飞机场和动车站一致,这表明火车站附近的旅游景点比动车站略少。这主要是因为贵州旅游景点分布散乱,以及当初所建火车站时没有把旅游需求纳入考虑范畴的缘故。火车的金钱成本低于动车,与汽车不相上下。贵州省动车站与火车站分布对于不同地区的旅游景点可达性程度刚好可以达到互补的效果。
2.1.4.基于汽车站的便利性分析
贵州省的汽车站分布最为广泛与全面,从图5中就可以看出。
图5 汽车站多环缓冲区
根据建立以汽车站的点的缓冲区计算其落入的旅游资源点的个数来分析,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落入汽车站多环缓冲区内景点的统计
从上表分析可知,2000m~3000m的缓冲区半径内景点个数最多,小于1000m这个缓冲区半径内的点的个数次之,具体显示为:贵州省的旅游景点在空间位置分布上大于10000m的仅占全省旅游景点的2.43%,这说明基于汽车站的缓冲区点的分布比较密集。贵州省的汽车站覆盖率最高,而且与旅游景点的临近度比较好,选择汽车出行比较自由便利。就旅游而言,汽车站枢纽的覆盖率相对较广,转车会比较方便快捷;因此,选择搭乘汽车或自驾汽车方式进行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较高。在节假日或旅游高峰期开设专线通达的汽车线路,可为旅客提供最为便捷的选择。目前,贵州已实现县县通高速,还将在2017年全面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目标,并已启动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小康路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农村公路“硬化、畅化、安全、优化提等、信息化、绿化美化、运输通达”七大工程,这些举措将为贵州省的公路旅游提供进一步的便利条件。
2.2.基于交通线的便利性分析
针对贵州省旅游资源点与主要交通干线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将旅游资源分布图与省内的主要交通干线的图层进行叠置。结果表明,贵州省的旅游资源没有沿着主要交通道路分布,呈现比较分散分布的态势;而分布范围里的18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
胜区、9个自然保护区、30个红色旅游资源以及其他旅游资源的分布也大致呈现比较分散的分布形态。由于位于主要交通干线中的旅游资源点将具有较好的可达性,所以,贵州省整体旅游资源点的可达性不容乐观。
2.2.1.基于高速公路线的便利性
将贵州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与高速公路多环缓冲区路线图相叠加,研究旅游资源点落入不同半径的缓冲区域的情况,结果发现:除了少部分旅游景点的分布散乱,没有规律外,大部分的旅游景点都沿着高速公路呈现出带状分布的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高速公路多环缓冲区
表5 落入高速公路多环缓冲区内景点统计表
从表5可以看出:在距公路近5000m内,每个缓冲半径内分布的旅游资源点都比较均匀,之后从12000至15000这个区间内旅游资源点的分布比较密集,还有大约16%的旅游资源点分布距公路大于21000m,这个特征又再次验证贵州省的旅游资源总体来说分布比较散的特点。
2.2.2.基于铁路线的便利性
铁路的覆盖率不如高速公路,铁路的多环缓冲区设置的间距也没有高速公路密集。通过铁路的矢量图与旅游资源底图相叠加,发现贵州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匀。从下表中也可以看出,落入小于5000m的缓冲区内景点个数占整体资源的32.85%,而落入大于15000m的缓冲区内景点个数占整体资源的54.99%,如图7所示:
图7 铁路多环缓冲区
根据建立以铁路线的缓冲区计算所落入的旅游资源点的个数来分析,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落入铁路多环缓冲区内景点统计表
从表6中可以看出:小于5000m的旅游点个数的占比为32.85%,而大于15000m的旅游点个数占比为54.99%,其中,中间缓冲区旅游景点的落入个数较少。这说明铁路对于旅游景点的覆盖率比较低,乘坐铁路并不能直接到达旅游景点,始终还是要选择转车,转乘汽车的可能性最大。
基于贵州旅游资源点整体而言,并未沿交通道路分布,且地区间分布不均衡;加之,个别的点不仅没有在缓冲区的分布内,而且偏离主要交通道路较远,通达性较差及开发不足等因素,导致区域以外的游客对贵州省的这些旅游资源情况了解甚少,知名度较低。
为促进贵州省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加快提高偏远地区个别旅游资源点的知名度,贵州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与民俗文化资源底蕴丰富的特点,结合旅游点的文化特色加强宣传力度;另外,政府急需对贵州省的旅游资源通达线路形成一个系统的规划体系,尽可能弥补个别旅游景点远离主干道,可进入性差而导致客源低的情况。
3.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贵州省旅游资源整体分布较为分散,黔东南的旅游资源最为丰富。作为省会城市的贵阳,已逐步构成到达各个旅游景区的交通网,形成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特有核心竞争力。为了进一步提升贵州省旅游资源的社会影响力,政府应加大对旅游资源的重视、投入、保护与开发,对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做更深入的研究。具体采取的措施为:首先,应该加强离散旅游资源点交通的便利性建设,从旅游通达视角考虑连通市与县、乡之间的交通道路的修建[4]。其次,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目的地吸引旅游者到达的关键因素,因此,要注意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及区域内旅游资源特色状况及数量、质量等组合匹配互补关系的研究;这不仅仅是旅游区域空间竞争的物质依托,而且对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规模、速度、效益以及时空安排都有着重要影响[5]。再次,依据贵州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加强全省旅游资源的总体规划,拓宽现有的旅游路线,增加同一条旅游路线的景点,使贵州旅行路线更加丰裕。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贵州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交通的临近度关系,可为贵州省旅游业构建健康发展模式,有效地、合理地规划旅游区域提供可行性和科学性的论证理据。
[1] 张延欣,陈卓,杨明,韩顺兰,吕弼顺.基于延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空间分布[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5,(1):35-40.
[2] 王海滨.秦岭中段旅游资源的空间分析与开发利用[D].武汉:湖北大学,2009:28.
[3] 吴玉红,基于GIS的秦皇岛市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研究[J].科技广场,2014,(4):70-74.
[4] 周成,李悦铮,江海旭.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河南科学,2012,(30):76-79.
[5] 把多勋,王瑞,夏冰.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77-82.
Analysi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raffic Convenience for Tourism Resources in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GIS
LIU Muxin
(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nstitute,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data of Baidu map, using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 acquires the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Guizhou. Then statistics the number of tourism resources dropping into different buffer radius by establishing the multiple ring buffers of transportation junction and trunk road in Guizhou. The covering of main traffic facilities and attractions accessibility is discussed comprehensively by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which analy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traffic convenience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also evaluated.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rich tourism resources in Guizhou province, but the distribution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s scatter, the high-end traffic facilities still need further improve.
tourism resources, GIS, traffic convenience, Guizhou province
TP301
A
1673-9639 (2016) 04-0088-06
(责任编辑 吴思展)(责任校对 印有家)
2016-05-07
刘沐鑫(1994-),女,贵州铜仁人,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12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