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银投行要“智做”
———对工商银行投行业务未来发展的一些浅见

2016-12-01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葛寸石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投行信贷

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 葛寸石

工银投行要“智做”
———对工商银行投行业务未来发展的一些浅见

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 葛寸石

粗算起来,工商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已有十余载,一直在变化,有明显的量的变化,亦有质的转变,原来与信贷业务紧密关联的投行业务收入大幅增加,后来伴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更富新兴业务特点的投行业务也一度出现大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取得大发展的投行业务实质上主要还是类信贷业务。因此,随着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及外部监管的不断加强,随着工行将类信贷业务纳入全行信贷风险统一管理体系,从近一两年开始,投行业务增长明显乏力,发展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这样一个时刻,作为一个投行从业人员,我想谈一谈对工商银行投行业务未来发展的一些想法。

投行业务竞争力正在消逝

顾名思义,类信贷业务与信贷业务可以称作“同门师兄弟”,除了资金来源不同、借助平台不同之外,对融资主体、期限、增信措施、用途、还款方式、还款来源等融资基本要素的考量方式是基本相同的,融资客户最后获得的服务也同样是债务资金或名股实债资金。以类信贷业务为代表的投行业务之所以得到大规模发展,是有特定的背景的。就如现今的互联网金融一样,刚开始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监管还处于盲点,银行等主要交易对手内部管理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类信贷投行业务享受了巨大的政策红利。许多融资需求,信贷满足不了的,都纷纷转向类信贷投行业务,这里既有信贷规模不足的原因,也不排除不少是有“弯道超车”的因素。投行部门作为类信贷业务的前台营销部门,忙得不亦乐乎,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信贷之外产生的收入占据了半壁江山,弥补了信贷关联投行收入下降产生的缺口。

后来,监管部门发现了影子银行的潜在风险,我行风险管理部门也很快认识到类信贷业务的实质,将类信贷业务纳入统一风险管理体系,给予其与传统信贷业务几乎相同的风险审查标准与管理要求。类信贷业务优势越来越少,“钻空子”的本事越来越难发挥了,反而在经济下行时越发显现出缺点,同一个融资项目,通过类信贷投行渠道办理的操作链条比信贷业务几乎长一倍,资金成本还高不少。对企业而言,为了获得同样一笔融资,类信贷投行渠道需要付出更高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明显不划算。对投行部门来说,类信贷业务虽然在账面上是不占用经济资本,但在办理效率、客户体验、价值创造等方面并不见优势,业务创新的空间大打折扣,营销客户的底气并不充足。如果把类信贷业务看作一种产品,连销售人员自己都看不到优势,怎么说服客户购买?即使买了,也必然没有回头客,短期的获益可能是未来长远发展的透支。个人认为,作为投行部门主要盈利来源的类信贷业务这个产品问题太多,不应该一味地强调营销,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投入去改进与创新产品。优质的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

投行业务二次腾飞需要“智做”

套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哲学终极问题,投行业务未来“要到哪里去”?首先还是应该追根溯源,重新认识投行业务“是谁”?即:什么是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撇开国际通行定义不谈,站在商业银行的情境下,我认为投行业务的本质应该是一种“融智+融资”金融集成服务,是为满足客户投资理财、股权融资、重组并购、债务融资等需求,通过组合运用集团内外信贷、信托、保险、证券、租赁等金融工具及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级机构等智力资源,提供投融资方案设计、资金安排、信息咨询等服务的业务。要点是:一是集团内外信贷、信托、保险、证券、租赁等金融工具及会计、律师、评级等智力资源是投行业务的“零部件”;二是投融资方案、资金安排、信息咨询等服务是投行业务的“整机”;三是“融智”与“融资”缺一不可,“融智”是灵魂,“融资”是躯体,光“融智”收不到钱,光“融资”赚点小钱。上述对投行业务内涵的理解,实际上隐含了我眼中工商银行投行业务应走的发展之路。

投行业务要给客户提供融智服务,“智”的核心是投融资方案的设计,但设计的结果不应是通过跨越“千山万水”,绕过重重风险审查让客户获得融资,而应该要能够提供融资之外的增值服务,除了政策方面的合法规避之外,还要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融入到企业实体经营当中,要与企业做利益共同体,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比如,通过投行的服务,企业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助力企业轻资产战略;主动发现企业短贷长用的财务风险,帮助企业拆弹;合理设计企业组织结构,合规避税……如此种种。

当然,真正检验投行服务好不好,关键看“疗效”,推动落实很重要。所以,一方面,要提高“智”的水平,还要增强“做”的能力。“智”在于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不能只有信贷人才,也不需要全能的人才,需要专才,包括法律、投资、金融、税务、财务等各方面专业人才,也包括在股权融资、重组并购、债务融资某一方面研究深入的专才,也需要发现企业价值的人才,如果每“1”个投行人员都要做全才,那么,整个投行团队“1+1”可能还是等于1,如果每个人都有专才,那么整个团队“1+1”就必然大于2。

“做”在于渠道、在于工具,渠道和工具包括内部的,也包括外部的。内部的渠道就包括资管业务、自营投资、信贷业务,这是投行业务的第一“靠山”,内部渠道的问题主要还是链条长、效率低,跟不上企业资本运作的节奏,需要改进操作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快也是一种创新。外部的渠道包括银行同业、非银金融机构、大企业、私银客户等,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评估机构、评级机构等等,也包括与政府合作设立组合式基金,这些渠道需要建起来,工银投行才能真正实现向“金融集成商”的转变,只有合作机构网络足够密集,同时了解各家机构的风险偏好,我们的智力服务格局才能足够大。

无论是“智”还是“做”,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事,是缺乏底气的。习惯了依附大资管大信贷,习惯了办理见效相对快的类信贷业务和并购贷款业务,为什么要做复杂的设计,为什么要做股权业务,何况内部又很难通过审批?合作机构凭什么配合我们?大资金凭什么信任我们?但站在某个时代十字路口,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再难都要往下走。未来的路,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定是两手都要硬,一手仍然要抓好现有的类信贷投行业务,避免收入断崖式下滑,一手大力抓新业务、新渠道、新队伍,为未来持续发展铺好新路子。

智力服务、渠道开发,我们做得不好,但很多小机构、小公司现在做得很欢快,值得大家思考。工商银行本应也能做好,而且更好!不能因为现在做得不好或不好做就放弃,就好比不能因为高考难考就不上大学,甘心以后做初级劳动者,满足于果腹?很多银行都已开办投行业务,各种非银金融机构也设立了投行部门,投行业务发展竞争已非常激烈,工商银行的投行业务长期以来业内领先,未来也应快人一步,应坚定地迈开变革的第一步。

顶层设计的尽快到来,总是让人那么期待。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投行信贷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