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2016-12-02王元颢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称普通高校学历

王元颢,陈 松

(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819)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王元颢,陈松

(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 沈阳 1108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性别、职称、学历、学缘、任教时间、外聘数量、硕导数量7个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 1)女性教师较少,师生数量比欠佳;2)职称分布相对合理,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数量偏少;3)学缘结构欠合理,本校毕业教师数量较多,学科(专业)结构合理;4)高教龄教师多,年轻教师较少,外聘教师数量过少,硕导数量分布不均。建议:1)引进优秀师资,协调性别组成;2)完善职称晋升,提升学历水平;3)改善学缘结构,丰富学科人才;4)促成以老带新,增加外教硕导。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先后经历3次修订,体育教育专业(Physical Education)于1988年经教育部正式定名。1954年,沈阳体育学院以“体育”作为专业名称率先开办,并于1956年开始招生,是辽宁省开设体育教育专业雏形最早的院校。发展至今,辽宁省有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大学、大连大学6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1]体育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高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结构状况的合理性,对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如何使高校体育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新课题[2]。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本科专业中唯一的师范类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通过对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相关现状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揭示其共性与特点,分析优势与不足,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辽宁省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沈阳体育学院、沈阳大学、大连大学6所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CNKI)以“辽宁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等为主题进行检索,筛选下载相关的期刊类文献174篇、硕博士学位类文献22篇,查阅辽宁省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系统官方网站,分类和整理所需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当面咨询并利用电子邮件、电话和社交软件等向辽宁师范大学姜勇副教授、东北大学金刚副教授和沈阳体育学院张辉副教授3位多年参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资深人士请教,就师资队伍相关调查指标进行确定并听取他们的建议。

1.2.3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对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并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数据真实有效。

2 结果与分析

2.1教师数量 2004年,教育部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规定,综合、示范、民族院校以及工科、农、林院校师生数量比不超过1∶18为合格,超过1∶22就要给予黄牌警告,限制其招生,体育院校合格线为1:11,超过1:17限制招生[4]。由表1可知,2015-2016学年,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总数171人,学生总数3 024人,师生数量比1:17.68,总体上达到合格标准。其中,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和沈阳大学表现较好,大连大学未达到合格标准。作为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主力军,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生数量比超过了限制招生的警告线,单个教师对应学生的数量过多。相比较而言,通过查询相关高校网站得知,截至2014年12月,首都体育学院师生数量比为1∶13.92[5];南京体育学院师生数量比为1∶14.01[6],两所体育院校师生比均低于警告线,师生比情况较沈阳体育学院表现好。由上可知,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生数量方面,辽宁省综合、示范类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师生配比较好,教师压力较小,但专业体育院校存在不合格与超过警告线的现象。

表1 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15-2016学年师生数量信息[3]

2.2性别结构 由于性别心理上的差异,男、女体育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个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男、女教师的人数也应保持适当的比例[1]。表1中2015-2016学年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男、女教师为104人、67人,分别占60.82%、39.18%,女教师数量略少。其中鞍山师范学院与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女教师仅占35.71%、34.18%,女教师数量较少,低于平均水平,相反,大连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女教师几乎与男教师持平,而沈阳师范大学该专业女教师数量高于男教师数量。

2.3职称组成 职称结构是指师资队伍内部具有各级职称的人数比例状况,是反映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7]。2011年,陈东章、柳云等学者在我国内地12所高等体育院校师资资源调查情况中发现,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及以下职称比例为1∶2.47∶4.98,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就达到了41%[8]。截至2014年12月,首都体育学院教师的职称结构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其他职称比例为1∶2.40∶1.11∶0.49∶0.09[5]。表2可得,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和其他5项职称比例分别为1∶1.97∶1∶0.08∶0.45,高职称教师人数较多,副教授以下职称教师数量较少,低于12所体院平均值和首都体育学院比值,所占比重依次为22.22%、43.86%、22.22%、1.75%和9.94%,结构呈现出副教授比例最高,教授与讲师数量相等,助教最低,职称总体结构基本合理。其中,沈阳师范大学和鞍山师范学院教授人数过少,讲师比例最高,高职称教师比例不足。

