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背景下天津交通发展的SWOT分析
2016-12-06祁春子
◎文/祁春子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背景下天津交通发展的SWOT分析
◎文/祁春子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核心区域之一,天津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天津的交通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对天津交通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及威胁进行了分析,并为天津交通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中的地位提升、功能发挥提供了改进建议。
京津冀;一体化;SWOT;区域交通网络
交通一体化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实现从点对点互通互联到点到线、面甚至网络的转变,融合多种形式的交通方式,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格局。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座谈会上强调,“要将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的构建,有效建立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重要战略的实施使三地交通一体化的网络布局初步呈现,形成了城际交通经济带,不仅有利于化解北京城区的交通压力、促进产业和人口迁移,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增强了不同区域的竞争力,激发了发展活力,这对实现京津冀地区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各种交通方式相融合,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逐渐联结形成的综合立体的交通运输网络大大缩短了各节点城市的时空距离。天津以滨海新区为龙头,带动国家级产业集聚。在“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城市空间发展总体战略下,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但是,在天津带动区域交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该对天津交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细致地分析,以便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顺利、快速发展。
一、天津交通发展的SWOT分析
(一)天津交通发展的优势(S)
在京津冀地区内,京津无疑是金融、科技、经济的中心,而河北则是环抱京津的经济腹地,三地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实现共同发展。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中的重要一员,应当在区域合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1.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丰富
京津冀地区汇聚了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和建筑材料等矿产资源。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带动着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便利的交通条件下,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以北京和天津为辐射中心的铁路、公路、航空交通运输网,贯穿着东西,通联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于此同时,天津坐拥天然良港,依靠着渤海湾丰富的海洋资源,使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对外贸易日新月异。另外,京津冀地区有着开放包容的发展模式,在历史上各国文化便在此汇聚、交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城市景观。比如天津在“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和“一主两副”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下古今交融,将国外各式小洋楼和众多历史古迹以及风格迥异的现代建筑相结合,形成了清新靓丽、中西合璧、独具文化底蕴的城市风格。
2.工业基础雄厚
京津冀地区工业基础雄厚、门类相对齐全,自近代以来便引领着全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滨海确立以来,天津工业的发展便不再以传统重工业为中心,而是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立起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工业等八大优势支柱产业,涌现出许多实力雄厚、远近闻名的工业企业。同时,为适应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天津注重基础工业与新兴产业共同发展,有利于三地产业体系的逐步完整以及产业梯度的逐步明晰,促进了京津冀三地分工协作理想模式的发展。
3.软实力强大
京津冀的发展在助力经济增长的同时,吸引了众多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的汇聚,带动了社会进步。整个京津冀地区拥有大量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产业园区,人才荟萃,科技队伍实力雄厚。同时,相对完善的硬件设施更为三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人力、物力的高度集中促进了京津冀地区新结构新业态的形成,有效刺激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天津交通发展的劣势(W)
一直以来,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加上三地相对封闭的交通政策和行政管理体制,导致该区域的交通在建设及运营上缺乏总体的规划与协调,各地都以自身为中心呈放射状发展,无法实现跨区域的互联互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异常缓慢,三地之间更是存在着众多的 “断头路”、“限行路”。分工协作机制的缺乏从根本上影响着周边百姓的经济活动和人员往来,降低了区域内资源配置的效率,甚至造成了三地间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最终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整体发展。
1.体制机制存缺陷,缺乏协调配合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主导推动必不可少,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受行政区划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各地在规划和建设交通运输网时往往封闭独立,只考虑自身的发展因素,却忽视了与周边城市的协同配合以及其他地方的交通需求,缺乏系统规划的意识。区域协同机制建设滞后,从而导致实现各地的互联互通存在巨大的现实障碍。因此,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不仅要在硬件设施上实现整合协同,而且要用系统发展的
理念,实现互联互通体制机制上的一体化。目前,京津冀地区虽然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的交通运输网,但集中力量发展单一城市的模式抑制了周边地区及城市的交通发展,不利于天津这样的区域中心城市在交通运输网中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独立有效的运输通道与组织平台的缺乏,不仅降低了区域间的运输效率,还大大加剧了北京的运输压力,直接导致区域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因此,建立系统化的区域协同体制机制,提高区域间的合作意识成为当前面临的关键任务。
2.运力不足、连接不顺、结构不合理
