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火针高选择性去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16-12-01刘艳伟孟爱霞李宝新孙建军

河北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腓总火针骨关节炎

刘艳伟,孟爱霞,胡 华,李宝新,孙建军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河北 承德 067000)

火针高选择性去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刘艳伟1,孟爱霞2,胡 华1,李宝新1,孙建军1

(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观察火针选择性去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临床诊断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针高选择性去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对照组采用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神经阻滞治疗,评价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时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有无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高选择性去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神经阻滞治疗。

骨关节炎; 膝; 火 针

笔者在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火针去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治疗膝骨关节炎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膝KOA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人员均来自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44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8岁,平均(55.6±3.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平均(21±9)个月。左膝18例,右膝31例,双膝11例,按就诊序列奇偶数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火针选择性去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对照组以单纯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神经阻滞治疗,进行对照观察。

1.2 入选标准:接受临床治疗者必需具备以下标准:临床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欧洲风湿病联盟修订的膝骨关节炎的诊断[1]①近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膝痛;②活动时有骨摩擦音;③晨僵≤30min;④年龄≥40岁;⑤X线片示骨赘形成或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⑥关节液实验室检查符合骨关节炎。其中,满足1+5条或1+2+3+4条或1+2+3+6条者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所有入组本研究的患者关节疼痛部位固定且主要以膝关节内侧及外侧疼痛为主,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排除膝关节结核、肿瘤者,并发较为严重的心、肝、肾、肺、脑等重要脏器疾病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近期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治疗组采用火针去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外展轻度外旋,确立缝匠肌和股内侧肌的夹角处做与股骨干纵轴垂直长约5cm标记即隐神经髌上支为第一进针点群,确立缝匠肌和股薄肌之间在关节间隙平面近端近股骨内侧髁处做与股骨干纵轴垂直长约5cm标记即隐神经髌下支为第二进针点群,在髌下脂肪垫外侧和Gerdy结节处与股骨干纵轴平行标记为第三进针点群,在上胫腓关节处为第四进针点群。常规皮肤消毒后,左手固定被刺部位,右手持针,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红至发白,迅速刺入标记区,进针深度根据部位及患者体质灵活掌握,然后立即将针拔出,第一、二标记区每个进针点群每次2~3针,第三、四标记区每次4~5针,每次针眼均不重叠,针刺后用消毒纱布贴敷,并嘱患者保持针眼干燥,每周2次,3周为1个疗程。

1.3.2 对照组:单纯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神经阻滞,消毒方法及定位同治疗组,每个部位给予0.5%利多卡因注射液2mL局部行神经阻滞治疗。

1.4 疗效观察

1.4.1 疗效标准评分:将两组病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即VAS(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即0分表示不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和国际公认的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指数)[2]做为临床观察指标,分别属于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3个维度,分值越高表明关节病损程度越重,轻度<80,中度80~120,重度>120。

1.4.2 观察指标:由一位不参与本研究的临床医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时独立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及WOMAC评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有无针眼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1.5 统计学分析:在治疗3周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用VAS和WOMAC评分进行比较,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应用χ2检验,若P<0.05,说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1.6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针眼感染及重要血管、神经误伤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无利多卡因过敏等并发症。

2 结 果

2.1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疼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对照组在治疗3周、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WOMAC评分在治疗3周后、治疗后3个月时明显低于治疗前基础值(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相应指标改善明显(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和WOMAC评分比较

3 讨 论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由于关节软骨破坏或变性而导致的疾病。常因损伤、过度负重、炎症等因素造成关节软骨损伤。本病的主要特征是滑膜关节的局灶性软骨表面损害以及与之相关的软骨下骨的重构和轻度滑膜炎[3]。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老年人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成年人中膝骨关节病的患病率2.2%~9.6%[4],由于膝关节疼痛限制了患者活动,运动减少导致体重增加,从而加重膝关节负担,这一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但是,无论膝关节何种致痛机制,痛觉的形成及性质与局部神经的分布特点密切相关,骨关节炎的疼痛除来自关节腔内炎症因子的刺激,还与神经末梢的裸露有关,去关节周围神经支是通过阻断疼痛处的传入神经、打断疼痛反射弧,从而达到去除关节疼痛的目的。目前应用去神经化治疗膝骨关节炎国内临床报道较少。有报道通过对膝关节去神经化可以更好地消除患者疼痛的症状。国内外学者对膝关节神经分布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膝关节神经分布较为固定,分为浅深两层。髌腱和其深部脂肪垫、前交叉韧带神经、胫骨结节等神经支配主要来源于隐神经关节支、腓总神经关节支。且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骨性标志明显、皮下肌肉较少容易定位。因隐神经关节支定位相对精准,隐神经在进入关节之前几乎与股骨干纵轴平行,所以与隐神经走形垂直标记处每次行2~3针,而腓总神经关节支走形迂曲且角度变异略大,所有每次行4~5针,且每次针眼不重叠以达到充分去神经化目的。西医多采用切断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的方法,该方法创伤较大且易形成神经瘤,火针疗法是通过针体高温使神经组织变性,阻断隐神经关节支及腓总神经关节支传导通路,打断疼痛反射弧,从而达到去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而且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火针能够毁损感受痛、温觉的Aδ和C神经纤维,而传导触觉的Aa、Aβ纤维的功能得以保留,患者去神经化后膝关节运动及周围的皮肤感觉无明显异常。另外,膝关节退变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P物质、5羟色胺及缓激肽等致痛因子释放,刺激局部痛觉感受器产生疼痛,疼痛反过来又引起肌肉痉挛加重微循环障碍,形成恶性循环,而火针通过温热作用,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可起到消炎镇痛目的。对照组神经阻滞可以减轻神经通路的炎症,缓解软组织对神经的卡压,减轻疼痛,打断疼痛恶性循环。治疗组及对照组在VAS评分及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临床参照VAS评分及国际公认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是目前用于评估膝关节骨关节炎应用最广泛的测评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

[1]Jordan K,Arden N,Doherty M,et al.EULAR recommendations 2003:an evidence based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report of a task force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Clinical Studies Including Therapeutic Trials(ESCISIT)[J].Ann Rheum Dis,2003,62:1145.

[2]陈蔚,郭燕梅,李晓英,等.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的重测信度[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23.

[3]刘勇,孙伟,王力,等.两种不同药物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前瞻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3):387~390.

[4]沈文,牛志军,金桥,等.针刀缓解膝骨关节炎顽固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23):1963~1966.

Knee Ostarthritis on the Method of Fire Needle High Selectivity to Cut off Articular Branches of the Nervus Saphenus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

LIU Yanwei,et al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e Medical College,Hebei Chengde0670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knee ostarthritis on the method of fire needle to cut of articular branches of the nervus saphenus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Methods:Selected 60 cases of knee ostarthritis,And divided them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method of fire needle high selectivity to cut off articular branches of the nervus saphenus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method of blocking articular branches of the nervus saphenus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Then evaluat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retherapy,3 weeks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VAS score and WOMAC score,and recorded the complications on course of the treatment.Results: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There'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The method of cutting off articular branches of the nervus saphenus and common peroneal nerve with fire needle is better than nerve block.

Ostarthritis; Knee; Fire needle

1006-6233(2016)10-1591-03

A【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0.003

河北省承德市科技支撑项目,(编号:201422031)

猜你喜欢

腓总火针骨关节炎
超声引导下神经水分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1 例*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量运动
神奇的火针疗法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