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单音反义形容词的句法非对应性
2016-12-03段益民郑香英
段益民 郑香英
摘 要:一组单音反义形容词(如“大—小”)的句法形式可能具有对应性或非对应性的特点。非对应性的具体表征可能是熟语性或组合性的静态因素,也可能是某些特指问形式的动态句类,或某些表度量的陈述句的动态句式。非对应性的成因错综复杂,主要是由语言经济原则和语言互补表述构成的一种结构均衡,涉及到一组单音反义形容词的问域和类别。而语义因素对非对应的句法形式的具体表征和多元成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单音反义形容词 非对应性 具体表征 多元成因
一组单音反义形容词(如“大—小”)(以下简称“反义形容词”)的语义是对立的,而其句法形式可能既有对应性,也有非对应性。一般来说,反义形容词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不同类别的反义形容词在句法形式的对应中具有不同的特点。
A类(表性质):贵贱、好坏、美丑、穷富、强弱、善恶、香臭、雅俗
B类(表状况):黑白、快慢、明暗、浓淡、老嫩、冷热(暖)、胖瘦、松紧、软硬、新旧
C类(表量度):长短、粗细、多少、大小、高低(矮)、厚薄、宽窄、轻重、深浅、稀(疏)密
一、单音反义形容词句法非对应性的具体表征
(一)熟语非对应性
因反义形容词构成熟语而导致句法形式的非对应性的情况很少,主要有“大不了”。“大不了”一般形容情况严重,不好收拾,用于表述事情、问题、身体状况和思想情绪等,带口语色彩。在肯定句中,表示事情的严重程度不能超过“大不了”后面描绘的状况;在否定句中,“大不了”后面可以没有别的词语,因而假设的情况也可能虚化。如:
(1)怕什么,大不了是个死。
(2)虽然呼吸不怎么平静,心跳越来越强,两条腿越来越重,总还觉得支持得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结果我居然爬上了第七层。(叶圣陶《登雁塔》)
例(1)为肯定句,表示事情的严重性不会超过“死”。例(2)为否定句,“大不了”描绘的状况在前,虚化为“什么”。
“大不了”不和相对应的反义形容词的组合“小不了”对应,而和“少不了”构成不完全对应。二者形式上都是“形容词—否定副词—助词”,但“大不了”倾向为虚,语义倾向为“顶多”,“少不了”倾向为实,语义倾向为“至少”,二者后续性词语都可以量化。如:
(3)少不了三百元(给他)——大不了三百元(给他)
“少不了”置于宾语前后都可,“大不了”只能放在宾语前。如:
(4)他来我家,少不了一顿饭。——他来我家,一顿饭少不了。
(5)他来我家,大不了一顿饭。——*他来我家,一顿饭大不了。
(二)组合非对应性
在静态中,一组反义形容词构成的某些短语是对应或非对应的,但在动态中却可能形成各种复杂的情况。从语法单位的层次来看,可以分为短语不对应和句子不对应两类。如:
多角度——*少角度 多层次——*少层次
以上为短语不对应。在短语中不对应的,构成的句子也会形成不对应。如:
(6)他们多角度地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少角度地研究了这个问题。
(7)他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层次的讨论。——*他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少层次的讨论。