首先,在北京一家独大,天津以及河北发展相对缓慢的局面下,三地交通运输硬件条件也存在着明显差距,尤其缺少运量大、密度高、速度快的轨道交通运输方式。这不仅制约了天津河北两地的交通运输发展,也难以有效疏解北京城区交通压力,阻碍了京津冀地区运输效率的提高。其次,目前京津冀间区域内的相互联通,除北京与天津之间的城际客运外,其他节点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络缺乏亮点,同时中心城市内的铁路、公路与海港、空港之间的衔接也缺乏有效顺畅的网络,这直接导致北京和天津的客运压力急剧增加。独立的城际客运系统和区域联动的信息共享平台的缺乏,导致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实现难上加难。最后,尽管京津冀地区无论是运输条件、运输方式还是网线密度和运输能力,其综合实力都位居全国前列,但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依然滞后。三地的区域交通运输网在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存在“重客运、轻货运”的不合理结构,导致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区域运输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也比较缓慢。
3.财政与补贴政策存限制
受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城市的社会福利与补贴政策也略有不同。因此,即便是发展同一交通方式,在不同地区也要面对不同的补贴政策和规则。例如城际铁路、市郊铁路以及城际公交等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过程中应是补贴的重点,但当对涉及跨省轨道交通和公交进行补贴时,就需要针对京津冀三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财政补贴政策。如果三地补贴的政策不能协商一致,便必然会影响三地交通一体化进程的进行。
4.投融资机制不健全
由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自身具有公益性、规模大、周期长、回报低等特点,难以有效吸引到社会投资力量,因此影响了现代交通的有效发展和完善。这时,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在政府拨款的助力支持下,建立合理的三地投资与分担机制,使各方利益得到保障,才能确保京津冀地区的交通运输顺利发展。目前,还缺乏高效便捷的跨区域投融资平台,这使得交通设施建设难以快速、有效地获得社会资本的支持。
(三)天津交通发展的机遇(O)
京津冀地区的交通一体化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同时,也必然会促进天津中心城市区域辐射作用的发挥,在为天津破除阻碍、实现疏解功能、提升枢纽地位等方面带来了难得机遇。
1.建立物流经济圈
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程中,三地可发挥各自的地理、交通优势,通过各种交通方式的密切联系与合作打造新型京津冀物流经济圈,以便疏解北京城市运输压力,加强三地间的战略合作,实现经济圈物流成本降低,这也将为天津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物流中心”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由上述分析可知,YL82B盘条在拉拔过程中产生笔尖状断裂是由于中心偏析、网状渗碳体、非金属夹杂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提升枢纽地位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三地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日渐紧密,天津应把握机遇,通过明确“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与
“国际物流中心”的定位,将海空两港与滨海新区的开发战略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在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提升天津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履行作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职能,促进区域城际交通网络的完善以及京津冀地区、环渤海区域的互联互通。
3.加强主体路网的建设
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是满足三地居民出行需求的主要手段。天津要承担区域枢纽重任,发展客流集散点,加强不同发展区域的连接,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的发展。
4.打造多中心网络格局
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中,港口是天津的主要优势。而打造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为中心的交通网络格局不仅能够实现天津与周边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重新建立对外交通体系,还能充分发挥天津的海运优势,有效促进三地间的紧密联系与产业分工,大大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发展。
(四)天津交通发展的威胁(T)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推动了区域交通网络布局的重大变化,天津在交通枢纽地位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京津经济水平和发展差距较大的状况下,天津如何加快步伐,实现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便显得尤为紧迫。
1.北京建设新机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于2016年正式开工建设。根据规划,新机场工程总投资799.8亿元,预计规划建设7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需求。该机场建成后可能会对天津机场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不仅造成吞吐规模、航线航班量的减少,还会使飞行架次和空域使用等方面受到影响。因此,天津航空的发展如何在京津冀航空群中找准自身的明确功能定位,努力紧跟北京航空发展的脚步,寻求与其协同发展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2.河北港口的综合发展
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为促进河北的快速发展,河北省政府致力于加快港口的综合建设,在促进港口运输贸易功能发挥的同时,实现河北省交通态势的多元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天津港的吞吐总量和贸易往来势必受到限制,大量的区域大宗货物和港口交易量有可能向河北港口转移,影响天津港的发展。因此,明确天津港口的定位、提升港口枢纽地位和完善港口服务功能便成为整合津冀港口群,促进天津港口发展的重要任务。
3.国际大都市竞争加剧
SWOT矩阵分析
北京不断加快国际大都市发展步伐,这也给天津造成了巨大压力。想要确保“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就必须明确航空货运在全球贸易
中的重要地位,快速消除天津航空的发展瓶颈,在完善技术、市场成熟、运输网络完备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航运管理中枢职能,提升航运服务的品质。在努力缩小京津间发展差距的同时,促进双方的协同发展,有效实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目标。
三、天津交通发展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一)打破行政壁垒,树立系统的发展观念
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与决策机制的制约,“地方保护主义”不仅使京津冀三地之间在地理空间、行政管辖及政策以及交通规划和建设上存在着巨大的分割现象,还使整个区域内的市场资源被分割,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然流动以及最优化配置。忽视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同时还造成了恶性竞争的产生,制约了三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三地政府首先应打破行政壁垒,以开放的心态,互惠互利,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其次,通过明确三地的区域发展目标、城市定位和功能分工,促进多方面一体化的协同发展。其中,运用政府的力量协调区域利益,发挥市场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打破体制和观念的障碍,加快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形成区域性市场。当前,我国的很多区域交通网规划落实都差强人意,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土地使用政策、成本管理机制、经营机制、票价制度等方面进行多方政策的协调统筹,构建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的统一的政策体系。再次,树立系统的发展观念,通过强化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顶层设计,确定京津冀三地发展的共同目标和实施路径,在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促进京津冀地区交通协同发展的体制完善,有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进程。
