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2016-12-05
201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的危机
高士明
山水画家所欲完成的自然是造化世界,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山川。中国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是造化并非一山一水,亦非万物之集合。师法造化就是得万物生成变化之机枢,所以中国文人画家与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关系不是模仿,而是起兴。起兴是在时、机之中由一物一景引发感怀兴致,世界与人的共在关系由此情激荡而出。所以此时所说的世界,既非寻常实证科学所欲观察的自然世界,亦非知识论者所谓认知对象,而是“造化”,是浑然天地。
在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中,宗炳就明确提出“含道映物,澄怀味象”,这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相亲相近之感通冥契。这是一种“畅神”,来自面对山水时所生发的神思。这是圣人之“游”与味象之“乐”。同时,与这种“游”“乐”相匹配的,就不是对象化的观察与描摹,甚至也不是石涛所谓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不是惨淡经营的“造境”,而是一种莫名的合契。
山水画或者更宽广的山水艺术,承载的是我们的世界经验,这是一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在现代性的进程中,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思想上说,文人所表述的山水世界已经被彻底扰乱以至于粉碎了。山水画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因而它也就彻底丧失了其 “世界观意义”。
古人画山水,多为记游,以作未来追忆之载体。山水画“类之成巧”,是把山川形势纳于画面之中,由是,观画者得以如亲临山水般面对“山水景象”,产生观画者心灵与山水趣灵之间的“应会感神”。
中国早期山水画论大都讲求玄对山水,悦于画卷,二者共生同构,相契相合。山水画是一种回忆,画家并非直接对景记实,而是凭借回忆而作画,记回忆之踪迹,使记忆成形显像。而观者观画之时也同样经历一次回忆,在书斋中卧游八方,借助图画追想游历山水之中的经验,于书斋之中领略山川之回响。作画是回忆,观画也是回忆,一种使回忆可视化,另外一种则令回忆现实化,或者说情境化;前者将造化拢聚于图画,后者却沿着图画回返造化。
古人观画,画卷是追想山水之中介;后人观画,则是以真山水之经验为中介以求对画意之了然。而今日艺术家,则无时不以艺术创作自律,动辄以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自诩,距山水之道远矣。
近世之“山水危机”绝不只是山水画的危机,而是山水之危机。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这种危机,山水画界提出了诸种方案,中体西用者有之,中西调和者有之,抱残守缺者有之……在百年后看来,山水之危机实是中国现代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不仅意味着传统自然观的失落,也意味着历史观的破碎。“云屋去来天峔客,一肩明月旧山河”,今天,这旧时月色已遥不可及。在二十世纪的山水画面上所呈现的,是文明冲突中山河的破碎与扰乱,是一个符号与意象的乱世。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山水经验与我们的感受力虽然已日渐衰微,却并非不可挽回。我相信,要在当下重新点亮山水之世界经验,并非通过所谓回到传统的桃花源,于滔滔逝水中寻找记忆的刻度,更不应以所谓文化基因自欺欺人,我们得在当下的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在与现成经验的斗争中重新发明。在这个意义上,一切传统的继承都是重新发明。
(选自201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是画家面对自然美景产生了感触与兴趣的神思与契合,是一种山水经验,而不是对自然山水的单纯描摹和模仿。
B.山水画是一门最能够体现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艺术,它承载的是绘画者的世界经验,不是由各种绘画图式构成的没有生命的山川形貌。
C.就山水画而言,作画和观画都是对山水的回忆,都能使回忆可视化、现实化或情境化,将自然表现于图画,沿图画返回自然。
D.今日艺术家时刻以艺术创作来要求自己,过于看重绘画的技法,而忽视乃至无视凝聚在画作里的山水经验与审美感受,因而远离了山水之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山水画家所要表现的自然,既非科学观察的自然世界,也非画家搜肠刮肚虚构出来的“造境”,或者知识论者所谓的认知对象,而是熔铸画家山水经验的“造化”。
B.中国山水画论都讲求“玄对山水,悦于画卷,二者共生同构,相契相合”,即画家凭借回忆而作画,而观者依据图画追想游历山水的经验体会。
C.近现代的“山水危机”不只是山水画的危机,而是山水的危机,文明进程中山水景观受到污染破坏,反映在绘画里便缺失了传统的自然观与历史观。
D.由于当下山水画只是一种特定的题材,一种风格样式,一种艺术史上的现成品,所以它就彻底丧失了其“世界观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画山水,主要是记游,把山川形势纳于画面之中,而观画者则身临其境般欣赏“山水景象”,产生心灵与山水之间心领神会的愉悦感。
B.现代山水画家动辄谈笔墨技巧与视觉冲击,而文人所表述的山水世界因受现代化的影响已被彻底扰乱甚至粉碎了,于是出现山水画的危机。
C.在中国近代史上,山水画界所提出的“中体西用”“中西调和”或“坚守传统”等各种方案都不是解决“山水危机”的好办法。