静态的短语中不对应的在动态的句子中也不对应,但有时,在静态中对应的在动态中却不对应。如:
(8)粗线条——这部小说粗线条地描绘人物。
(9)细线条——*这部小说细线条地描绘人物。
例(8)中“粗线条”入句后用引申义(表“粗略”义),但例(9)中“细线条”并无引申用法,故不可和“描绘人物”组合。又如:
(10)长时间——他们长时间地观察了目标。
(11)短时间——*他们短时间地观察了目标。
“观察”是延续性动词,其动作具有一定的时量,因而可和“长时间”组合,不能和“短时间”组合。又如:
(12)高水平——他们高水平地发挥了潜力。
(13)低水平——*他们低水平地发挥了潜力。
某些名词如“水平”“权威”等蕴涵着一定的度量。 例如:
(14)他有水平。≈他有较高的水平。≠他可能有高水平,也可能有低水平。
这类名词往往是某些抽象名词,如“热情、基础、水平、道行、志向、毅力、权威”等。这类名词前面一般不用数量词修饰,但有时可用“一+量”修饰,如“一股热情”等。
这类名词表量时可用程度副词在“有”前修饰。 例如:
(15)他很/挺/最/有水平/志向/毅力/权威/热情。
也可用不明确计量的模糊量修饰。如:
(16)他很有一点毅力。
这类名词有的在静态中只能用强态形容词的扩展形式修饰,不能用弱态形容词修饰,进入“有字句”时原有关系不变。如:
┌*强毅力——很强的毅力
└*弱毅力——*很弱的毅力
(17)*他有强毅力。——他有很强的毅力。
(18)*他有弱毅力。——*他有很弱的毅力。
这类名词的另一部分在静态中都可用强态弱态的扩展形式修饰。如:
┌高水平——很高的水平
└*低水平——很低的水平
┌*深道行——很深的道行
└*浅道行——很浅的道行
但在“有字句”中往往排斥弱态修饰关系的进入,即使进行了结构扩展也不能组合。如:
(19)他有很高的水平。
(20)*他有很低的水平。
这时,可在“有”前加“只”“仅仅”等限止性副词,制约“有”和名词的程度倾向,使之倾向于中性度量。如:
(21)他只有很低的水平。
(22)他只有很浅的道行。
由上可知,“有字句”一般对和以“度”表量的抽象名词组合的弱态形容词有制约功能。
(三)句类非对应性
某些语气会对形容词产生某种制约关系。表速度范畴时,如果是表度量的反义形容词,则陈述句、感叹句可用弱态形容词或强态形容词,而疑问句只能用强态形容词。例如:
(23)这种汽车跑得很快。
(24)这种汽车跑得很慢。
(25)这种汽车跑得多快!
(26)这种汽车跑得多慢!
(27)这种汽车跑得多快?
(28)*这种汽车跑得多慢?
在疑问句中,若要运用弱态的度量形容词,则需要增添其话语前提。如:
——你说这种汽车跑得慢,这种汽车跑得多慢?
但如果是性质形容词,则不受此制约。如:
(29)这个人究竟多好?——这个人究竟多坏?
在用疑问句进行表述时,一组反义形容词构成的句类是否具有可接受性往往和预设差异、客观计量方式有关,并且可用不同程度切分量级的形容词构成此类疑问格式,如“大小、远近、长短、高矮、深浅、粗细”等。这类形容词的感情色彩一般是中性的,往往用强态形容词构成疑问句,但弱态形容词也可在这类句式中出现。强态和弱态在这类句式中有不同的询问域和预设值。如:
(30)那间房子有多大?
(31)(你说这间房子小)那间房子有多小?
例(30)用强态构成疑问句,询问域:S的A度量;预设值:[+有S][+S有面积]。例(31)用弱态构成疑问句,询问域:S的A度量;预设值:[+有S][+S有面积][+S面积小]。
因此,用强态倾向于客观询问,用弱态倾向于主观证实。但如延展语境,则二者的预设值数量可能相同。如:
(32)你说这间房子大,这间房子有多大?
(33)你说这间房子小,这间房子有多小?
