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乐方言词汇研究

2016-12-06滕祖爱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语素音节词义

滕祖爱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

昌乐方言词汇研究

滕祖爱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0)

近几年来,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但是关于昌乐方言的研究却并不系统。本文将从词形、词义两个方面比较昌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并探究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以期能为昌乐方言的研究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昌乐方言;普通话;词汇;差异

1 昌乐的地理位置

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内陆,隶属山东省潍坊市,总面积1101平方公里。昌乐县东临潍城区,西界临朐、青州,南与安丘隔河相望,北与寿光接壤,是山东半岛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出入口,公路、铁路、空运、邮运四通八达。

2 昌乐方言的研究现状

昌乐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胶辽官话。就山东来说,是属于山东东区方言的东潍片,并且昌乐处于东潍方言片中间偏西的位置,由于环境的滋润和便利交通的熏染,昌乐方言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较强的吸溶性。

与昌乐方言相关的书面资料及学术论文是少之又少,对于词汇方面也都只是粗略提及,并未系统论述。通过查检能够见到的解放前后的论文论著索引,发现除《中国语文》1989年第一期的《昌乐方言中的语气词“吧”》和发表于《青岛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二期的《山东昌乐话中几个特殊的语气词》及《昌乐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对比研究》外,未见有价值的相关研究成果。

3 昌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

下面将从词形、词义两个方面对比昌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从而概括昌乐方言词汇的特点。

3.1 昌乐方言词汇的词形特点

方言间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为名异实同,用不同的名称来称呼相同的事物。同理比较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也是通过词形比较昌乐话与普通话中义同而形不同的词语,主要从音节数量、构词语素、造词方式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音节数量

(1)昌乐方言中有些单音节词,普通话书面语中表现为双音节。

昌乐话 普通话

村/庄 村庄

表 手表

这类词语中,有些词汇有共同语素,如“表(手表)、集(集市)、哥(哥哥)”,此类词汇多为名词,保留词的核心,其中昌乐话中的亲属称谓语极少用重叠;有些词汇没有共同语素,如“屋(房子)”。

(2)昌乐方言中有些双音节词对应在普通话中是单音节词

昌乐话 普通话

长虫 蛇

饥困 饿

昌乐方言中此类词语数量并不多,主要是一些名词和少部分动词、形容词。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昌乐话中的这类双音节词比普通画中的双音节词更具形象性、更生动,如“长虫”表现出蛇长、类虫的特点;“饥困(饿)”表现了人在饥饿后的状态。

(3)昌乐方言中的多音节词对应在普通话中是双音节词

昌乐话 普通话

扎腰带子 腰带

哱拉盖儿 膝盖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昌乐话中的多音节词对应普通话中多音节词的现象还是非常多的,其中几乎都是名词,极少数其他词,如动词“把瞎话(说谎)、长噶扎(结痂)”。昌乐话中的多音节词有些运用了修辞手法,比普通话中的双音节词更形象,如“扫帚星(彗星)、臭大姐(椿象)、”等;有些在普通话基础上加了补充成分,使意义更加清晰,如“扎腰带子(腰带)、半山腰(山腰)”等;有的昌乐话中的多音节词比普通话的双音节词多加了词缀,如“家嗔子(麻雀)、今们儿(今天)”等。

2、构词语素

构词语素的差异主要包括语素选择的差异、语素顺序的差异和语素重叠的差异。

(1)语素选择的差异

对于同一事物、动作及状态,昌乐话与普通话选择不同的语素来表达,就形成了语素选择的差异。其中包括两种情况:语素完全不同和语素部分不同。

1)在音节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昌乐话中有一些词语的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

昌乐话 普通话

扁嘴 鸭子

果子 花生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昌乐方言中选择单音节语素的这类词主要是动词,如“上、拽、拉”等,也有少量名词,如“碳”。此类词语中昌乐方言中双音节词所占比例较大,主要是名词,如“吃头、喀拉、果子、后横”。

2)在音节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昌乐话中有一些词语的语素与普通话不完全相同。

昌乐话 普通话

夜猫子 猫头鹰

电棒子 手电筒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在实际应用中,昌乐方言中这一类词语还是名词居多,如“豆枕、担杖、后日”等;动词所占比例有所增加,如“趄下、散学”等。

