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
2019-07-23宋慧莹任妮
宋慧莹 任妮
摘 要:李希贵是一名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有许多的“第一次”,为我国走向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新的出路。
关键词:李希贵;教育改革;以人为本
1 让师生在校园里享受自由的呼吸
李希贵认为:“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这就意味着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将学生视为学习的机器,而是要尊重学生,将学生看作独立自主有个性的人;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其明白学习的意义是为了今后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仍然有学习的欲望和能力,能够在不断地学习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我更新成为“一撇一捺”构建的顶天立地的“人”。其次师生之间要建立尊重、平等、互助的关系。2006年李希贵出版了教育著作——《学生第二》,其书注重反思。在书中作者反思了在“新理念”下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渐渐迷失,似乎把着眼点全部放在学生身上,反而忽略了教师的需要。书中写到李希贵任校长期间,大量减少教师除了正常教学以外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学校参观和应酬,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2011年李希贵又出版了《学生第一》,书中描述了李希贵在北京十一学校同那里的教师们共同努力建造一个真正的属于学生们的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一切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的环境,让学生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学生第一》和《学生第二》这两本著作看似矛盾冲突,但实际上体现了师生之间相互平等、尊重、和谐的关系。书中所述的北京市十一学校,学生们自己管理图书馆、开银行,作为校长的李希贵甚至拿出自己的稿费作为启动资金帮助学生“当家作主”,成为学校的主人。
2 教育为“最终产品”负责
在《李希贵学校管理沉思录》中,作者常常强调:教育不是工业化生产,为下一道工序打好基础,而是要为“最终产品”负责。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仅仅只为了中考而学,为了高考考上一个好大学而学,对未来的人生方向毫无头绪,这时李希贵敏锐地察觉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李希贵在学校组织机构中专门设立了名为“学生咨询中心”的机关,配有专门的老师用以帮助学生理清人生方向或职业目标。[1]学校还设有社会考察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学生可以在不斷了解职业领域和不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中,随时更换职业目标。这样的职业教育运用在中学远比运用在大学需要的成本低很多。并且学生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又成了“发动机”,源源不断地给学生提供动力,让其向着目标不断前行。
3 教育是栽培塑造,而不是趋一改变
在去小学参观见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全校学生学习机器人课程搞发明创造,就是科技创新特色学校,全校学生课间骑平衡车,就是体育特色学校。难道这些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科技发明?或是都喜欢平衡车?答案显而易见。所谓的特色学校,不过是领导者的一个决策,便让全校学生成为此“特长生”。这样趋一化的教育,学校确实办出了特色,但同时学生也失去了特点。
家长、老师总是想根据自己的意愿,以教育为方式手段,通过教育来改变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却忽视了学生是独立的、有个性的个体这一教育的基础。他认为:“从一个角度看学生,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天才,从多个角度看学生,可能就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天才。”教育不是工业化流水线的批量生产,而是多元化细心孕育的农业栽培。用农业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你就会发现草儿有草儿的生机;大树有大树的壮丽。正因为这样,学生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从而多元化地发展。
4 从优质学校到理想学校
近年来,各学校以开办环境一流、师资卓越、教学成果丰厚的优质学校为己任。修整校园、更换多媒体教学设备,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的硬件设施;招聘高学识、高素养的教师,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不断充实校园的软件配置;紧抓学习成绩,升学率的逐节攀升也使得学校名声大噪,成为社会上公认的“办学条件好,教学水平高”的优质学校。因此家长也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这类优质学校中就读。但在这种“让人民满意”“让家长满意”的优质学校的评价中,唯一没有发言的正是学校应服务的对象——学生。没有学生,学校的存在便毫无意义。所以,学校最应该重视的不是领导,也不是家长,而是亲身在学校生活、学习的学生。
那么学生需要的或是期望的理想的学校又是什么样的呢?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过程也在不断加速。倘若学校只重视学生的课业成绩,只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个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便步入名校,也会与社会脱轨,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教育的这方土壤只有越接近社会的大环境,培育出来的花草树木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快更茂盛地生长。所以,从优质学校到理想学校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牛文玲.学习李希贵校长教育理念所想到的[J].青海教育,2018(07):14.
[2] 黄国钰.每一个学生都很重要——读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J].现代教育,2015(12):39.
[3] 李振村.我眼中的李希贵[J].中小学管理,2014(04):4-7.
[4] 李希贵.李希贵系列(四) 我是怎样当教育局长的[J].中小学管理,2005(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