例(32)的预设值:[+有S][+S有面积][+S面积大]。例(33)的预设值:[+有S][+S有面积][+S面积小]。
(四)句式非对应性
对于某些表示度量标尺的句式,一组反义形容词只能用强态,不能用弱态。如:
(34)这块布八尺长。——*这块布八尺短。
(35)这条河三米深。——*这条河三米浅。
这类格式可用强态形容词或组结形式,用弱态形容词则不表度量标尺而表度量描绘。用强态形容词时往往强调达到了某个数量,用组结形式时则强调近似于某个数量。例如:
(36)这条鱼有五斤重。(达到五斤)——这条鱼有五斤轻重。(五斤左右)——*这条鱼有五斤轻。
用于这类格式的强态形容词实际上已虚化,不表度量描绘而表度量标尺。对于非数量词,程度副词描绘时强态弱态形容词两者都可以用,但意义不同。
如“他有我这么高”,这里的“高”实际上指“高矮”,并不说明“我”就一定“高”(除非“高”重读),在语义上只表示一种量度、尺寸(即“高度”)。
但如果用弱态形容词,则弱态形容词有实义,如“他有我这么矮”的语义是“他的个子和我差不多一样矮”。
另外,在某些句法位序上,一组反义形容词也可能构成句法不对应。如:“很多”充当谓语,可以替换成“很少”,但“很少”充当状语,不能替换成“很多”。如:
(37)他回家的机会很多。——他回家的机会很少。
(38)很少回家。(少,动量)——*很多回家。(多,物量)
“多”和“少”往往可以构成句法对应,但加“很”后往往“很少”倾向于动量,“很多”倾向于物量。
一组反义形容词的组结形式分解成两个句子后,可能具有对应性,也可能具有非对应性。
如在“S1无论A1A2,S2都VP”格式中,当前后小句主语不同,并且“A1”对“A2”在量上具有包容性时,如果话语立足点可转换,则可能“A1”“A2”都有意义,分解成两句后具有对应性;如果话语立足点不能转换,则“A2”无义,仅为结构陪衬,分解成两句后具有非对应性。如:
(39)这幅画无论贵贱,我都要买。
例(39)中“贵、贱”皆有义,如转换得:
——这幅画无论多么贵,我都要买。(立足点为价格)
——这幅画无论多么贱,我都要买。(立足点为品位等)
(40)这幅画无论贵贱,我都买得起。
例(40)中“贵”有义,“贱”无义,如转换得:
——这幅画无论多么贵,我都买得起。(立足点为价格)
——*这幅画无论多么贱,我都买得起。(立足点仍为价格,因“我都买得起”限制了话语立足点不能转换)
二、单音反义形容词句法非对应性的多元成因
(一)语义制约
一组反义形容词的句法非对应性有的是因为逻辑语义的制约而形成的。
反义形容词的语义非对应性有的体现为语义发展的非对应性。
如“没”的否定是动态性的,否定变化;“不”的否定是静态性的,否定性质、状况等。反义形容词一般都可用“不”来否定,但只有部分蕴含动态变化的形容词才可用“没”来否定。能用“没”来否定的反义形容词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可逆的:一组反义形容词表示的状况可以交错在某事物上出现。如“饱←→饿、胖←→瘦、穷←→富”等。这类反义形容词两个都可以用“没”来修饰。如:
(41)他没胖。——他没瘦。
第二,不可逆的:一组反义形容词只能由A1变成A2,不能由A2变成A1。如“嫩→老”“新→旧”“生→熟”“好→坏”等。这类反义形容词一个表起始状况(A1),一个表终极结果(A2),只有表终极结果的才可用“没”来否定。例如:
(42)*这些白菜没嫩。——这些白菜没老。
逻辑语义对一组反义形容词的句法非对应性的制约还体现在某些词语具有潜在的语义倾向,排斥弱态形容词的组合。如:“热情、毅力、权威”等这类名词具有潜在的褒扬倾向和充盈度量,从而排斥低程度的组合。这些名词在静态中往往排斥与弱态形容词的组合。如:
(43)很高的热情——*很低的热情
(44)很强的毅力——*很弱的毅力
(45)很高的权威——*很低的权威
因而这类反义形容词在动态的话语中也体现出句法非对应性的特点。如:
(46)张三有很高的热情/很强的毅力/很高的权威。
(47)*张三有很低的热情/很弱的毅力/很低的权威。
但这类结构有时在静态中语义可以对应,但在动态的句式中却不能构成对应。如:
┌高水平——很高的水平
└*低水平——很低的水平
(48)张三有很高的水平。
(49)*张三有很低的水平。
对这类状况难以从逻辑语义上进行解释,只能说“有字句”和用程度表量的名词组合时,要求后面名词的程度在中度以上,从而导致修饰名词的单音形容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熟语非对应性的“大不了”不能对应于“小不了”,从字面上难以解释。但“大不了”往往出现在表示负面意义的句子中,如:“大不了赔点钱”“大不了生场病”,“赔点钱”“生场病”都表示负面意义。从逻辑语义的角度来看,“大不了”语用上表示一种负面状况达到顶点的夸张。“大”和“小”在静态中是对立的,但“大”符合语言中的夸张心理,因而具有很强的组合功能(如“大喜大悲、大彻大悟”等),而“小”不符合语言中的夸张心理,有时,替代“小”表示极少量的是“微”(如“微笑”“微风”等),因而语言中没有和“大不了”构成对应的“小不了”的组合。