D.我们只有在当下处境中重新学习,重新发掘,在对山水画界传统的必要扬弃中重新发明,才能重新点亮山水的世界经验,从而扭转山水危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追风筝的人
【美】卡勒德·胡赛尼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若有风筝被割断,那些孩子就拼命地追逐那个随风飘扬的风筝。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我的助手——兼仆人与朋友——是哈桑。
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距比赛还有四天,爸爸对我说:“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比赛!”爸爸随口一说,却在我脑海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好办法!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
街上新霁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哈桑和我走出锻铁大门时,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街上,风筝斗士们在做最后的准备。街道上传来欢声笑语,各处屋顶挤满了看客。我朝自家的屋顶看去,爸爸挥挥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还是跟哈桑打招呼。
“我们得开始了。”哈桑说。
突然间我想放弃,爸爸在屋顶上看着我,他的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
“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我说。
“今天是个好日子。”哈桑说。
我试图让目光离开我们家的屋顶。哈桑上前一步,低声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哈桑一眼看穿我。
“没有鬼怪。”我低声说,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觉得好受些。
不到一分钟,我的风筝扶摇直上。一个钟头后,空中已经挂着至少四十只风筝,如同纸制的鲨鱼,巡游搜猎食物。寒冷的微风吹过我的头发。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已被线割得鲜血淋漓。第一批被挫败的风筝断了线,散落在临近的街区,给追风筝的人带来奖赏。
我偷眼望向爸爸,寻思他眼下在想些什么。风筝纷纷坠下,而我的仍在翱翔。我的双眼不时瞟向爸爸,紧紧盯着他的羊毛衫。
下午三点,阴云密布,太阳躲在它们后面,影子开始拉长。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的是其中之一。我双腿发痛,脖子僵硬。但看到风筝一只只掉落,心里的希望一点点增大。
一只蓝风筝在过去那个钟头里大开杀戒。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血的手拉着的线。人们纷纷顿足尖叫:“干掉它!干掉它!”爸爸会不会也在欢呼呢?但我所能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
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干掉它!干掉它!”的欢呼声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角斗士高喊:“杀啊!杀啊!”
“快赢了,阿米尔少爷,快赢了!”哈桑兴奋得直喘气。那一刻来临了,我合上双眼,松开拉线的手。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把我的手指割开一个创口,接着……
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赢了!我看到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拳挥舞,高声欢呼。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
“安拉保佑,我们等会儿再庆祝吧。现在,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哈桑撒腿就跑。
“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他踢起阵阵雪花,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突然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
我收回风筝后,寻找每条通道都没发现哈桑的踪迹。我正担心时,天就快黑了。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声响,这是一条僻静的死胡同。只见哈桑站在末端,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在他身后,摆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
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我觉得自己无法呼吸。他们逼近哈桑。
“把风筝给我!”其中一个挥舞着拳头。
哈桑的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说:“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
“你这个白痴!把风筝给我们。”
哈桑弯腰捡起一块石头。他们一愣,退后一步。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
哈桑高举那只抓着石头的手。
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但我没有,我浑身麻木。
他们动手了,哈桑扔出石块,击中了其中一个的额头。他们一拥而上……
