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探析

2016-12-02勇天奇

文学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宗教观信教宗教信仰

勇天奇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探析

勇天奇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无神论以及宗教政策法规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关系高校人才培养,关系党的教育路线的落实,关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揭示了宗教的各种根源,阐述了宗教产生、发展、演变和消亡的客观规律,以及积极的、消极的两种社会作用。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的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揭开宗教神秘面纱,正确看待宗教问题。

首先,宗教本质上属于有神论的社会文化体系,但要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宗教是由宗教信仰、宗教情感、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宗教活动、宗教制度等一系列要素有机构成的复杂体系,最核心要素是对神灵等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崇拜,即有神论的信仰,“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1],是人类的一种颠倒和虚幻的反映。宗教是人类主观臆造的产物,宗教崇拜的神灵是客观上和现实中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宗教的本质特征,宗教是“超人间力量”的虚幻反映,而这种虚幻的反映又来源于现实基础和社会内容。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宗教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是一种群众性的信仰,信教群众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不能用行政力量打击和取缔宗教,必须尊重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和感情。

其次,宗教实际上有客观的存在根源,不是用强制力量就能消灭了的。宗教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现象;当然,宗教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必然会走向消亡,但其过程十分漫长,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就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许还会存在宗教,宗教的存在具有长期性。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科技不发达,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认识和把握,就幻想出了有一种超自然力量支配着这个世界,这就是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和认识根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宗教的麻痹作用被人为地强化了,变成统治阶级用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精神工具。在社会主义社会,尽管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基本消失,但“由于人们意识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思想、旧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除;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以及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还需要长久的奋斗过程;由于某些严重的天灾人祸所带来的种种困苦,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摆脱;由于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一部分人中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地还会存在”[2]。要教育大学生懂得,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宗教。

最后,宗教的作用是复杂的,具有双重性。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宗教既有积极作用,包括整合功能、心理慰藉功能、道德规范功能等,也有消极作用,如使人消极避世、盲目崇拜等。在阶级社会中,宗教往往被剥削阶级所利用来强化统治地位,起到理论辩护、欺骗麻痹人民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我国宗教发生了深刻变化,宗教界爱国人士和信教群众成为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力量。当然,这并不是说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没有消极作用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仍有双重作用,我们在发挥宗教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努力抑制宗教消极作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二、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

无神论就是人们对有神论的否定,对神灵的否定。否定神权、肯定人权,否定神性、肯定人性,是近代社会人的解放的重要一步,也使国家机器从宗教神权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信仰开始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宗教和一切神灵的本质,主张世界是无神论的,认为神是由人创造的,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也是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无神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主要任务是向大学生弘扬科学与反对迷信,宣传唯物论,树立崇高理想。

一是积极向大学生宣传科学无神论和弘扬科学精神。从世界观上讲,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是根本不同的。宗教信仰是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之上,而共产主义信仰是建立在唯物主义世界观之上,前者是把人类理想社会建立在所谓的彼岸世界,后者是把人类美好社会建立在现实社会之中。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队伍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只能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必须在世界观上划清无神论与有神论、唯物论与唯心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因此,大学生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但不能信仰宗教,而且应该积极宣传无神论和科学世界观,宣传科学精神和反对封建迷信。

二是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只是物质的派生物,揭示了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大学生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大学生认识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不是精神的,任何精神都是物质的派生物,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教育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也是最科学最崇高的信仰和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重要形成期,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理论政策教育广大青年学子,才能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看待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大学生要自觉划清无神论与有神论、唯物论与唯心论、科学与迷信的界限,增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

三、开展大学生宗教政策法规的教育

正确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党员不能信仰宗教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针对公民而言的,是公民的私事和权利。国家在保障公民信教自由的同时,也保障不信教的自由,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制和歧视公民信教或不信教,这也是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大学生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因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科学无神论者,只能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一贯强调指出,“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无神论,宣传无神论”[4]。作为高校党组织的重要活动主体,大学生党员也同样必须信仰共产主义,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

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我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这是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教育,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宗教不得干预教育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能到学校进行传教和开展宗教活动,不能妨碍社会主义教育路线方针的贯彻实施和学校教学活动,不能干预学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公共教育。

树立法治理念,遵守宗教法律法规。宗教法律法规是党和国家的宗教方针政策在我国法律领域里面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宪法、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几个层面。要教育大学生学习和了解宪法中关于无神论和宗教的有关规定,即宪法第24条和36条,确立了国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以及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政教分离政策及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规定。还要教育大学生学习和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劳动法》、《义务教育法》、《刑法》、《广告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宗教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和法规规定了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不得歧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不得利用宗教危害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的规定等,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遵守的。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6页。

[2]《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3]《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版,2012年,第50页。

[4]《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184页。

[“基金成果:本文系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骨干个人项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项目编号2015000020124G0267) 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党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宗教观信教宗教信仰
重审中国宗教信仰缺失论——兼谈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藏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困境及路径分析
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现状与思考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