(二)问域制约
语言表达总是受到两种不同方向的力量的支配,一方面表达者想表达得全面而精确,就会追求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象似性,使概念和形式一一对应;另一方面表达者追求效率和经济,必然会使用语言的简化形式。因此,从语言表达来看,兼顾二者的最佳方式是语言的标记模式。常用的无标记项在形式上一般简化或弱化,这样就兼顾了象似原则和经济原则。
反义形容词的对称和不对称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组反义形容词在词汇层面是大致对应的,但在句法层面受到某些句法格式的制约往往形成不对应的状况。形成不对应往往是因为一组反义形容词一个无标记项,一个有标记项,因而在语言表述中造成选择性失衡。一般来说,在一组反义形容词中,弱态形容词如“小”“少”“薄”“轻”等为有标记成分;而分布范围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方的强态形容词如“大”“多”“厚”“重”等为无标记成分。在语言表述中,选择无标记成分代表某些度量范畴的各种状况,就能以较少的表述手段构建较大的表述空间。
表量度、表状况、表性质的三类反义形容词在语义倾向上不同。表量度的一组形容词的语义倾向是同向的,弱态形容词量的叠加会形成强态形容词,如若干“小”的叠加会形成“大”,若干“短”的叠加会形成“长”。但表状况、表性质的一组反义形容词在语义倾向上是逆向的,如“冷”的叠加不会形成“热”,“丑”的叠加不会形成“美”。因而,表状况和表性质的反义形容词由于语言表述精确性的要求淡化了经济性的趋向,在话语中往往可以构成反义对应,而表量度的一组反义形容词则因为选择无标记成分的强态形容词而不能构成反义对应。
这类情况在疑问句中较为明显。强态形容词的问域为100%,即包含某种度量体现的各种状况;而弱态形容词的问域仅为50%,只包含某种度量体现的部分状况。如:
(50)张三有多高?
(51)?张三有多矮?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一组反义形容词中的强态形容词在这类句子中是虚化的,只有计量性而没有描绘性;而弱态形容词是实指的,只有描绘性而没有计量性。因此,二者构成句法同义。如果将其转换成功能义素对应,则是:
高[计量性+] [描绘性+]
矮[计量性-] [描绘性+]
在例(50)、(51)中,句法制约使“高”选择了计量性的语义,而“矮”只能选择描绘性语义,因而在缺乏一定的话语前提(如知道张三很矮)时可接受性较差。
(三)类别制约
一组反义形容词能否形成句法对应,和它的类别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表性质、表状况的一组反义形容词所受限制小,排除语义上的限制,基本上能构成句法对应;但表量度的一组反义形容词中,强态形容词所受限制小,弱态形容词所受限制大。除了因为语言经济原则选择无标记项的强态形容词外,这种失衡状况往往还和语言夸饰心理有关。
如在某些表示度量标尺的句式中,一组反义形容词只能用强态,不能用弱态。如:
(52)张三有两米高。——*张三有两米矮。
(53)这块肉有三斤重。——*这块肉有三斤轻。
在一组反义形容词中,人们在进行语言表述时,往往喜欢选择无标记成分,语感上带有强态关系的那种。强态形容词作为无标记项主要是因为认知规律中的显著性原则、语用表述中的积极性原则、句法表述中的简洁性原则。就显著性原则而言,在日常生话中,那些具有显著标志的事物或概念更容易引人注目。如“大—小”“高—矮”中,“大”比“小”,“高”比“矮”都具有更显著的表象特征,因而更易被选择。
就积极性原则而言,在日常交际中,人们的主观夸饰心理使其总是习惯于表达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意思。因而,就量度而言,如果数量庞大一般用“多”之类的强态形容词,数量微小一般用“少”之类的弱态形容词,而数量中等或数量不明确时则选择无标记项的强态形容词。
有时,事物明明具有弱态形容词的特点,但出于语言夸饰心理,人们依然倾向于选择强态形容词。如:
(54)——那件衣服已经旧了。
——不,那件衣服还有三成新。
就简洁性原则而言,一组表度量的反义形容词在疑问句中不表描绘而表度量时,有时两个都能用,但弱态形容词需要话语前提,强态形容词不需要话语前提。
如在特指问“S有多+A?”格式中,表量度的反义形容词往往用强态形容词构成疑问句,弱态形容词也可在这类句式中出现,但需要话语前提。如:
(55)那间房子有多大?
