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变化趋势与中国定位
2016-12-02肖欢容
肖欢容,齐 迹
(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 100024)
当前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变化趋势与中国定位
肖欢容,齐 迹
(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 100024)
自冷战结束以来,关于国际格局的探讨一直方兴未艾。“单极”“多极化”“一超多强”“非极化”“多极时代”等术语被用来概括当代国际格局。当前的国际格局是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单极世界不是美国国家战略实现的,而是冷战两极格局终结的自然延伸。当前的单极世界显著的特征是美国霸权的傲慢和限度以及全球权力的离散化特征,离散化特征表现为信息化趋势和全球社会力量以及新兴国家的崛起,由此人们看到单极世界中蕴含的无极化和多极化趋势。但国际格局不是一般大国外交战略和政策造就的,而是实力相当的超强国家战略互动的结果。因此,单极世界中的中国有崛起的空间,当然这需要中美战略互信和协容。
国际格局;单极;权力离散;多极化;中国崛起
自冷战结束以来,人们就对冷战后的国际格局进行了大量的研讨,产生了诸多不同的理解。在冷战结束后的十年,国内学界探讨得最多的是多极化趋势,并随着美国对外政策的硬软程度,分析多极化趋势的阻力和趋势的快慢[1-2]。上世纪末和新世纪初,学者们提出世界是单极与多极格局共存,国际社会存在单极化与多极化的斗争。新世纪前期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一超多强”成为学界较为普遍接受的看法*一超多强也有相似的不同提法,比如刘江永教授就表述为“一极多元”,并强调指出“一极多元”将向“多元共存”和“多元一体”的格局转化。[3]。自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中美两极格局以及多极化加速等观点出现了。最近,更有学者提出开始了“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4]。
如何理解当前国际格局?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新时期领导人积极的大国外交战略的推行,是否真正出现了多极化速度加快?或者说,国际社会可以建设多极时代的秩序了?事实上,国际格局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相对客观和静态的状态。说它相对客观,是指需要有实力相当并且超强的国家组成国际社会的“两极”“多极”或“单极”;说它相对静态,是指国际格局变更是需要有重大的国际事态出现,比如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崩溃,或者说需要有大战之后的国际会议安排,比如维也纳会议后欧洲走向大国多极协调,而发生这种变更前的时期,便是一种较为静态的状态。因此,在尚无重大国际事态导致美国实力变更或崩溃、或其他大国快速比肩或超越美国实力的背景下,目前的国际格局仍然是美国单极世界。
当前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不是美国推行旨在单极目标的国家战略实现的,而是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终结的自然延伸。当前单极世界显著的特征是美国霸权的傲慢和限度以及全球权力的离散化特征,离散化特征表现为信息化与技术扩散趋势和全球社会力量以及新兴国家的崛起,由此人们看到单极世界中蕴含的无极化和多极化趋势。但国际格局不是一般大国国家外交战略和政策造就的,而是实力相当的超强国家战略互动的结果。因此,单极世界中的中国有崛起的空间,当然这需要中美战略互信和协容。
一、冷战后单极国际格局的来源
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格局,是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这次单极国际格局的形成,来源于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随后的苏联解体,二战结束后的冷战两极格局,随着苏联解体导致的两极中的一极崩溃而形成单极格局。后冷战时代单极格局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并没有出现和美国比肩的其他国家或集团,美国在一些国际事务上,也体现了单极强国的行为模式。毫无疑问,目前的世界格局是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伊始,战时的首要盟国美国和苏联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继续合作守护战后世界和平,相反,由于对对方战略意图、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担忧,双方很快走向对立对峙,形成战后世界政治中的冷战两极格局*福克斯是最早提出战后“两极”术语的学者。有意思的是,福克斯认为战后的超级大国有三个,即美国、英国和苏联。他把世界分为两极,是以美国和英国为联盟一边,另一边是苏联。[5]。二战后的美苏两极格局,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世界极化为两个竞争性的集团;其次是美苏两个国家军事实力超强,只有这两个国家具有全球威慑的战略能力;再次是冷战两极对峙不仅仅是两个国家的军事对峙,更是两种社会生活体系的对峙;最后是国际权力在两个国家之间分配,它们有能力反对来自其他国家的联合[6]。冷战两极格局中,两个大国展开全方位竞争和对峙,危机不断,最后由于苏联一边的崩溃而导致格局解体。
这次由于苏东巨变导致的冷战两极格局的解体,国际社会由此走向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这是一次和平的格局更替。后冷战单极格局,冷战两极格局时代主要特征都保留下来,美国至今没有与之匹肩的对手,此外,美国的对外行为方式也展现了单极大国的实力,为此,自冷战结束至今,国际社会处于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之中。
之所以说冷战两极格局显著特点大都保留下来了,成为美国单极、他国无法匹敌的特点,首先必须承认,冷战后的各个大国,比如继承前苏联遗产的俄罗斯,尽管绝对军事实力仍然强大,但后冷战时代经济的羸弱,成为国家军备更新换代的短板,使得冷战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与美国相比,不升反降,差距不断拉大,无法与美比肩,也无法成为国际格局的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尽管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但仍然与美国有较大差距,现在也还无法成为国际格局中另一极。欧元统一后的欧盟,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还没有恢复过来,最近英国公投退出欧盟,更是雪上加霜,近期内与美的差距更会加大,谈不上与美较量成为格局中的极,何况大西洋联盟和北约的存在,决定其无法成为真正一极。总体上,美国军事力量一家独大,是其单极存在的坚挺支柱和首要特征。
