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方言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2016-12-03尉春艳董业铎何青霞

现代语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

尉春艳 董业铎 何青霞

摘 要:承德语言资源包括承德普通话和承德方言。承德方言资源的开发以方言词汇为主,旨在挖掘承德方言词汇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入认识承德方言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语言资源观,开发拓展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承德旅游事业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承德方言 语言资源 方言词汇 旅游资源

一、语言资源观

语言和矿产资源一样,是人类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国外学者对语言资源的问题关注得多一些,近十年来,从资源这个视角去关注语言的国内学者才逐渐多起来。最早提出并简要解释了“语言资源”这个概念的学者是邱质朴(1981、2000)。周有光(2008)、李宇明(2008、2010)、陈章太(2008)、王世凯(2010)、陈丽君与胡范铸(2010)、徐大明(2010)、李现乐(2010)、亢世勇(2015)、周洪波与李开拓(2016)等学者首先都明确了语言是一种资源的观念,进而探讨了语言资源开发的意义、保护语言资源、开发和利用语言资源、发展语言经济等问题。总之,学界已充分认识到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语言资源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交际和文化上,而且还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生态上。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语言资源意义重大,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发展趋势,系统、全面地开发语言资源。

对于河北承德来说,它占据着语言资源的优势条件,承德滦平县被称为“普通话之乡”,在20世纪50年代,承德滦平县金沟屯被确定为普通话标准采集基地。承德的语言资源除了普通话资源外,还有承德方言资源。本文主要探讨承德方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承德方言资源开发的意义

所谓承德方言指承德现行辖区八县三区的现代汉语方言。承德方言是受满、蒙等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北京官话,清代时大量满族移民来到承德,满族逐渐替代了原来的蒙古族成为这里的主体民族,而这些满族移民,实际上说的是带着浓厚旗人“京腔”的北京官话。承德方言属于少有人研究的交界地带的方言,即东北官话和北方官话的过渡区方言。

承德方言资源除了具有信息交际价值和教育文化价值之外,还具有更深层次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承德是旅游城市,旅游业是承德市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现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游客越来越关注蕴涵着丰富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而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者,承德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承德地域文化,承德方言资源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到目前为止,就我们考察的范围来看,有关承德方言的研究很少:李建玲(2006、2007)、吴丽君(2014)讨论了承德方言的语音系统,张颖(2008)以承德地名为例探讨了多元文化的交融,戴克良(2014)分析了承德方言与普通话接近的历史成因,但是从语言资源这个角度去关注承德方言的研究还是空白。所以站在保护和传承发展地方经济文化的角度,合理开发承德的方言资源,深层次挖掘承德方言中所蕴含的人文旅游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意义归纳如下:

1.保存语言实态,更深入地认识承德方言,更全面地认识语言的本质。

2.进一步丰富语言资源观,提高对方言的重视,促进趣味方言学等的研究。

3.通过承德方言词汇进一步了解承德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

4.通过方言、文化之旅,拓展人文旅游资源项目,促进承德旅游事业的发展。

5.扩大就业空间,推动承德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承德方言资源开发的策略

充分认识到承德方言资源开发的意义后,关于如何很好地开发利用承德方言资源,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开展方言调查研究工作,同时对方言资源进行有效的监测,为合理开发方言资源奠定基础

语言本体的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的基石,是应用和开发的基础。承德的语言虽然很受关注,但具体的研究不多,就承德语言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响应国家语委的号召和安排,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承德内辖围场、丰宁、滦平等八县三区,各县域的方言调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这项工作又是必要的,是其他一切研究的基础。

(二)在调查的基础上按意义对方言词汇进行整理和系统分类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中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最快的,承德方言词汇不仅展示出了承德的自然地理环境,还鲜活地展现了承德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特征。所以,需要在方言调查之后对承德方言词汇进行统计整理和系统分类,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较有特色的部分进行深入研究,按义类划分,配以图片或实物,做成文化展厅,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展示给本土大众和外来的游客。比如:

1.饮食类

发糕:用发酵的玉米面蒸熟的食品。散状儿:小米面和黄米面掺匀,加水拌好后均匀地撒到篦子上蒸熟的食品。烙年糕:将大黄米面和好发酵烙熟的年饼,有的还包上芸豆馅。锅出溜儿:用和得很稀的面粉贴在锅边上烙熟的薄饼。烙糕:将很稀的小米面放在一个小锅里摊熟的薄饼。驴打滚:一种用黏米面、豆面做成的食品。其它还有如饸饹、猫耳朵、鱼子、莜面窝子等莜面做成的食物。

2.服饰佩饰类

手巴掌儿:手套。手镏儿:戒指。鞋壳郎儿:鞋内容脚的空间。毡疙瘩:也叫“毡窝儿”,上世纪90年代前,老年男性冬天常穿的一种用毡毛做的很硬的棉鞋。袼褙:用白面打的糨子把旧布一层层地粘在一起糊成的厚布片,多用来做布鞋。康口袋:过去供小孩出生后睡觉的东西,类似现在的大号枕头,里边放上谷子等东西。蒜模疙瘩:纽扣(中式的),用线绳系的蒜头状纽扣,现今有些农村老人和小孩儿穿的手工做的棉袄仍是这样的。

3.人品类

潮种:对发傻、缺心眼的人的蔑称。夹杆头:没见过大世面的缩头缩脑的人。杆儿手儿:穿着寒酸、不合时宜、缩头缩脑的人。

4.婚丧嫁娶类

介绍人:媒人。相门户:媒人介绍后女方及亲属到男方家看人、看房等。换手巾:男女方定亲时互相赠送毛巾作为定亲信物。四合礼、大礼:结婚前男方家向女方家送的礼,四合礼过去一般是四袋米、四袋面、四箱酒,大礼是六袋米、六袋面、六箱酒等。添箱:结婚时随份子。搅房:结婚当天晚上闹洞房。看喜:到生孩子的人家去贺喜,过去一般带几斤面或鸡蛋、挂面等。endprint