表2 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15-2016学年教师职称、学历信息[3]

2.4学历构成 教师的学历是其理论基础、学研水平和潜在能力的重要标志,学历层次越高,在科研上可以更好的发掘自己的潜能,这对开展高校体育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9]。合理的学历结构有利于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科学的学历结构对学科建设、教育发展意义重大[10]。截至2014年12月,首都体育学院博士以上学历教师人数比例为29.17%,硕士学历教师比例为57.20%,本科学历及其以下教师比例为13.63%[5]。南京体育学院博士以上学历教师人数比例7.81%,硕士学历教师比例55.86%,本科学历及其以下教师比例为36.33%[6]。与上述2所体育院校相比较,表2中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博士以上学历27人,占15.79%,硕士学历66人,占38.60%,本科及以下学历78人,占45.61%,本科学历教师数量最多,高于研究生学历教师数量,高学历教师人数所占比例较低,学历结构比重欠合理。借助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测试工作与辽宁师范大学姜勇副教授、东北大学金刚副教授和沈阳体育学院张辉副教授就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历偏低现象进行访谈,访谈中3位专家均表示本科生学历教师数量偏多,主要集中在年龄偏大的教师当中,早期入校任教主要重视考察体育技能,如今高龄教师往往已经获得高职称,对学历需求不大。

2.5学缘结构 高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则指高校教师团体的学术教育背景来源单位或组织的组成及构成状态[11]。同缘正如“近亲繁殖”,往往利大于弊。“远缘杂交”是不同专长、不同来源、不同学派教师智能的有机组合,这样的组合——智力和创造力的综合,有利于互相学习,博采众长,形成“杂交”优势[12]。注重研究成果的大学,都自觉地把本校毕业的教师比率控制在全体教师总数的1/3以下,旨在提高学术水平,消除由于本校毕业的学阀帮派可能产生的弊害[13]。通过查询相关网站得知,截至2014年12月,首都体育学院教师中本校与非本校毕业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4.39%、85.61%[5]。

表3 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15-2016学年教师学缘、学科结构信息[3]

表3统计结果显示,在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中,学缘结构方面,本校毕业教师67人,占39.18%,非本校本校毕业教师104人,占60.82%,教师总体中本校毕业人数比例高于首都体育学院,学缘结构欠合理,其中沈阳体育学院本校毕业人数高达72.15%,所占比例过高。学科(专业)结构方面,本专业毕业教师137人,占80.12%,非本专业毕业教师34人,占19.88,本学科人数为主,吸收多学科人才,学科(专业)结构合理。鞍山师范学院、大连大学非本专业毕业人数占35.71%和26.32%,比例相对略高。

2.6任教时间 任教时间不仅体现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更反映了专业师资队伍的深度。

表4 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15-2016学年教师任教时间信息[3]

由表4可知,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任教时间21年以上共100人,占58.48%,说明专业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经验,有利于学术发展,人才培养。其中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任教时间主要集中在11~15年之间,相比于其他院校任教时间较短,沈阳体育学院5个任教时间段均有教师,说明师资补充及时,教师依年龄搭配合理。随着教龄时间的增加, 不少高校体育教往往会因为“职称到顶”而不思进取, 会因对教学工作的熟悉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热情、动力和可能,从而出现发展中的“高原现象”[14]。因此,任教时间也是把“双刃剑”,需要尽可能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2.7外聘与硕导数量 外聘、回聘和兼任教师等类似聘任方式与专任教师灵活组合使用,有利于专业实力的增强补弱,协调发展。特别是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中,部分高校外聘专职高水平教练的方式已经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如清华大学、华侨大学的男子篮球队、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等[15]。在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由于受到学科特性、专业局限和招生规模等因素影响,只有作为体育类院校的沈阳体育学院拥有15名外聘教师,剩余5所院校均无外聘教师,而体育专业内或跨学科外聘教师正是推动专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根据表5可得,沈阳体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兼任硕士生导师分别为38人和20人,硕导数量较多,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沈阳师范大学、大连大学硕导数量均为4人;而鞍山师范学院与沈阳大学该专业无硕导。

