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金融人才储备优化研究
——基于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
2016-12-06◎文/兰芳
◎文/兰 芳
天津金融人才储备优化研究
——基于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
◎文/兰 芳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离不开金融人才的支撑,天津金融人才的储备优化对于强化金融区域协同、扩大金融改革开放、推动金融创新运营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天津金融人才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指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下天津金融人才需求特征与发展问题,并从人才流动、人才服务、人才培育和人才引进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金融发展;人才培养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明确了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定位——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作为区域整体十二个功能定位中仅有的金融功能定位,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明确了天津在区域协同中的优势和分工,能否发挥好金融功能,直接关系到区域整体发展。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离不开金融人才的支撑,天津金融人才的储备优化对于强化金融区域协同、扩大金融改革开放、推动金融创新运营建设意义重大。
一、天津金融人才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天津金融人才数量
2014年,天津社会从业总人数为877.21万人,同比增加3.5%。其中,金融从业人数为15.70万人,同比增长0.89%。金融人才深化程度(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劳动人口数)为1.78%。整体上看,2008年以来金融从业人员绝对数量以及金融人才深化程度逐年上升。从表1可以看出,近年来天津市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呈平稳上升趋势,增长率高于天津市就业总数,表明金融从业人员深化程度逐年增长,但在2014年有所下降。
(二)天津金融人才需求结构
根据智联招聘2015年天津金融人才的需求数据,分别查询了不同学历要求下的金融人才需求数量。观察表2可以看出,高中/中专/中技及以下、硕士/研究生及同等学历、博士及以上这三个学历水平阶段的人员需求数量较少,分别为6.67%、0.32%、0.02%;大
专及同等学历和本科/学士及同等学历这两个学历水平阶段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50.70%和13.58%。总体上看,当前天津市金融行业对金融人才学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大专及同等学历和本科/学士及同等学历,尤其是大专及同等学历占总需求比例一半以上。硕士/研究生及同等学历和博士及以上金融人才职位需求较为稀少,总数仅有57,所占比例不到0.5%。天津市金融人才结构仍然较为偏低,高质量金融人才较为匮乏,不符合当前天津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功能定位。
(三)天津金融人才发展趋势预测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利用天津市2008—2014年金融从业人员数量建立GM (1,1)模型,预测未来四年天津金融人才需求数量,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在今后四年中天津金融人才呈快速上升趋势,同时金融人员深化程度也进一步加深,金融人才的培养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金融人才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天津金融行业将继续快速发展。然而,要想与天津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相匹配,仍需政府与市场双重推动加速金融业发展。
二、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下天津金融人才需求特征
加快实施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战略,是天津深化改革开放、贯彻国家部署、实现城市定位的重要支点。金融人才是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顺利建成的关键因素。天津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对金融人才需求呈现出以下特征:
表1 2008—2014年天津市金融从业人数及金融人员深化程度变动表
表2 天津市不同学历要求下金融人才需求状况
表3 天津金融人才发展趋势预测
(一)金融人才的需求更为
多样化
随着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天津逐渐成为金融工具、市场、机构、业务流程创新的前沿阵地,促进创新在区域中扩散的中心枢纽,不仅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要素市场发展,形成集群化和国际化的交易平台,还在金融产品与模式创新上寻求突破,布局金融大数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这需要大量多样化的专业金融人才,支撑天津金融的多维度发展。
(二)更加看重金融人才的复合性
天津正在积极培育新型金融业态,完善并拓展金融产业链,用优质的金融运营服务促进区域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金融行业将不断发展混业经营,复合型人才对金融机构的未来业务发展至关重要。这对金融从业人员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不仅应具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还应掌握互联网、法律、会计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操作。
(三)急需扩大高层次金融人才储备
华尔街汇集了全世界的金融精英,他们是美国成为活跃的金融创新国家最核心的基础。同样,天津作为金融创新改革的试验田,需要引进和培养大量高端金融人才。伴随天津金融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的不断壮大,越来越需要能够运作金融市场、具有金融创新思维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支撑,以开创者的理念规划和发展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三、当前天津金融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利益协调机制的缺失加剧金融人才竞争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下,避不开金融人才的分配问题。从现实情况来看,北京和天津金融人才配置不合理,相对竞争明显。北京集中了众多金融要素,集聚了大量金融人才,囊括了众多金融核心功能。天津虽然注重发展国际影响力和金融创新力,但与北京相比,尚未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抵挡不住金融人才流向北京的趋势,金融人才分配将很难实现科学均衡。
