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军其人其画
2016-12-05苏新平
文 苏新平
王少军其人其画
文 苏新平
Wang Shaojun and His Painting
《慧》 王少军 玻璃钢 57cm×33cm×40cm 2007年
《念空》 王少军 玻璃钢 49cm×37cm×24cm 2007年
少军的写实功底十分扎实,从早期创作的《食为天》雕塑作品就可见一斑,然而他没有满足于此。近十几年来,他的兴趣逐渐转向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个人语言探索,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展开实践,创作出一系列语言迥异、风格鲜明的雕塑作品。例如《抱鸡的人》《通灵者》《窗》和《阅读者》等作品。从这一系列作品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气息,质朴、儒雅,甚至还带有些许幽默。作为旁观者和艺术家,在欣赏和赞赏之余,不免会有追问的念头产生,少军是个怎样品性的人,包括他的经历,他的心路历程,以及他的作品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我想一定有着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少军从小生活在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家庭,父亲是文化干部,母亲是文物工作者,所以他自幼接触了大量文物、古物以及国内一流文物修复和考古专家。耳闻目染以及长期熏陶下,让他对文物,尤其是各类文玩,产生了兴趣,也让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无以名状的情感。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有了收藏爱好,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还是收藏了许多传统文玩、砚台、小盂、笔筒、玉石以及沉香做的各种器物等等物件,而且把玩和佩戴小物件成为他日常不可或缺甚至成为身体不可分割的部分。正如他所言“把玩不仅仅是观赏,还有味道和触觉,带给我心灵的平静和精神的满足”。也因如此,让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的习惯,自足和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当然,也让他的艺术思考与实践受益,而且成了他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方式、方法的重要源泉。那么艺术家的性格以及日常爱好与他的艺术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这对于许多艺术家来讲可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一些艺术家来讲确实是问题,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艺术家的艺术与他本人是分离的,不过我个人认同“画如其人”的说法,并且总是会偏爱两者一致的艺术家。少军就是这样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与他这个人有着一致性,他的经历、经验以及他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状态与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不难感受到这样的一致性体现,也不难看到其思维逻辑与艺术语言转换所呈现出的明显痕迹和线索性。也许正是由于他对于日常性所思所想和所见所为价值、作用的认识,让他在艺术观念和语言方式、方法的思考和实验中有了自信、自觉,同时也让他进入了自足和自由的艺术家状态之中。如果说他的早期作品如《食为天》还处于学习、模仿甚至迎合某些思潮和潮流的阶段的话,那么后期的作品,如《通灵者》《阅读》和《抱鸡的人》等作品已经摆脱了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实现了自我超越并进入自我循环和自圆其说的艺术家状态。
《通灵者》 王少军 玻璃钢 25cm×96cm×82cm 2008年
《视界》 王少军 玻璃钢 20cm×33cm×55cm 2008年
也许是性格原因,也许是生活态度所致,少军很少抛头露面,也少有作品展出,尽管他从艺几十年,作品数量并不算少,正因如此,少军总是给人以独来独往,甚至是有意回避什么的印象。接触多了,了解深了,对他的认识会发生改变,其实他有着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敏感、热情和儒雅的一面。了解了他这个人,也就理解了他的艺术。我始终认为,看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如果只看结果,很容易停留于表面,只有对作品背后的艺术家有所认识,才可能理解其作品的内核。在我看来艺术作品独特性的体现,一定是来源于艺术家独特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当然也包括艺术观念形成以及艺术语言方式、方法独特性的思考和实验的路径。从这个角度讲,少军的艺术与他这个人是一致的,了解了他这个人,也就不难读懂他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为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风格样式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他这个人的与众不同。
组稿/赵小来 责编/赵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