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画出想象想象出创新
2016-12-03徐芳
徐芳
儿童画无对错,学生与生俱来的想象力是最为珍贵且值得保护的。作为一年级的美术老师,笔者最大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有源源不断的艺术创意和个性化的绘画作品。
在本学期的一节美术课上,有一个学生问道:“老师,张三他画错了,他画的苹果是五颜六色的。他在随便画,我们画画可以随便画吗?”听到这个问题,想到了最近看到的一段话:“教师要信任学生、解放学生,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探索性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笔者在回答之前,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觉得我们画画是不是随便画的呢?”
学生回答完,笔者做了个安静的手势,然后说:“大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现象很好,你们很棒。老师认为画画表达了我们心中的想法和感情。举个例子,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画来表达我们开心的心情。当别人看到我们的画时,他们也可以体会到这种开心的心情。当你画一个苹果的时候,你可以发挥你的创意和想象把它拟人化,比如可以给苹果加个笑脸,这样老师就知道这幅画要表达的情感是快乐。这样讲,明白了吗?”学生们都开心地说:“明白了。”接着学生开心地继续自己的创作。这次的学生作品中,很多幅画都表达了学生自己的情感,创意无限,如《五颜六色的苹果》《苹果家族》等。
陶行知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作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来积极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作出各自不同的能够表达他们情感的作品。学生画画之前,适当地做些语言的启发,引导学生去想象,却很少做绘画上的指导,如这个东西应该画成什么形状,这个东西应该涂什么颜色。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现在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他们的作品需要的是主动想象、主观意识、个性表现和个性思维。在课上,会告诉他们要求是画苹果,而不是说一定要画一个红红的、圆圆的大苹果。大千世界,苹果本来就不都只是圆的,颜色也不只有红色,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根据他们的主观意识去创作,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能体现学生们的个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的绘画习惯,要求学生做到“三不”:每次的绘画作品不和美术书上的作品雷同,不和同学的作品雷同,不和自己过去的作品雷同。在硬性规定下,尽可能让所有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有创意的作品。一开始很多学生都觉得很困难,认为自己画不出有创意的作品,但经过不断的激励和鼓舞,他们慢慢地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大部分学生画出了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或有独特创意的绘画作品。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美术教育来说,想象比事实重要,主观比听话重要,创作比模仿重要,兴趣比方法重要,开心比成绩重要。
最近有一个绘画比赛,名字叫《我心中的网球》。学生们都意识到:想获奖就必须创新。那怎样才会与众不同呢?他们花了一周的时间做准备:和家长一起阅读有关网球的书籍,观看与网球有关的视频,和小伙伴们一起探讨,请教师给与参考意见。最后收到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比如两个机器人在打网球,旁边还为机器人贴心地备好了汽油,随时可以补充能量;有的把网球比赛的场地搬到了海洋中,一个小朋友和一只海豚在打网球;周围加油助威的有小朋友,还有很多大海中的鱼类“朋友”;还有的作品画的是地球人和外星人一起打网球,两个人分别在自己的星球上全力以赴,一决高下。学生们的无限创意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课上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符合他们个性特征的方式来画画,让学生在自由的、自然的状态下绘画,从而使绘画成为学生的一种表达方式,成为学生感兴趣并且富有吸引力的事情,而不只是一门学科。
学生的画完成后,教师还有一个重要工作:评价学生的画。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后,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就需要幽默的评价;要想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就需要富于感情的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表扬方式。对一些喜欢画画但画得不理想的学生,重在鼓励;对一些特别有想法的学生,重在引导;对一些画得不认真的学生,重在营造氛围。
对于低年级学生画的好坏,如果非要有一个评判标准的话,那么好的画就是指反映了他们的世界、情感的画,像不像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案,给学生创造自主体验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多让学生欣赏名家作品,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当然,上课的语言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启发学生,带动学生思考和想象,给学生营造一个发挥想象力的创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