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自由还给教育

2016-12-03张振芳

江西教育B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李希贵金字塔美丽

张振芳

在这细雨霏霏的夜晚,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一杯清茶,一本好书,给了我最舒心的问候。轻轻翻阅,又轻轻合起,书里那些简单而朴实的道理在我心里泛起层层涟漪。《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李希贵先生给我们年轻教师的宝贵建议。一位教育家用玲珑剔透的字眼,给我们熬了一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一位温暖的教师用关爱和宽容的教育理念锻造了多少美丽的人生。

通读全书,贯穿其间的精髓,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字:自由!自由精神的建立和发展,从书籍的开篇部分就开始体现了,而且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楔子部分,李希贵先生说起他的家庭,他受到的启蒙教育,以及他的成长历程。在这字里行间,我看到了李希贵先生人生的厚度和宽度与小时候的积淀不无关系。在“不是教育的教育”中,作者提起了他那爱书的爷爷、勤劳的母亲、宽厚的父亲,正是不懂教育的他们,用勤劳、善良、宽厚的品格为他的人生铺下了厚实的土壤,供他自由生长,最后结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美丽果实。“不是教育”却胜过“教育”,这种家庭的影响,来自最底层,是最原生态、最自由的教育,也是对人影响最大的教育。

其实,有效的教育是自由的,没有羁绊,遵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规律,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悠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式的豁然。正像他那不懂教育的爷爷不经意间表现出的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对书籍发自心灵深处的珍惜,就在李希贵的生命中悄悄地播下了热爱读书、渴望知识的情感种子。

育人先育心,这样简单的教育哲理,却往往被我们忽视。有这样一种说法: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说这句话的是一位名叫布克的瑞士钟表匠,他在游览了金字塔之后做出了这样的推断,后来得到证实。没有自由的奴隶,永远攀不到金字塔的顶尖,人生的金字塔只有在自由的呼吸中才能够矗立!

试想,如果你的学生像奴隶那样有着懈怠的行为和对抗的思想,他们会怎样去接受教育,你又应该怎样去教育他们。“金字塔,必须由自由人建造;教育,也必须在自由中产生。”把自由还给教育,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自由呼吸、快乐成长,这正是李希贵先生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也是我阅读此书的最大收获!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把自由还给教育?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如今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感受到自由和快乐?从哪里来,终归回到哪里去,我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找到了答案。其中有一篇案例最具代表性:“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讲了两个生动的小故事:“一个苹果+一个梨子=?”“有点儿落叶怕什么”。两个精彩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最简单却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教育内涵:开放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环境,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自由呼吸”,健康成长。

自己从教一年半了,应该算是新老师,短暂的教书生涯,让我明白教育的真谛是自由。记得有一次,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因为读错了一个教过的字被我训了一顿,她的眼里马上闪现泪花,我为此更加生气地责备她。下课后,其他孩子跑到办公室告诉我,她是因为生病了,身体很不舒服,看错声调而读错的。我很懊悔,心里像针刺一样难受。一个那么小的孩子生病了还坚持来上课,受到责罚却不争辩。我惊讶,原本以为自己的严格要求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可事实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孩子奉教师的话为权威,把老师捧为神灵,唯独缺乏自己的思想和人格,这是怎样一种悲哀!值得欣慰的是,我了解真相之后,赶紧去给这可怜的孩子道歉,当我看到她脸上绽放出美丽的笑容时,我也释然了。事后反思,我深刻感受到孩子们的心灵是那么清澈,那么纯净,可不少老师却将这美丽的心灵划破,留下伤痕。在老师的强势下,学生只能在角落里探出呼吸的触角,没有了平等的交流,学生怎能“自由呼吸”?

手捧李希贵先生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我想起林夕的一首诗——《把露珠还给池塘》:露珠只是水的一种美丽姿势,不论它在荷叶上怎样地装点,最终是属于池塘的。是的,我们学习李希贵,是学习一种教育的姿态,更是学习一种生活的姿势。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调整我们的姿态,才能更好地认识教育,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美丽。

把自由还给教育,才能把美丽还给人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石马中学)

□责任编辑 万永勇

E-mail:jxjywyy@126.com

猜你喜欢

李希贵金字塔美丽
“金字塔”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
海上有座“金字塔”
我们创造美丽
神秘金字塔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心无旁骛 专心做事 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