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功能及血流循环的影响

2016-12-06宋丽艳翟万庆唐甲凡何晓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西洛脑血管阿司匹林

宋丽艳 翟万庆 唐甲凡 周 亦 何晓燕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太仓 215400)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功能及血流循环的影响

宋丽艳 翟万庆 唐甲凡 周 亦 何晓燕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太仓 215400)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脑血管功能以及血流循环的影响情况。方法 LI患者74例,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入院后均给予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西洛他唑片口服,疗程12 w,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相关血脂水平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管功能、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长谷川智能量表(HD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有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LDL-C、HDL-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除血细胞比容外,观察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S评分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LI相比单纯应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改善脑功能。

西洛他唑;阿司匹林;腔隙性脑梗死;脑功能

腔隙性脑梗死(LI)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病变原因主要是脑组织内深穿支动脉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导致血管壁病变,从而使小动脉发生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梗死灶慢性愈合后会形成不规则腔隙〔1~3〕。目前临床治疗LI仍以对症处理为主,尚无特效治疗方案。然而随着病情进展、梗死面积的增大,LI患者的脑组织血流量不断减少,血供大幅下降,若不及时干预,甚至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严重影响。阿司匹林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而西洛他唑作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同样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对于两种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老年LI患者是否具有改善脑功能以及血流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LI患者脑血管功能以及血流循环的影响情况,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就诊的74例LI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74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4〕关于LI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LI患者;(2)患者为初次发病,影像学检查提示腔隙梗死灶<1.5 cm;(3)发病前意识清晰,无意识障碍;(4)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慢性疾病;(2)近期有脑梗死病史;(3)患者依从性差,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其中对照组中男25例(67.57%),女12例(32.43%),年龄63~78〔平均(68.9±5.5)〕岁,病程1.4~10年,平均病程(4.9±1.9)年,平均体重指数(BMI)(23.15±1.31)kg/m2;观察组中男26例(70.27%),女11例(29.73%),年龄62~80〔平均(69.2±5.8)〕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2±1.8)年,平均BMI为(23.47±1.58)kg/m2。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包括活血化瘀、降低血脂、下调血液黏稠度以及肝素抗凝等治疗方案,同时安排专人为患者提供日常运动指导,制定饮食计划。与此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规格:100 mg×30片)口服,1次/d,每次100 mg;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片(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138,规格:50 mg×12片)口服,2次/d,每次50 mg。两组患者均治疗12 w。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脑血管功能、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以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等指标。血脂主要包括:血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脑血管功能主要包括脑内动脉的脑血流量、血液流入时间;血流动力学主要包括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液流变学主要包括全血黏度切变率、血浆黏度、相对血液黏度切变率、血细胞比容以及纤维蛋白原。认知功能采用HDS量表评分〔5〕,具体包括2个定向力问题、4个记忆力问题、2个常识问题、1个计算题、2个物体铭记命名回忆题。正常:总评分≥30分;轻度认知障碍:评分20~30分;中度认知障碍:评分10~20分;重度认知障碍:评分<10分。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有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LDL-C、HDL-C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TG、TC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1)P<0.05;表2、表3同

2.2 脑血管功能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液流入时间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MCA在Vs、Vd、RI、P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见表3。

2.4 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除血细胞比容外,其他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后相比,除血细胞比容外,其他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功能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1)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2)P<0.05

2.5 认知功能对比 采用HDS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前H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HDS评分分别为(25.92±4.27)分和(34.02±5.34)分,均较治疗前的(16.82±3.04)分和(16.74±3.11)分明显升高(t=4.239,P=0.008)。

3 讨 论

LI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和血管、血液以及血流变异常有密切关联,其中血流变异常往往是诱发LI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颅内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性改变是最直接的病因,尤其是颅内小动脉。当小动脉发生脂肪变性等病理性改变时,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直至完全闭塞,从而使得局部脑组织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并且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血供、氧供而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而血管粥样硬化和血脂水平密不可分,Zheng等〔6〕认为血脂水平越高,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越高,病变程度也越严重,同时预后不及血脂水平较低的患者。尽管LI患者的梗死面积普遍不大,但鉴于能够同时在多个脑区发生,仍会对患者的脑功能产生负性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证实了早期老年LI患者即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的减退、执行功能障碍等〔6〕,并且这种认知功能障碍是和病程时间、患者年龄成正相关的。有研究认为,由于血脂水平和脑梗死、LI发病率密切相关,因此通过降低血脂水平能有效降低梗死发生率。本研究说明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LI患者能够更有效地调控患者血脂水平,相比于单一的阿司匹林治疗,其效果更为显著,也证实了两种药物在调控血脂水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协同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治疗LI,相比单纯的阿司匹林能够更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脑血流量,增加脑组织血供。而血流变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联合用药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下降,脑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阿司匹林作为临床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其乙酰化后减少TXA2合成,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减少了血栓的形成〔7〕。西洛他唑为新型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同样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并且还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减少血管壁的损伤以及扩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8〕,对治疗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作用显著。宋丽艳等〔9〕报道称西洛他唑有调节血脂作用,减轻了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进一步延缓了血管腔的堵塞,使得血流量增加。此外,对于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方面,联合用药效果同样显著,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后,患者脑组织血供得到明显改善,因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也有较明显的缓解。

1 祝亚文,蔡茵萍,张爱军,等.西洛他唑对初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内皮素-1及血栓素B2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8):1514-7.

2 杨雪芹,高 霞,许 丹,等.脑心康口服液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8):5281-2.

3 顾 琳,王俊军.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6):519-21.

4 顾克金,李相元,杨 燕,等.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3):255-7.

5 孙建芳,张翠玲.老年腔隙性脑梗死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随时间发展趋势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8):1518-21.

6 Zheng AS,Churilov L,Colley RE,etal.Association of aspirin resistance with increased stroke severity and infarct size〔J〕.JAMA Neurol,2013;70(2):208-13.

7 Del Bene A,Palumbo V,Lamassa M,etal.Progressive lacunar stroke:review of mechanisms,prognostic features,and putative treatments 〔J〕.Int J Stroke,2012;7(4):321-9.

8 邓晓玲,赵 斌,汪 健,等.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与脑梗死体积及近期预后的关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591-3.

9 宋丽艳,翟万庆,李瑞霞,等.西洛他唑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作用及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1):37-8.

10 李显宁,田小平.阿司匹林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6):1747-8,1749.

〔2016-03-03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翟万庆(1966-),男,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方面的研究。

宋丽艳(1977-),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方面的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6)21-532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1.051

猜你喜欢

西洛脑血管阿司匹林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西洛他唑对大鼠心室肌Ito及ICa-L离子通道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中药内服加足浴联合西洛他唑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