(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区域交通网络
京津冀作为我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推动了各国各地的经济和贸易的往来,而天津作为我国环渤海乃至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更是为该地区实行联运转口贸易提供了理想场所,故需要建立一个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为各种物流服务。首先,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根据协同发展的原则,制定交通规划的统一标准。按照统一的标准安排建设、规划、施工,做到同步推进、同时使用,从源头上确保交通一体化。其次,发挥京津冀三地间中心城市对该区域城市群的积极引导带动作用和区域分工与合作的促进作用,构建战略性的交通网络,对跨区域与区域内的轨道交通进行超前、同步及综合规划,通过增强中心交通节点的联系,形成各节点城市相连接的城际轨道交通线路网,从而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网络的完善与优化。再次,增强次交通节点的综合实力,通过不断增加交通网络的密度和总量规模,提高网络质量,缩小节点城市间交通网络的发展差距,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对跨区域交通沿线的土地、房地产、产业园区、公共设施等做出同步规划,避免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最后,加强综合运输通道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提高现代化交通信息网及配套服务等交通设施的需求,实现城市间的对接。
(三)构建区域信息平台,完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
有效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必须加强交通信息的分析和管理。首先,运用EDI、GIS、GPS等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建立,达到优化运输组织、完善运营管理的目的。其次,需要通过搭建一个全方位的区域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平台,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信
息资源进行采集、汇集、分析、整理,为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发展和完善提供智能化的区域交通信息服务。此外,该平台还可兼具其他功能。比如,通过监督渠道的开通,及时监控货运车辆的即时动态及该地区货运业务的具体需求,推动本地区物流业的科学、快速发展;通过创建货运交易功能,可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推动货运交易以“BOT”“TOT”等多种方式发展;通过共享航空联运信息,实现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全面网络规划,加强供应链之间货物流动的信息管理。通过这种兼具多功能的区域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在完善区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同时,推动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的完善。
(四)加强滨海新区的带动作用
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地区,拥有天然良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其联通天南海北,成为环渤海经济带的主要枢纽。京津冀三地间长期存在的产业趋同、布局分散、产业链断裂等问题都在滨海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下得到了缓解,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分工协调高效配套,使三地间建立起关联密切的统一市场和资源配置体系,增强了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协调性。海空两港与滨海新区的开发战略相结合使其服务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京津冀地区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体系完善的同时,也加快推动京津冀交通体系的系统化建设,实现三地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大力加强滨海新区的带动作用,不仅有利于天津交通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定位的明确及枢纽地位的提升,更有利于实现三地健康、良好的协同发展。
[1]孙明正,余柳,郭继孚,李先,周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城市交通,2016,(03):61-66.
[2]张瑞萍.京津冀交通法制一体化的目标与路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2):34-40.
[3]张国伍.京津冀综合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交通7+1论坛”第三十五次会议纪实[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04):1-10,245.
[4]邱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战略选择[J].前线,2016,(03):16-17.
[5]宋宁.京津冀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3):12-14.
[6]郭晓平.建立综合交通枢纽网实现京津冀互联互通[J].综合运输,2015,(10):44-50.
[7]王中和.以交通一体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5,(07):44-47.
[8]胡雨晗.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的现代交通体系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卷第2辑[C]. 2014:3.
[9]杨丽华,孙桂平.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网络综合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02):77-81.
[10]全波,李鑫.面向京津冀一体化的天津区域交通发展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14,(08):15-22.
[11]张桐,张霁星.“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中的天津作为及发展对策[J].天津经济,2014,(08):12-15.
[12]刘维林.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轨道交通发展的对策研究[J].城市,2015,(01):33-36.
[13]武岱.放大用足天津海港空港比较优势支撑带动京津冀交通运输协同发展[J].中国水运,2014,(07):15-17.
[14]朱胜跃.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研究 [J].综合运输,2011,(11):41-45.
[15]齐喆,吴殿廷.京津冀交通协调发展评价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78-86.
[16]庞世辉.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5,(06):12-15.
[17]齐喆,吴殿廷.京津冀交通协调发展评价与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78-86.
[18]王修华.京津冀一体化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和展望[J].铁道标准设计,2015,(06):1-6.
[19]王辉,李占平.京津冀跨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的实现路径[J].河北学刊,2015,(01):146-149.
责任编辑:张丽恒
TU984.191
A
1006-1255-(2016)11-0036-06
祁春子(1993—),天津商业大学。邮编:3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