其他还有如动物类、植物类、农业类、房屋建筑类、交通类、亲属称谓类等等。

承德方言词汇是承德地区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社会历史的活化石。通过对承德方言词汇的初步了解,使人们既加深了对承德的方言词汇的认识,也对承德的风俗民情、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三)具有满、蒙特色词汇的开发

承德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其所辖各县因为历史上为蒙族牧场,后为清军驻守重地,满族蒙古族人口众多,所以承德方言是受满、蒙等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北京官话,这种影响在词汇方面表现最为明显。尤其承德围场县、丰宁县是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所以承德有很多方言词汇是满语、蒙语的遗留,那么就可以从来源这个角度把承德方言中具有满、蒙特色的一块单独开辟出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如具有满、蒙特色的方言词汇之旅。从而使人们在了解承德方言词汇的同时,加深对承德历史文化的了解。

承德方言中一部分是地名词。如“木兰围场”是满加汉的合称,其中“木兰”满语义是“哨鹿”,所谓“哨鹿”,是一种诱杀的打猎方法,即打猎时八旗兵头戴雄鹿角的面具,在林子里学公鹿叫,引诱母鹿,然后母鹿、公鹿至,其他欲食鹿动物至,然后开猎;“蓝旗卡伦”是指正蓝旗所辖的一个哨所,“卡伦”满语是“哨所”之义,人多的哨所叫卡伦,人少的哨所叫小卡伦;围场县三义永乡的“哈拉海”村,“哈拉海”为蒙语,汉语指长着蝎子草的地方;隆化县的“乌兰哈达”,来自蒙语,义为红色的石砬子;平泉县的“蒙和乌苏”乡,蒙古语为“银水”之义,即出产银水的地方;丰宁县的“森吉图”,来自满语,义为窟窿;滦平县付家店满族乡“八什汗”村,来自满语,义为“首领、领袖”。其他还有如滦平的“虎什哈”“巴克什营”等等。

除地名之外的其他名词,如“嘎拉哈”,来自满语,俗称“骨头子”,是用羊、猪等动物的后腿关节的小骨头做成的,“抓嘎拉哈”是承德小孩过去经常玩的一种游戏,俗称“耍(chua三声)子”。乌拉(也作靰鞡):源于满语,原指北部地区的一种寒草,后指用皮做底,布做靿(yào),内垫乌拉草的鞋,后来改用胶皮底,布帮靿,鞋帮布料换成棉花,所以也作“棉靰鞡”。

源于满语的动词,比如:“扎鼓”,治疗的意思;“喇忽”,现指疏忽、忘记;“各应”,厌恶、讨厌的意思。

源于满语的形容词,比如:“勒特”,指衣冠不整不净;“发怵”,原指紊乱、错乱,后指胆怯、畏缩;“乌了巴图”,满语温水的意思;“哈喇”,形容油腻食物变质变味;“埋汰”,不洁不净。

以上只是举例,其他来源于满蒙语的词汇还有很多。现在满语虽几近消亡,但满语地名词和其他词汇作为珍贵的满族历史文化遗产,在保存满族语言资料的同时蕴藏了满族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

(四)开发方言艺术品

作为旅游资源的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能成为可消费的“旅游产品”。在旅游艺术品的开发中,传统的研究主要看重艺术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少关注其文化复兴功能。目前只有很少一部分学者在探讨旅游艺术品开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即旅游艺术品不仅应具有物质功能,也应具有精神文化功能。所以要通过旅游艺术品的开发努力恢复和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是靠地方方言承载的,方言艺术品的开发进一步深化了语言的功能,在发挥了方言工具性的同时展现了其文化复兴功能,凭借它来传承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信息。另外,在方言艺术品的创新中,传统文化获得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开发方言艺术品扩大了就业空间,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收入;同时可以促进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间的文化认同,增强当地人的自豪感。

四、结语

语言尤其是方言,具有趣味性、观赏性、稀缺性、可开发利用等特性,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能引起游客兴趣,对游客来说是一种文化熏陶,能够使游客获得高于物质的一种精神愉悦感。本文基于对语言的旅游文化资源属性的深刻分析,充分认识到开发利用方言资源的重大意义,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发利用承德方言资源,在促进承德旅游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服务于地方经济,推动地方经济与文化事业的发展。

(本文为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承德语言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1603050112]。)

参考文献:

[1]陈丽君,胡范铸.语言资源: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J].

旅游科学,2010,(6).

[2]陈章太.论语言资源[J].语言文字应用,2008,(1).

[3]李宇明.语言资源观及中国语言普查[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8,(9).

[4]李现乐.语言资源与语言经济研究[J].经济问题,2010,(9).

[5]邱质朴.应用语言学的新概念[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3).

[6]徐大明.有关语言经济的七个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2010,(5).

[7]邢富坤.信息化条件下的语言资源建设与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

学报,2011,(2).

[8]张广瑞.中文与普通话——一个十分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J].旅

游研究与实践,1997,(3).

[9]周洪波,李开拓.打造语言资源服务平台,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

服务——周洪波先生访谈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10]张颖.从地名看多元文化的交融——以承德地名为例[J].河北

学刊,2008,(5).

(尉春艳 董业铎 何青霞 河北承德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067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
清水道教音乐文化在旅游资源中的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战略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