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眼角流淌下来。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我回到空无一人的市场,斜倚在一家小店铺紧闭的门前。
十五分钟后,哈桑回来了,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
“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
(选自《追风筝的人》,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通过记述阿富汗冬日斗风筝比赛的传统风俗,生动地表现了阿富汗人们勇敢好斗的精神,而这也正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
B.小说写得波澜起伏,情节的高潮是哈桑保护追回的风筝,这部分不仅照应标题,更能突出阿米尔与哈桑两人不同的性格特点。
C.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成功刻画了哈桑的形象,特别是“为你,千千万万遍”这一个性化语言,有力地揭示了哈桑的感人品格。
D.小说最后一段中 “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一句,采用比拟与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我”再次面对哈桑时的复杂心情。
E.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叙述,不仅向读者真实生动地展现了阿富汗浓郁的异域风情,而且深刻揭示了家庭、友情、人性的丰富内涵。
5.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 “风筝”的丰富内涵,并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钱令希:力学泰斗
啸傲泾是一条甚至在无锡的地图上都不容易找到印记的小河流,但啸傲泾北岸的钱氏家族在20世纪以来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培养出了6位院士。一时间,啸傲泾流域的镇子——鸿声里和祖祖辈辈久居于此的钱氏一族被传为佳话。这6位院士中有两位是同出一门,其中一位便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教育家钱令希院士。
1916年,钱令希降生在古朴的钱家大院。世代秉承书香,加之父兄的严格督学,钱令希轻松度过小学阶段。11岁时他跳过初中直接考入上海中法国立工学院高中。1936年9月,钱令希又以土木工程科第一名的成绩大学毕业,并由“庚子赔款”公费派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留学两年,钱令希如饥似渴地学习土建、机械、电机等专业知识,毕业时获得“最优等土木工程师”的称号。导师希望他留在比利时,许多工程与研究机构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而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第二年,钱令希坚信“国家挨打,在于科学落后。爱国,要从发展科学做起”,一拿到毕业证书就毅然归国,踏上了科学救国之路。
1938—1951年,钱令希先后在昆明、云南、贵阳、浙江的施工现场或大学任职,科研与教学事业如日中天。1948年,钱令希的重要论文《悬索桥的近似分析》在美国《土木工程学报》上发表,引起了全世界力学界的震动,并因此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结构力学的“莫采夫奖”(因中美发生战争而未领)。1952年1月,钱令希举家迁往大连,创建了工程力学系和工程力学研究所,组建了一支教学与科研并重的骨干梯队。在随后的岁月里,他将结构力学理论成功应用于桥梁、船舶等结构工程的大型计算中。“中国结构力学之父”的称号就是对钱令希长期致力于倡导和引领国内计算结构力学和结构优化设计的最好赞誉。
1972年,中国科学院召开了力学规划设想座谈会,钱令希倡导要发展“计算力学”,随后组建小分队去上海“开门办学”。这支小分队由当时的青年教师钟万勰(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领队。在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和市政工程设计院的帮助下,小分队争取到了每天屈指可数的上机操作机会,并克服重重困难将计算力学的研究工作发展到了可以实际应用的阶段,编制出一个个愈发复杂的程序,高效而实用地解决了很多工程计算问题,应用计算机逐渐波及全国,就这样举起了中国计算力学起步的第一面大旗。钱令希鼓励小分队返校后继续计算力学的研究工作,并把在上海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本科教学中,使一批密切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力学讲义和教科书陆续问世。
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是钱令希学术事业的收获期,也是他生命中的黄金期。他论证了余能的变分不仅可以表达结构的变形协调,并且不受物体虎克定律的限制。1950年,阐述了相关理论成果的论文在 《中国科学》上发表,为我国变分原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奠定了钱令希成为力学大师的基础。在如今的桥梁结构计算中,由钱令希先生奠基的“变分法原理”和“有限元理论”仍旧被高频应用着。
毋庸置疑,开创我国对力学变分理论研究的先河,是钱令希科学家生涯中得意的作品之一,而在教育领域,钱令希收获了更多的满意之作。他在浙江大学开设了高等结构力学课,只有胡海昌和潘家铮两人选修。然而这并不影响钱令希的教学热情,他索性把上课改成了形象生动、充满启发性的座谈。这样的做法与当时中国“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风格迥异,对师生三人来说都是精神享受。1980年,胡海昌和潘家铮双双被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后改为中科院院士),并在各自领域里取得了璀璨的成果。
