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三要素

2016-12-03江娟媛江小毛

江西教育C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字美的

江娟媛 江小毛

语文课堂,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变、整合、重塑,如今,她又与高效并肩而行,无论怎样改变,也改变不了语文的本色。作为语文教师,在新的时代里,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要如何保持语文的本色美呢?我想应该具有以下三要素。

一、发掘语文的语言文字美

语文即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集合便是文本。中国的文字是无数个精灵,看似方正,但组合起来却个个灵动美妙。

1.发掘文字的内涵美。值得一提的当属我国的短语,它虽短短的三到八个字不等,但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例如“空城计”三字,学生可能看到的是“空”“城”“计”三个单个的汉字。老师却要看到当时的历史背景,看到诸葛亮的智慧与魄力;再如“高山流水”,学生可能看到的是一个故事,老师要看到古筝名曲所流淌的知音心灵相通的惺惺相惜之情。诸如此类的词语在汉语中数不胜数,在它们文字的面纱之下,总隐藏着智慧、哲理。这就是文字的内涵美。

2.发掘文字的律动美。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不论是现代文还是古诗文,都少不了文字的律动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1课《老人与海鸥》里面有一句这样的话:“海鸥随老人的节奏起起落落。”“起起落落”这个叠词平常不过,但 “起”“落”两个动词把海鸥飞起来吃食的动和海鸥落下去休息的的静谱成了乐曲一般,有节拍,有韵律,美感十足。让人不禁有跟随这个韵律打拍的欲望。

当然,律动十足的当属古诗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划上节拍线,两两合一,抑扬顿挫,让人立马想起钢琴演奏中黑白键在如笋的十指中起落的美感。

3.发掘文字的意境美。每当我们读古代名诗的时候,总觉得言简意赅、意味深长。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文字搭建的意境已经深深进入我们脑海中,印在心灵上。就说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只一个“宿”字就写出了月夜的宁静,一个“敲”字,把这种意境深远的静推向极致。朦胧的月光、入睡的鸟儿、晚归的僧人、平静的小池,似乎就在我们心上。

当然,美丽存在,还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能用心、用眼去发现,去挖掘,并引领我们的孩子一起发现美、感受美。

二、用美的语言搭建课堂

课堂有了美的文本,当然不能缺少教师美的语言。这里的语言包括授课过程中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

口头语言最美的应该算王崧舟老师,他字字诗情、句句画意。他总是能找到与课文感情基调相匹配的像诗一样的语言来充斥课堂,或抒情,或慷慨,或低沉,或兴奋,把课文的讲解当作流水潺潺梳理,学生跟着这股流水跑进语文的江河,闯进语文的汪洋大海。在这种美的熏陶之下,学生真要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地步。

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最丰富的是窦桂梅老师。记得在杭州听过她的一节读书活动课。即便是一节活动课,她依然十分投入。当讲到主人公的父母离婚,导致孩子为了见爸爸一面,在火车站等车而冻得瑟瑟发抖时,老师神色凝重,表情严肃,声音沙哑;当讲到孩子见到爸爸飞奔而去时,她立刻像个孩子一样,狂奔、呐喊,兴奋不已。这样的课堂还怕孩子不听吗?

我们既是文本的读者,也是课堂的导演,我们的课堂语言在追求美的同时,一定要与文本的感情基调相符,简要但不简单,精练但不精简,再配上肢体和表情语言,一切就会浑然天成。

三、用美的朗读感染学生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朗读课文的能力是教学语文的重要本领。如果说前两点是课前的磨刀,这一点就是砍柴了。通过什么方式来告诉学生你发现的文本美?那就是读。通过朗读,告诉学生你的感受,学生才能跟随老师的步伐,才能领略到文字的情感、意境,遂与老师产生共鸣,课堂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

怎样才算美的朗读呢?首先一点得字正腔圆,所以想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就要过普通话关。这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又逼着我们语文老师得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了。其次就是能读出文本的感情,能引人哭,能逗人笑。最后就要读出文字的韵味,能带领学生坐文字飞船上青天,能拉着他们乘文字舰船下五洋,让文字的味道弥漫课堂。

朗读是文本、老师、学生思想交流的桥梁,只有老师有了这项本领,才能教会孩子们这项本领,只有老师这项本领强了,学生的这项本领才能强。强强联手,才能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如果说汉语的美丽给了语文课堂姣好的面庞,那教师的语言美就勾勒了她玲珑的身段,而朗读的美则给了她清澈、灵动的双眸。所以说,真正的语文课堂就是一位曼妙的女子,浑身透着美感。尽管语文课堂一改再改,但我相信,只要老师具备了这三个要素,我们的课堂将永远焕发青春与活力。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字美的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