其次应该看到,美国之外的其他大国或国际力量中心,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国际联合或联盟,造就制约美国单极霸权的国际集团。后冷战时代以来,中俄不断接近,缔结战略伙伴关系,建构上合组织,催生金砖国家会议,但这些行动,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结盟,正如两国领导人不断指出的,两国是结伴而不结盟。其他主要的战略力量之间,比如欧盟和俄罗斯,由于乌克兰危机,使得双方对立和防范更深了。中国和欧盟之间,尽管战略合作不断加深,但战略竞争的层面,也比较多。毫无疑问,后冷战时代,其他国家没有构筑能够与美国匹配竞逐的国家集团,美国单极领导下的大西洋联盟和东亚双边军事同盟,一方独秀,是美国单极的有效护持和显著特征。
此外,美国单极格局在冷战后的继续存在,也得益于冷战期间形成的美国国际制度霸权。罗斯福总统设计的联合国安理会维护世界和平的制度,虽然由于世界政治走向两极对峙而变形,并在冷战后时代继续存在,但其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正义与发展等方面,起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美国单极无法替代的。而二战后在美国倡导下建立起来至今还在运转的一系列国际经济制度,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其前身为关贸总协定),至今仍然在有效运转,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并护持美国霸权。此外一些国际机制,如1970年代中期建立的七国集团(后来加上俄罗斯),也发挥着重要的国际作用。在国际安全方面,还包括为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反恐而建立的一系列国际安全机制。美国正是通过这些机制企图领导世界,护持单极霸权的[7-8]。
最后,应该注意到,处于单极世界中的美国,也随时在以单极国家的方式行事。在冷战结束至今的二十多年里,为了应对单极可能的挑战和美国国家安全,美国不吝使用武力。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发动的四次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除了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外,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而在“911事件”后,美国更以反恐为名公开提出以“先发制人”和“改变政权”为目标的战略,对外行动上采取单边主义,体现了单极国家在武力使用方面的自由度,反应了美国单极霸权的傲慢。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冷战结束至今,美国的实力,没有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与其匹肩,在对外行动中,也体现了单极国家行动的自由度。毫无疑问,冷战后时代的国际格局中,美国超强地位一枝独秀,没有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与之比肩,体现了世界是单极国际格局的现实。
二、目前单极国际格局的特点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单极格局世界,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美国霸权的限度,二是全球权力的离散化特征,三是或多或少由前两个特征带来的一些重要国家提出的多极化诉求。正是美国权力的限度和全球权力分布的离散化,使得一些学者提出目前国际社会是多极化等观点。
三、美国霸权的限度
后冷战时代美国霸权,一方面表现了单极权力的傲慢,比如不经过联合国授权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实行单边主义等;另一方面,美国霸权也体现出明显的限度。美国权力限度的出现,是人们怀疑国际格局单极的首要来源。
第一,美国在解决国际和地区冲突方面的无能为力。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笼罩下的各种国际、地区和地方冲突,种族、民族矛盾和边界边境冲突,一下子失去两超的控制,爆发出来。作为国际格局单极的美国,在处理冷战后的冲突方面表现乏善可陈。有些冲突,明显地表现其处理能力和力量的限度,比如出兵索马里。有些冲突,由于其处位置的地缘战略性不强,美国明显不予理会,如肯尼亚种族屠杀。美国在处理国际冲突方面的缺能与失能,直接导致国际社会质疑其作为单极处理国际事务能力。
第二,美国在处理全球性问题方面的失能或缺乏意愿,是当前全球治理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重要原因。首先《京东议定书》事件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布什在为其决定辩护时毫不隐晦地称,美国目前需要解决自己的能源危机和经济增长放慢问题,过多的保护环境的规定可能抑制经济增长,因而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在《京东议定书》上的失信,不但使发展中国家对其失望,连其盟友欧、日也认为其将本国利益置于全球公益之上。作为单极世界领导者角色的美国的不愿意,是大多数全球治理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重要原因[9]。
第三,即使美国愿意和全力进行的单边行动,美国也受到其他大国或力量中心的制约,而体现单极权力的限度。在联合国安理会围绕伊拉克危机的较量中,就出现了一系列令美国始料不及的事件:美国的欧洲盟友法、德公开挑头反战,而且在最后关头毫不退让;法德共同与俄罗斯协调关系,这是二战以来首次;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多数中小国家聚首与美国周旋,硬是不让美国要求联合国授权对伊动武的议案得以通过;北约成员国土耳其按照国家利益行事,拒绝美国利用其本土作为攻打伊拉克基地的要求[10]。