表5 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15-2016学年外聘教师与硕士生导师信息[3]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整体上,辽宁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学生数量比合格,3所师范类院校和沈阳大学师生比情况较好;女教师数量略显不足,鞍山师范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女教师数量较少。

2)总体上,教师中副教授比例最高,教授与讲师数量相等,助教最低,职称总体结构基本合理;学历结构中,本科及以下学历比重较大,整体上有欠合理。

3)教师学缘结构欠合理,本校毕业教师比例偏高;学科(专业)结构丰富,相对合理。

4)教师任教时间10年以上人数比例超过83%,教学经验丰富,同时也存在年轻教师占比偏少的问题;6所院校中只有沈阳体育学院拥有外聘教师,其与辽宁师范大学硕导数量较多,其他学校硕导数量过少或没有硕导,说明学校间师资建设存在不小差距。

3.2建议

1)引进优秀师资,增加女性教师。增加并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女性教师培养,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合理分配教师课时、班级构成,降低师生数量比值,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学压力。

2)完善职称晋升,提升学历水平。丰富专业内学习、培训、晋升体系,加强师资梯队建设,增加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数量,提升专业教师学历水平。

3)改善学缘结构,丰富学科人才。反对“近亲繁殖”,鼓励“远缘杂交”,推行“稳定骨干,放开一般”,公开招聘所需英才,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降低本校毕业教师比例。以体育学科(专业)教师为主,吸收多学科、多领域等人才资源,推动本学科(专业)发展。

4)促成以老带新,增加外教硕导。利用高教龄教师数量优势,培养新进教师,形成以老带新,推动新老交替,防止断层,吸引外聘教师加入,增加硕导数量,形成学科发展合力。

[1] 周强,王欢,王天佩,等.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体育学刊, 2002,9(1):100-103.

[2] 周建华.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对20所实施“三自主”选课模式的高校调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81-84.

[3] 辽宁省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系统官方网站[EB/OL].http://zypt.upln.cn/,2016-01-13.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 srcsite/A03/s7050/200402/t20040206_180515.html,2016-01-13.

[5] 首都体育学院.[EB/OL].http://www.cupes.edu.cn/ cenep/cupes/jwc_new/index.jsp,2016-01-13.

[6] 南京体育学院.[EB/OL].http://www.nipes.cn/jw/ main.htm,2016-01-13.

[7] 孙正,王建.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实行“教学型”高级职称的改革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5):90-93.

[8] 陈东,章柳云.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师资管理现状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34(3):94-97.

[9] 赵国庆.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引进现状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10] 孔庆波,陈洋.高校体育师资学历结构极化的病态究因与建改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5):621-627.

[11] 胡学实.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2014.

[12] 王莹.以教育评估为契机推进师资结构整体发展——基于全国14所体育学院教师队伍结构之量化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14-20.

[13] 刘兴.我国体育院校术科教师学缘结构问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23(2):117-119.

[14] 于芳,曲宗湖,付奕,等.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现象相关特征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5):76-79.

[15] 彭庆文,彭雪涵,陈希.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现状探析——基于京、闽、湘三省市68所普通本科院校的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6):26-30.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taff in Universities——Taking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Yuan-hao,CHEN So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Liaoning 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mainly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7 basic situation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t Liaoning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quantity, gender, titl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education-related structure, teaching time, external number and tutors of master’s degrees, which provided theore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emale teachers are less and propor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inappropriate; the professional title distribution is relatively reasonable, but low proportion of master’s degree or above; the education-related structure is less reasonable, more teachers from original university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s in courses; the number of high school age teachers are larger than young teachers, the external teachers too few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aster tutors are unbalanced.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 these schools are supposed to introduce outstanding teacher resources, increase female teachers; make the title promotion reasonable and enhance the education level; improve the education-related structure, enrich the subject talents; facilitate the older teachers leading new teachers and increase external teachers and Master tutors.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teaching staff

G807.4

A

1004 - 7662(2016 )04- 0032- 05

2016-01-23

王元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职称普通高校学历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学术造假将被撤销职称并记入诚信档案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职称:追寻幸福中的成长
膨胀学历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
知识无力感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