钱令希一生追求简单纯朴,从生活点滴,到60年如一日的科教事业,无不体现着他化繁为简的神奇智慧。简单和乐观也是钱令希一贯的生活态度,有人询问他健康长寿的秘诀,他就编写了《四乐歌》来回答:“工作奉献求乐、处事助人为乐、生活知足常乐、休闲自得其乐。”
2009年4月20日,钱令希病逝。他虽然走了,但他遍及天下的英才和蓬勃发展的事业却永远留在了人间。高高悬挂的挽联是钱令希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力学泰斗,自幼立志报国,知行并重,造桥、筑坝、建港,引领计算力学,誉满神州;一代宗师,毕生教书育人,慧眼独具,爱才、识才、育才,赢得桃李满园,天下芬芳。
【相关链接】
①钱令希(1921.7.16~2009.4.20),一生视“才”如命,赤胆忠心,作丝成茧,满怀壮志报国门。他不仅是著名力学家和教育家,还是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人民网)
②“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兴学育才则国盛。”
(《钱氏家训》)
7.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不仅介绍了钱氏家族近百年间人才辈出、书香馥郁的良好家风,而且记录了钱令希一生视“才”如命、赤胆忠心的感人事迹。
B.钱令希曾因抗日战争爆发毅然终止比利时的留学而返回祖国,后又因抗美援朝战争而主动放弃领取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结构力学的“莫采夫奖”。
C.1972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力学规划设想座谈会,讨论钱令希发展“计算力学”的倡议,随后组建小分队去上海 “开门办学”,并取得不菲成绩。
D.钱令希秉承世代书香,毕生努力践行《钱氏家训》,为天下谋福利,终成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著名力学家和教育家。
E.“人生四乐”是钱令希的生活写照和健康秘诀,从生活点滴到60年如一日的科教事业,无不体现着他化繁为简的神奇智慧和人生态度。
8.本文开头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9.钱令希身上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仁美,深州人。开宝中关南李汉超选备给使屡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其功隶殿前班过祗候库,太祖问其力能负钱几许,仁美曰:“臣可胜七八万。”太祖曰:“可惜压死。”止命负四万五千,因赐之。稍迁右班都知、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军头,戍环州。时牛耶泥族累岁为寇,仁美与陈德玄、宋思恭往击之,斩首三千级,获牛羊三百余,发戎族囷窖以饷师。至道初,石昌牛耶泥族复叛,德玄令仁美提兵抚缉之。仁美谓石昌镇主和文显曰:“此贼不除,边患未弭。”因厚设肴酒,召酋长二十八人缚送州狱,_自是诸族_慑_畏。二年,又与马绍忠、白守荣、田绍斌部刍粮趣清远军,仁美为先锋。至岐子平,与虏角,走之。明日,又战于浦洛河,自巳至戌,战数十合,进壁乾河。绍忠、守荣皆败走,绍斌退止浦洛,独仁美所部不满三千,身中八创,护刍粮、官吏直抵清远。绍斌继至,深叹其勇干,表上其功。时运粮民道路被伤者相继,仁美领徒援护,悉抵环州。补澶州龙卫军都虞候。召见,会令诸军射,仁美自陈筋力未衰,愿对殿廷发二矢,上许之。既而前奏曰:“臣老于戎门,多戍外郡,罕曾入觐京阙。前后征行,体被三十余创,今日得对万乘,千载之幸。傥或备员宿卫,立殿庭下一日足矣。”上顾傅潜而笑,潜亦称其武干,力留,补马步军副都军头。累迁龙卫军都指挥使、领顺州刺史,复屯镇、定。时州有亡命卒聚盗,剽村闾为患,王超委仁美招捕。仁美选勇敢卒,诈亡命趣贼所,得其要领,即自往谕以祸福,留贼中一日。超忽失仁美,求之甚急。诘旦,仁美至,具道其事,乃出库钱付仁美为赏。不数日,贼悉降,凡得二百余人,以隶军籍。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宝中关南/李汉超选备给/使屡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其功/隶殿前班/
B.开宝中/关南李汉超选备给/使屡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其功/隶殿前班/
C.开宝中关南/李汉超选备给使/屡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其功/隶殿前班/
D.开宝中/关南李汉超选备给使/屡捕获契丹谍者/从汉超战于西嘉山/身中重创/补队长/汉超上其功/隶殿前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稍迁,意思是“两次升迁担任某职”;累迁,则指“多次升迁担任某职”。
B.表,给皇帝上的奏章。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C.补,官有缺位,选员补充。如,补官(补授官职)、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
D.领,兼任。如“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仁美从军征战,屡次建有功劳。被选为备给使时,多次抓获契丹的间谍;参加西嘉山战斗时,他英勇善战,身负重伤,被补任队长。
B.周仁美勇武有才,深得大臣喜爱。李汉超、田绍斌、傅潜等都先后夸赞过他的功劳和才干,向朝廷上表举荐他或当面向皇上推荐他。
C.周仁美贪慕名利,常有非分愿望。经过祗候库时,太祖问他能背多少钱,他说七八万;入觐京阙时,他向皇上要求留在朝中宿卫,哪怕呆上一天也好。
D.周仁美恪尽职守,维护一方平安。无论是平定叛乱,还是护送运粮,或者招捕盗贼,他都能随机应变,机智勇敢,完满完成各项任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因厚设肴酒,召酋长二十八人缚送州狱,自是诸族慑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明日,又战于浦洛河,自巳至戌,战数十合,进壁乾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开愁歌