第四,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影响力迅速下降。肇始于美国并迅速蔓延到整个世界的金融危机削弱了许多经济体的实力,美欧损失尤为严重。这次金融危机动摇了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并导致了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萧条。进而,金融危机导致各国对当前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制度和机制产生了高度不信任感。原本只是在美国国内发生的次贷危机竟然迅速蔓延至整个世界,这一现象使关于国际金融和经济秩序的重大问题浮出水面[11]。为此,国际社会要求改革二战结束以来主要由霸权国确立并长期维护的现行国际金融制度。
毫无疑问,作为国际格局单极国家的美国在因对国际冲突、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乏力,应对全球治理、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方面的缺少愿望,擅自单边主义、枉顾国际舆论的傲慢以及国际霸权制度秩序的失能等问题,是国际社会质疑美国单极地位的首要原因。
四、全球权力离散化特征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两极格局解体,作为单极的美国无法管控原本两极控制的国际事务,同时,伴随着全球化浪潮和新技术领域信息化趋势,全球权力出现离散化趋势。后冷战时代这种权力的离散化特征表现为信息化与技术扩散趋势和全球化和全球社会力量的出现以及新兴国家的崛起,由此人们看到单极世界中蕴含的无极化和多极化趋势。
信息化与技术扩散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关系领域的两极格局解体重要事态是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和技术扩散大大加快。在国家层面,信息技术扩散加快了知识和技术从发达西方世界向非西方发展中世界流动,并使得发展中国家发展加速;在社会层面,信息传播技术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使得社会公众能便捷获取信息,加快世界社会公意的形成,促使国际社会更加民主、透明和自由。
全球化和全球社会力量的出现。伴随信息技术扩散化进程的是全球化进程。新一波的全球化与以往时代全球化进程完全不一样。在国际关系领域,体现的是新议程设计与问题解决。继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两极格局政治军事高阶政治之外,经济事务和跨国关系等低阶政治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这一现实[12-13],后冷战时代以来,由于全球化进程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各种全球性议程不断出现,导致单极霸权无法主导国际议程。在事关全球性的议程如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很大程度上以国内政治为重,在一些地方性议程上,利益攸关方更是议程设计的首倡者,比如一些非政府组织,透过议程设计和倡议,在全球政治中发挥着民族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14]。议程设计也是权力,在当前全球时代,议程涉及首倡权的分散以及在全球议程中的失能、失信,是单极霸权受到挑战的首要表现。此外,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性社会运动的发展,催生了全球性社会权力的崛起。各种跨国社会运动,也以新的意识和角度推动着国际社会的变革和革新,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影响。
新兴国家的崛起。后冷战时代,具体的国际权势分散的重要表现,是非西方国家的权力发展。全球化和技术扩散,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一契机,大力发展经济,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更体现了非西方国家崛起的美好前景。反观西方国家,除了美国之外许多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处于发展落后的地位,特别是2008年进入危机以来,欧洲国家复苏乏力,2016年英国的公投脱欧,更显西方衰落,由此使得“西方欧美大国和日本等再也不能运用所掌握的权力主导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事务”[15]。
与上述积极的力量相对的是,一些负面的国际力量,也得到重要发展,如恐怖主义和各种跨国犯罪,冲击着国际力量。911事件,是后冷战时代对单极最大的打击。所有这些正面力量的发展和负面力量的冲击,使得国际格局的单极应对的力量显得捉襟见肘。有的学者将包括各种上述负面力量如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在内的力量称为对单极力量反对的“非极力量”[16]。
五、国际社会多极化的观点与诉求
面对美国霸权的限度和全球权力离散化现实,甚至是美国自己的一些学者也不认为目前的国际格局是单极,而一些国家纷纷提出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呼声或主张。
首先明确指出这一点的是塞缪尔·亨廷顿,他1999年春在《外交季刊》杂志发表题为《孤独的超级大国》一文,对单极世界论作了深刻而系统的批判。亨廷顿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超级大国并不意味着世界是单极的。从历史上看,单极世界只有一个超级大国和许多实力较小的国家,而不存在实力强大的大国。在单极世界中,超级大国可以有效地单独解决重大的国际问题,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也不能阻止它这样做[17]。
无独有偶,另一位学者小约瑟夫·奈认为,两极格局终结后,一方面,世界没有形成多极格局,因为美国的实力比其他国家强大得多。另一方面,冷战后的世界也不是单极格局,因为它夸大了美国能按其意愿行事的能力。奈在《外交季刊》撰写的《重新界定美国国家利益》一文中指出,如今的力量分配正像一盘三维棋局。在最高的一层军事是单极的,美国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中间一层,经济层面是多极的,美国、欧洲和日本占了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二。而最低的一层则代表了跨越边界且各国政府无法控制的跨国关系,其权力结构更为分散[18]。
美国的多极化观点只是体现在部分学者的论述之中。美国之外,中国政府主张用“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同法国、俄罗斯、德国等大国以联合声明的方式主动推进多极化进程。1997 年,中俄提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005 年和2008 年,中俄重申“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中法主张“多极化”要比中俄低调得多。1997 年,中法“主张多边主义”;2006 年,中法重申“建立长期稳定的双边关系,有利于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繁荣、和谐与团结的世界[19]。