(56)?那间房子有多小?
例(56)需改成:
(57)(你说那间房子小)那间房子(究竟)有多小?
因此,在“S有多+A?”中,无标记的不需话语前提,有标记的必须具有话语前提。无标记的句式是一种客观的提问,有标记的则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无标记的提问回答包括度量标尺的各种状况(如从“小”到“大”的各种状况),有标记的提问回答只包括弱态形容词“小”的范围。
三、结语
一组单音反义形容词的句法非对应性,与“单音”“反义”“形容词”这三个特点有关。单音具有自主性弱、独立性差的特点,反义具有对应性强的特点,而形容词因为从整体上看缺乏指称性使得语义具有模糊性。由此,单音反义形容词既具有对应性、模糊性的语义特征,又具有非自主性、非独立性的语法功能。
就一组反义形容词的类别而言,表性质、表状况的一组反义形容词在静态中构成反义对应,在动态的话语中,排除语义要素,基本上也可以构成反义对应。但表度量的一组反义形容词限制条件多,在静态中构成反义对应,在动态的话语中,不一定可以构成反义对应。其根本原因是:表性质、表状况的一组反义形容词不能通过“量”的叠加而形成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如“冷”的叠加不会形成“热”,“丑”的叠加不会形成“美”;但表度量的一组反义形容词可以通过“量”的叠加而形成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如“少”的叠加可以形成“多”。
词类缺乏形式标记使词类的语法性质因句法功能的多元性可能出现兼容性,而句法结构缺乏形态标记使句法组合体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从而为反义形容词的组合失衡提供了潜在的客观前提。
在一组表度量的反义形容词中,强态形容词往往是无标记的,弱态形容词往往是有标记的,从语言的经济原则出发,由于强态形容词对弱态形容词具有包容性,因而在话语中,往往选择强态形容词作为度量的代表。
表度量的反义形容词最常见的功能是表描绘和表度量。表描绘时,强态形容词和弱态形容词不能互相替代,如“这个房间很大”和“这个房间很小”二者不能互相替代。但表度量时,强态形容词能替换弱态形容词。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绝对的替代,只能用强态,不能用弱态,如用在数量词后表计量,如:“这条鱼三斤重”;另一种是相对的替代,特指问的疑问句中如话语前提不明确必须用强态形容词,话语明确有时可以用弱态形容词,如“这条鱼有多重?——*这条鱼有多轻?——你说这条鱼很轻,这条鱼有多轻?”。
简言之,形容词的模糊性是一组反义形容词句法失衡的基础,而语言的经济原则对表度量的反义形容词提出了选择性失衡的要求。无标记形成的包容性使强态形容词成为一组反义形容词中的首要选择,这种选择导致在数量词之后表计量标志的绝对性和在特指问中表计量标志的相对性。
参考文献:
[1]段益民.句法规约与反义形容词[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4:193-212.
[2]段益民.从单音反义形容词看汉语语法的层级证明系统[J].中国
语言学报,(11):72-86.
[3]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43-457.
[4]杉村博文.论现代汉语特指疑问判断句[J].中国语文,2002,
(1):14-19.
(段益民 郑香英 广东广州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基础部 51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