3)还有一类是昌乐话与普通话“词化”与否的差异。

昌乐话 普通话

上坡 到田地里干活

老婆嘴 爱搬弄是非、背后议论人的人

迂磨 做事不爽快、慢

以上词语在昌乐人的日常生活对话中广泛应用,这部分中形容词和动词居多,用最简洁生动的语言,替代原本冗长的表述,形象诙谐。这也是昌乐的特色,是昌乐智慧的结晶。

(2)语素顺序的差异

周一民在研究北京话的词汇时,将“把普通话里的某个双音节词倒过个儿来的方言词叫做逆序词”,此类词在昌乐话中并不多,但既然存在便有意义,所以也不能忽视。

昌乐话 普通话

弟兄 兄弟

倒颠 颠倒

昌乐话与普通话的语素相同,意义虽相近却并不完全相同,昌乐话中的“难为”,既有“为难”的意思,还包含着一种人的主观心理状态,这是普通话中所不具备的。

(3)语素重叠的差异

1)昌乐方言中有些词语为单音节“A”式,普通话中为“AA”式。

昌乐话 普通话

舅 舅舅

叔 叔叔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昌乐方言词中此类词语主要是亲属称谓语。

2)昌乐方言中有些词语是“AA”式,而普通话中为“BA”或“AB”式。

昌乐话 普通话

叨叨 唠叨

吵吵 吵架

3)昌乐方言中“AA子”或“AA儿”式对应普通话中表示“每A”。

昌乐话 普通话

回回儿 每回

天天儿 每天

4)昌乐方言中的某些形容词的重叠式“ABB”,普通话表示“很A”。

昌乐话 普通话

黏糊糊 很黏

黑乎乎 很黑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昌乐方言词汇中重叠式的运用加强了实际日常用语的形象性,更符合口语的实用性需求。

3、造词方式

李如龙认为:“汉语方言间的词汇差异最大的表现就在于采用什么语素、如何合成来表示客观事物的种种观念的。这就是狭义的‘造词法’的不同”,并将方言词汇的造词法划分为“说明体”和“描述体”。“说明体”是对事物的要素、结构或者功能、效果的概括。“描述体”是对事物的状态、情貌、性质等方面所做的概括。

(1)说明体

昌乐话 普通话

糊噶扎 锅巴

剃头的 理发师

“糊噶扎”是从事物的要素来命名的;“剃头的”、“擦脸布子”、“饭屋”是根据事物的功能进行命名的;“排场”常用来形容男青年长相漂亮,是从效果来命名的。

(2)描述体

昌乐话 普通话

锅腰子 驼背

扫帚星 彗星

“锅腰子”、“扁嘴”、“扫帚星”是根据事物的形状命名的;“呱呱子”、“呱啦”则是根据事物的声音命名的。

说明体和描述体的造词方式较之普通话的造词方式,更生动、便于大众的理解和表达,同时也便于形象记忆。

3.2 昌乐方言的词义特点

词义指的是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即词的内容。

1、词汇意义

(1)词义扩大

与普通话相比,昌乐话的有些词语义项多。

哑巴:①指因生理缺陷或疾病而无法说话的人。②指不爱说话的小孩。普通话只有①

鼻子:昌乐话①身体器官之一②鼻涕;普通话只有①

石榴:昌乐话①石榴②山楂;普通话只有①

(2)词义缩小

与普通话相比,昌乐话的有些词语义项减少。

肉:昌乐话指猪肉;普通话指各种动物的肉

绝户:昌乐话指没有男孩的人或人;普通话指没有后代的人或人家。

上述的三个例子都属于特指义,是普通话词义外延的缩小。

(3)词义转移

媒:昌乐话指炭;普通话指木炭的通称

扔:昌乐话指撇;普通话指笔画的一种

有些义项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如“炭”、“地下”;有些义项与普通话截然不同,如“撇”。

2、语法意义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析,即词的职务和词的组合能力。

(1)词的职务

老:普通话形容词;昌乐话形容词;动词(死亡)

面:普通话名词;昌乐话名词;形容词(形容口感绵软)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昌乐话中的这类词语充当语法成分的能力要强,适用语境也多,用途更为广泛。

(2)词的组合能力

昌乐话中有些词语的搭配范围与普通话有差异。

“买”:在普通话中可以搭配任何所购之物,但是,在昌乐话中“买”则因物品种类不同而被其他字代替,如:“买肉”对应的昌乐话为“割肉”;“买布”—“扯布”;“买油”—“打油”;“买药”—“拿药”。

结语

本文通过对词形、词义两个方面的对比可以较为清晰的看出昌乐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的一定差异,并希望本文能为昌乐方言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赵方杰、赵素君:《昌乐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对比研究》。

[2] 钱曾怡:《山东方言研究》,齐鲁书社,2002。

[3] 李如龙:《汉语方言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 袁家烨:《汉语方言概要》,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5] 邵娟:《枣庄方言词汇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滕祖爱(1991.05-),女,汉族,山东潍坊昌乐人,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H172

A

1672-5832(2016)04-0294-02

猜你喜欢

语素音节词义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拼拼 读读 写写
看音节说句子
再谈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