但是“多极化阵营”对多极化的态度存有差异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中国的多极化实质是“国际政治民主化”, 争取自身利益, 但不排斥他国。其他大国所提倡的多极化主张具有两面性,既出于反对美国独霸世界、奉行单边主义的心态,也想在美国的主导下与其分享世界领导权,进而实现由西方大国共管世界的目的。法国和德国的多极化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讨价还价的手段而存在的。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 科诺瓦洛夫,认为多极概念非但不是无害的,而且还是危险的[20]。
尽管当代在单极国际格局的同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以及体现出美国权力限度和全球政治权力的离散化趋势,但正如小约瑟夫·奈自己所言,美国尽管有强大实力,但没有行动的意愿。毫无疑问,强大实力就是单极最好的表征。更重要的是,在目前美国霸权主导下的单极世界里,由于美国实力大大超过其他大国,其他大国如果采取二战以前通常采用的预防性制衡手段,必将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即便其他大国对美国采取制衡手段也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总体上,单极国际格局仍然是稳定的。
六、单极世界与中国崛起
中国的改革开放源于两极格局时期,后冷战时代伊始,正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继续飞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政治上大国战略伙伴关系建构和上合组织、东亚地区主义合作战略等多边主义建构的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国际体系,应对全球化进程,并取得重大经济胜利。后冷战中国的成就,是单极国际格局背景下取得的重大成果。纵观新中国以来的中美关系,经历了敌视、战略协同到协调与竞争三个阶段。后冷战单极格局变化,中国及时将对美关系作为大国关系重中之重,大力进行协调竞争,避免成为单极拟想中的遏制对象,赢得了战略发展机遇期,使改革开放迄今一直取得重大成果,到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新的时期,如何实现中国梦,正确认识单极格局和应对美国霸权仍然是首要战略考虑。
表1 1949年至今的中美关系与国际格局
应该认识到,首先,单极国际格局仍然在持续,这是我们进行外交战略谋划的首要背景。尽管美国在后冷战时代受到诸多挑战,并体现了权力的限度,但目前的国际格局仍然是美国单极。美国综合国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目前世界上没有能够挑战美国单极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另一方面,美国单极的挑战,有相当一部分是美国应对的意愿不足造成的,其在全世界造成的信任形象赤字无关乎其实力地位,不影响其单极结构。
其次,国际格局可能的转变与改变,离不开美国。必须注意到,世界并不必然走向多极或两极格局,任何可能的国际格局变更,都离不开现在单极国家——美国的参与并认同。所以,不管未来格局如何,包括未来格局的形成,美国必然在其中要起重要作用。由此,作为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成为重要推手的中国,与美关系、与美协调都非常重要。
再次,就国际格局本身而论,没有最好的“多极”“两极”或“单极”,谁也不能确定多极就更优,单极就比多极更坏,国际格局的好坏,是与国际秩序、流行的国际规范和主要国际战略力量的行为取向密切相关的。多极化世界,也有可能是相互恶性竞争、以邻为壑甚至霸权竞争。因此,与其展望未来的多极或两极,不如尽心谋划单极中的国家发展。
认识到单极国际格局的现实,新时期的中国需要在单极格局下实现中国梦,我们认为有三个取向必须坚持。
首先,我们是现状国家,不是修正主义国家。正所谓“太平洋足够大,能够容纳中美”。中国的“一带一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一方面是中国自己的经济战略、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它也为沿线国家提供发展公共产品,为相关国家提供重要发展机遇。这实际上是当前国际发展公共产品不足的重要补充。
其次,新时期的中美关系与两极美苏对峙对抗的极化关系不同,两者是协调与竞争的关系。两极时期1970、80年代,中美有战略协同的成功经验,后冷战至今单极时代又有更多的协作经验,两国能够建立战略互信下的竞合关系,成为推动两国和世界发展的成功大国关系范例。
再次,全球化时代相互依存使得中美互融,双方更应该确立共容战略。加强交流协调与合作,互融有无,互融你我,在世界格局中共同容纳对方,共同发展。未来的世界格局的发展,中美关系的互融共容,将是重要的良性推动力量。
七、简要结语
美国在后冷战时代超强的国力,是后冷战世界单极格局的重要表现。美国单极的行为方式是以美国的优势地位护持和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在提供全球治理公共产品层面的信誉缺失。由于信息化和全球化下的全球权力离散以及新兴国家和全球社会理论的兴起,使人们觉得单极要转型了。但国际格局的极是以国家综合国力为考量的,在没有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与美实力比肩的情况出现之前,国际格局仍然是美国单极。世界格局并不必然走向多极,这依赖于美国及其可能与美比肩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战略互动。新时期领导人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单极下与美互融共容战略的实现。
[1]王厚康,金应忠.国际格局——世纪之交的转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2]陈启懋.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大转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3]刘江永.国际格局演变与中国周边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6):4-24.
[4]崔立如.国际格局演变与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下[J].现代国际关系,2016(2):1-9.
