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419份住院病历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分析
2016-12-05魏菊红
魏菊红,陆 益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常熟 215500)
3 419份住院病历中药注射剂应用合理性分析
魏菊红*,陆 益
(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 常熟 215500)
目的:了解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为促进临床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对我院2015年住院病历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共调查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历3 419份,其中不合理用药病历747份,不合理用药率为21.85%。但对各月而言,合理用药率逐步上升,从1月的63.33%(190/300)升高至12月的90.83%(307/338)。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与用量不适宜等。结论:临床医师应加强对中医传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范用药;药师应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加强处方审核;建立考核机制,促进处方点评与综合干预模式的长期运行,全方位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 住院患者; 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剂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依据,采用现代技术和方法,将药材提取、纯化后制成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1]。由于其克服了传统中药起效慢、作用迟缓、生物利用度低等不足之处[2],故在临床上的使用日益广泛。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加之临床使用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其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增多,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3]。本调查对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调查数据来源于2015年1—12月我院各病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统计患者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药品名称、用药途径、剂量、疗程、溶剂、用法、频次等。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试行)》等法规要求及相关药品说明书,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点评分析,评价其用药合理性。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我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历3 419份,其中男性患者1 855例,女性患者1 564例;年龄1~97岁,平均(62.37±17.49)岁;住院时间1~21 d,平均(4.87±3.21)d。
2.2 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率
3 419份中药注射剂病历中,不合理用药病历747份,不合理用药率为21.85%,见表1。
表1 2015年1—12月我院住院病历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情况
2.3 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类型分布
747份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病历中,联合用药不适宜居首位,其次为用法与用量不适宜,再次为适应证选择不适宜,见表2。
表2 2015年我院住院病历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类型分布
注:*疗程偏长
Note:*long course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 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率逐步上升,从2015年1月的63.33%升高至12月的90.83%。但有些不合理用药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为联合用药不适宜、用法与用量不适宜等。
3.1 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
《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试行)》指出,中药注射剂中的主要成分与化学药作用相似,联合用药后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耐受力,会引起不良反应[4]。目前,较常见的多见多为活血化瘀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应用[5]。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为中药制剂,具有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氧化等作用[6],临床上适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活血、化瘀、通脉的功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为化学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可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稠度等[7],这2种药物的药理作用相似,且丹参素是丹参中的水溶性有效成分[8],与丹参多酚酸盐同为丹参制剂,存在重复用药的嫌疑,易引起不良反应。目前,我院还存在中药注射剂与化学药混合配伍的情况。《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表明,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化学药注射剂联合应用,应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果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两者分开使用,谨慎考虑2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如中间有间隔液,需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严禁混合配伍[9]。本调查中发现醒脑静注射液20 ml与氯化钾注射液10 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同瓶滴注的问题,显然不合理。
3.2 溶剂选择不当
本调查中可见,溶剂选择不当的问题也较普遍,如某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正常,否认糖尿病史,为调节免疫功能使用参麦注射液100 ml,加入转化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研究结果表明,参麦注射液偏酸性[10],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也可直接滴注;转化糖注射液为糖尿病患者的能量补充剂,也可作药物稀释剂[11],但该患者血糖无异常,故以此替代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剂理由不充分,为用药不合理。又如某患者(血糖异常)使用华蟾素注射液抗肿瘤治疗,医嘱为华蟾素注射液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其说明书规定,华蟾素注射液需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稀释后缓慢滴注,1次10~20 ml,1日1次[12]。此案例说明:(1)溶剂选择不当,因患者血糖异常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欠缺合理性,该药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容易发生盐析,从而产生一些肉眼看不到的不溶性物质[13]。(2)单次用量30 ml,剂量偏大,导致药物浓度偏高,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发冷、发热现象或局部刺激感、静脉炎等不良反应。
3.3 适应证选择不适宜
本调查中发现,适应证选择不适宜183例,占不合理用药的24.50%。如血栓通注射液多用于尿路感染患者,而其主要功能为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瘀血阻络、中风偏瘫等症[14],无资料显示患者有尿路感染等相关病症,且并无其他并发症,故处方药品与临床诊断不符。又如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功能,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症,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用于视神经视网膜炎,此诊断与用药无关联性,故明显属于适应证选择不适宜。
综上所述,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逐年改善,但问题仍比较显著,针对以上问题,需逐步改善:(1)在处方点评的基础上建立中药注射剂使用考核机制,对医师滥用中药注射剂的处方行为起到约束作用。(2)开展传播中医传统理论知识的学术活动,促进临床遵循中医理论、辨证用药。从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功效,结合患者的舌脉征象,辨证分析用药,使中药应用逐步规范化、合理化[15]。(3)临床药师应面对面与医师直接沟通,并参与专家查房以及开展宣传及培训等有效途径,参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管理,并加强处方审核,全方位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1]李艳.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94-95.
[2]刘松青.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现状看《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必要性[J].中国药房,2009,20 (12):881-883.
[3]王志辉,陆宁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76-77.
[4]高开蓉.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4):65-66.
[5]姚冲,刘兵兵,黄馥菡,等.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4):203-208.
[6]张庆莉,胡如波,孔飞,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4种常见注射液的配伍禁忌[J].实用医药杂志,2015,32(5):451-452.
[7]周练军.参芎葡萄糖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9):1878.
[8]刘娟,刘颖.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7):15-17.
[9]丁灏.中西药配伍禁忌浅析[J].环球中医药,2015,8(S2):79.
[10] 李蔚梅,周红林,潘金霞.我院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管理成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70-71.
[11] 谢晓燕.44例转化糖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15,32(6):352-354,365.
[12] 钱峰.272例肿瘤住院患者华蟾素注射液使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3,25(2):158-159.
[13] 刘丽萍.22种中药注射剂复配溶媒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6):799-802.
[14] 王淑敏,刘建群,马桂芬,等.注射用血栓通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832-833.
[15] 李燕.辨证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7):152-153.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Ration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in 3 419 Inpatient Medical Records
WEI Juhong, LU Yi
(Dept.of Pharmacy, Changsh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uzhou University, Changshou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Jiangsu Changshu 2155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ration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njections in Changshou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TCM injections in clinic. METHODS: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CM injections in inpatient medical orders of our hospital in 2015 according to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RESULTS: 3 419 inpatient medical orders were investigated, of which 747 cases were irrational drug use, the irrational rate was 21.85%. However, the irrational rate was in a increase trend from 63.33%(190/300)in Jan. to 90.83%(307/338)in Dec.. Irrational drug use were mainly performed as inappropriate drug combination and improper usage and dosage. CONCLUSIONS: The clinicians are suppose to strengthen the theory of TCM knowledge, and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structions and standardized medication; meanwhile, 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should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with clinicians and strengthen the prescription audit; so as to establish evaluation mechanisms to promote prescription review and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ode of operation, and a full range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TCM injection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Inpatient; Rational drug use
R932;R969.3
A
1672-2124(2016)10-1395-03
2016-03-08)
*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527396942@qq.com
DOI 10.14009/j.issn.1672-2124.2016.1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