(二)金融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人才需求层次来看,高端金融人才市场依然紧缺。高学历、具有实践经验和多种岗位经历的人才将引导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流。天津金融业普通员工比例较大,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相对较少,金融人员结构不合理。金融业从业人员同质化明显,金融高端人才较为缺乏,制约金融创新深入开展。
(三)复合型金融人才存在很大缺口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对复合型的金融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如“互联网+金融人才”、“外语+金融人才”等复合型、多元化的“跨界人才”比较少,存在着很大的缺口。未来的金融市场将会呈现出一体化特征,金融复合领域呈上升态势。金融人才不仅要懂证券、基金、期货,还要懂经济、金融政策,更要懂外语、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
(四)金融人才服务体系尚需完善
市场化金融人才选拔机制尚未建立,金融人才服务体系尚需完善。多数金融机构选人用人多是通过校园招聘和从其他金融机构引进,缺乏向国内外金融市场引进优秀金融人才的管理策略。部分金融机构内部激励机制尚不完善,对高层次金融人才吸引力不足,低端人才无法流出,制约金融人才结构的优化,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四、天津金融人才储备优化建议
在天津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时期,金融行业发展逐渐深化,金融人才供需变动进一步增强,天津金融机构的人才储备优化战略需紧跟趋势。政府、高校和金融机构应
该通力协作,在人才流动、人才服务、人才培育和人才引进四个方面作出调整。
(一)加强京津冀区域金融人才流动
启动实施国际金融人才战略,推动建立京津冀联动的金融人才支持体系,加大天津金融行业人才安居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的高端金融人才。整合京津冀区域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资源,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创新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各金融机构、研究机构设立金融博士后工作站,重点对京津冀区域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服务作出有针对性的研究。探索设立区域性金融特色学院,组建金融创新研究智囊机构,打造有影响力的金融智库。
(二)加强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引进
在引进高层次金融人才方面,既要合理规划用人需求,又要拓展多元招聘渠道、关注同业人才流动,还要建立科学用人标准、注重综合素质能力,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布局海外人才市场。具体来说,金融机构需要合理规划高层次金融人才用人需求,通过猎头、并购和设立业务中心等多元化的渠道获取行业内外金融人才;在人才选择时,应根据业务发展及创新的需要,注重考察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毕业院校、国际专业资格证书、跨业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海外经验等;为高层次金融人才提供一些新兴业务的发展机会,保持金融人才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建立合理的金融人才晋升机制,引入多元化的薪酬体系。
(三)注重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
提供多元的成长空间和激励方式培育金融人才,加大对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将复合型金融人才作为金融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构建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进行广泛的事前市场人才需求调查研究,充分贯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设计科学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方法手段,优化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健全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机制体系,将人才培养工作延伸到金融人才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中,不断增强其复合能力构成的广度和深度。具体来说:要建立全面轮岗制度,充分完善晋升通道;提高员工归属意识,建立员工培训机制;提供综合薪酬计划,发展多元激励方式。
(四)健全金融人才服务体系
加强金融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完善金融人才服务政策,营造有利于金融人才集聚的环境。采用阶段性减税措施来吸引人才;设立“金融人才奖励金”制度来弥补部分个人所得税带来的利益损失;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加强对金融产品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放开对外资人才中介机构的限制,加强与外资人才中介机构的合作,带动京津冀人才中介机构的建设和完善;以“千人计划”为契机,拓宽海外金融人才引进渠道,加强与海外金融平台的合作关系。
[1]吴超.实施金融人才发展战略创新金融人才服务体系——对天津市金融人才发展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04:36-39.
[2]兰芳,安邦.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促进天津金融人才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15,10:16-19
[3]李海申,苗绘,冯雪等.京津冀金融一体化中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0:24-26.
[4]李朋波,张庆红.国内人才需求预测研究的进展与问题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4,05:72-80.
[5]李全敏.中国金融人才市场特点及趋势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7:93-96.
责任编辑:孟 力
F127
A
1006-1255-(2016)11-0052-04
兰 芳(1987—),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邮编:3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