[5]FOX W.The Super-powers:The United States,Britain,and the Soviet Union-Their Responsibility for Peace[M].New York:Harcourt,Brace,and Company,1944:97-98.
[6]WAGNER R.What was Bipolarity?[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1993,47(1):77-106.
[7]门洪华.霸权之翼:美国的国际制度战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王缉思.美国霸权与中国崛起[J].外交评论,2005(84):13-16.
[9]马骦.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以气候变化问题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3(1):92-95.
[10]亚平.从伊拉克战争看单极与多极的较量[J].党建,2003(8):14-15.
[11]秦亚青.世界格局、国际制度与全球秩序[J].现代国际关系,2010(T):10-17.
[12]KEOHANE R O,NYE J S.Transnational Relations in World Politic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13]KEOHANE R O,NYE J S.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M].Glenview,Ill.:Scott,oresman,2001.
[14]凯克 M E,辛金克K.超越国界的活动家:国际政治中的倡议网络[M].韩召颖,孙英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5]叶江.论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扩散与转移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3):57.
[16]刘建飞,秦治来.论世界格局“非极化”及其经济基础[J].国际政治研究,2012(4).
[17]HUNTINGTON S P.The Lonely Superpower[J].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1999,78(2):35-36.
[18]NYE J S,Jr.Redefin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J].Foreign Affairs,1999,78(4):22-25.
[19]王洪涛.国际政治中的极化问题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4):104.
[20]李金霞,王洪涛.“极化”争论与中国外交[J].社会主义研究,2005(5):123.
(责任编辑 孔凡涛)
The Basic Features and Trends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Configuration and China's Orientation
XIAO Huan-rong,QI J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the discuss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configuration has been popularly summarized with such terms as unipolarity,multipolarization,uni-multipolarity,nonpolarity and "multipolar time" etc.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onfiguration is the unipolar world domina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not realized by the US national strategy,but the natural extension of the end of the bipolarity of the Cold War.The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unipolar world are the arrogance and limits of American hegemony and the discretization of global pow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with the information tendency,global social forces and the rise of emerging countries that can be implicated the non-polarized and multi-polarized tendency from the unipolar world.However,the international configuration is not built by the superpower's foreign strategy and policy but rather the strategic interaction results of several equally powerful countries.Therefore, it is available for China to rise up in the unipolar world on the basis of Sino-US strategic mutual trust and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configuration, unipolarity, power discretization, multipolarization, China's rise
2016-09-21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双一流建设项目成果
肖欢容(1971- ),男,江西高安人,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安全与冲突管理、地区主义与中国外交研究;齐迹(1988- ),男,内蒙古赤峰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15级博士生,主要从事全球传播与国际关系研究。
D81
A
1674-3571(2016)06-0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