李贺
秋风吹地百草干, 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①,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②,临歧③击剑生铜吼。
旗亭④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⑤。
壶中唤天云不开, 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⑥。
【注】①李贺21岁应河南府试,初试告捷,不料因“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②飞鹑(chún):形容衣衫褴褛。马如狗:形容马极瘦小。③临歧:面临岔路。④旗亭:此指酒肆。⑤贳(shì):赊欠。宜阳:地名,即福昌县,在今河南省。⑥填豗(huī):豗,相击。 填豗,就是填塞心胸的意思。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四句借景抒情,由秋风萧瑟、晚寒袭人而引发悲秋之情,并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化实为虚,表达了诗人志不得伸的伤痛。
B.五至八句,运用细节描写手法,极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苦况。“衣如飞鹑马如狗”用夸张手法写其衣着和坐骑,笔墨清新,形象突出。
C.“壶中……”两句直抒胸臆,写诗人醉后呼天,天也不应,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诗人忧心如焚,痛苦、绝望已达极点。
D.最后两句,写店家对“我”的好心劝慰,将叙事与议论有机结合,既照应诗歌标题“开愁”二字,更表达了诗人的悲伤、苦闷之情。
E.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叙写,虽一波三折,却意脉连贯,一气呵成,笔调豪放,意境苍凉,可谓唐代古体诗歌中的绝唱之一。
15.钱钟书称赞本诗为“眉疏目爽之作”。请简要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轨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庄子《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溟的鹏鸟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2分)
⑵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两句,以质问的语气谴责了秦统治者奢靡而不知怜惜的行为。(1分)
⑶辛弃疾在其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词人的报国情怀和雄心壮志。(2分)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作为一个创新性的舞台剧,具有唯美气质的青春版《牡丹亭》没有昙花一现,和制作上的精益求精、细致打磨有直接关系。
②2016年中秋、国庆两节将至,中纪委监察部发出通知,对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南辕北辙的党员干部一律从严查处,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③揭开“牌桌腐败”的面纱,人们惊奇发现:老板输得“心甘情愿”,干部赢得“心安理得”,权与利的交换在你我心照不宣中悄然完成。
④美国虽不会认为部署 “萨德”就可以逸待劳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但出于一己之私利考量,美国还是选择了把朝鲜核实验这个借口“用好”“用足”。
⑤品尝之后,你会觉得重庆武隆获评“中国豆腐干之乡”名不虚传,也会觉得“羊角豆干”传统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实至名归。
⑥正所谓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就会先天不足,无异于饮鸩止渴。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任何一位人民教师,心中都应时常追问自己“为何而教”,无时无刻都要不忘初心,把当好学生“引路人”作为职业追求。
B.北京市密云区在养殖专业合作社试点鱼塘种菜,既可以在水面上收获蔬菜,还可以减少水中的氨氮含量,使鱼虾生长更好。
C.天宫二号载荷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后,将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和大气海洋环境观测的水平,为我们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预报。
D.中俄两国参演部队秉持历次海上联合演习的合作精神,进一步突出了演习的实战化、信息化、规范化,有力推动了两国海军的务实合作水平和联合行动能力。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21.下面是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效能关系示意图,请把这幅图的内容转述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10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 分)
砍柴的与放羊的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供稿:江西临川一中 饶礼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