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与养老诉求
——基于昆明市的调查

2016-12-01黄加成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人间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存困境

黄加成(云南民族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城市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与养老诉求
——基于昆明市的调查

黄加成
(云南民族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独生子女的死亡,是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失去子女,意味着最大支持支柱的缺失。调查显示,昆明市失独老人在生活、心理、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等诸多领域陷入了困境,面临着有子女老人不同的养老诉求。

关键词:城市失独老人;生存困境;养老诉求

独生子女的死亡,是城市独生子女父母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失去子女,意味着最大支持支柱的缺失。日常生活中,城市失独老人在生活、心理、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等诸多领域陷入了困境,面临着有子女老人不同的养老诉求。下面通过昆明市五华、西山、官渡和盘龙四个主城区200位失独老人的调查,加以分析。

一、昆明市失独老人的生活困境

(一)现实与未来生活压力大。不同于空巢老人有子女的经济资助,失去独生子女,就意味着缺失了子女的经济后盾。调查显示,昆明市92.5%的失独老人都有退休工资收入,但收入相对偏低。51%月工资收入集中在1501-2500元段内,7.5%在1000元以下,处于贫困状态。目前,昆明市绝大多数失独老人经济上能够独立,基本生活能够维持。面对日益高涨的城市生活成本和医疗支出,昆明市失独老人大多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经济相对紧张,部分失独老人经济困难。除了生活中经济的紧张,昆明市失独老人普遍在为现实与未来生活中遇到的就医、养老、殡葬等种种问题揪心困扰,有的失独老人尚在为赡养年迈父母、偿还子女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抚育子女留下的孙辈努力工作。

(二)生活照护支持缺位。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退化,城市失独老人日常生活照护的需求和呼声日趋凸显。调查显示,昆明市只有7%失独老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93%的失独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高血压、颈(腰)椎增生、高血脂、糖尿病是昆明市失独老人前四位常见疾病。当发生意外、患病时,夫妻相互照料与扶持成为昆明市失独老人的首要选项。除非迫不得已,他们才去向兄弟姐妹、同事好友、社区和社会寻求帮助。没有孩子,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尽己所能去呵护自己的健康,尽量少生病,小心地避免发生意外。在患病和发生意外需人照料支持时,他们对失独的体验和感受更为深刻。

(三)精神心理问题严重。子女的离世,让失独老人湮灭了未来希望,情感失去了寄托,生活的价值陷入了虚无。“活一天,算一天”,成为了众多昆明市失独老人无奈的人生意义注脚。调查表明,72%的昆明市失独老人认同“平时的生活,我漫无目的,不知道该做什么”,生存缺乏应有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存在着孤独、焦虑、抑郁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77%的昆明市失独老人在生活中时常感受到孤独。85.5%的失独老人沉浸在过去,难以面对现实,时常翻看收藏起来的孩子的东西。86.5%的失独老人在逢年过节、生日时倍感失落。由于长期沉浸在失子之痛中,58.5%的失独老人存在睡眠障碍。昆明市失独老人众多心理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与个体自我心理疏导能力有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有效的精神支持和专业人士介入的不足和缺失。

(四)社会关系萎缩断裂。失去子女以后,昆明市失独老人自我认同普遍低下,心理自卑而又敏感,普遍存在畏惧人际交往的心理。昆明市失独老人社会互动对象的范围不断减小,社会互动的范围、频度、广度和深度也不断降低。调查发现,昆明市失独老人日常生活中社会交往的对象主要集中在配偶、亲戚和朋友,和邻居、同事、社区工作人员互动程度很低,大多生活在自己的独立封闭时空之中。昆明市社会成员也普遍存在着与失独老人主动隔离的现象。随着社会隔离的不断加剧,昆明市失独老人社会交往出现“内卷”式的特征,人际关系日趋松散,社会关系面临解体,与他人和社区的社会关系断裂,增加了昆明市失独老人重新融入社会的难度。

二、昆明市失独老人的养老诉求

(一)老有所养。调查发现,缺失了子女资助的后盾,相对较低的收入与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消费和医疗花费相比显得日趋紧张,昆明市失独老人,尤其是独居、经济困难的失独老人,经济救助的需求强烈,希望失独家庭扶助金水平能有所提升。在具体养老方式选择上,昆明市失独老人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行动不便时,我愿意入住养老院”选择上,71.5%的失独老人选择了认同,15.5%表示说不清,13%表示不同意。可见,在养老机构安度晚年,成为了大多数城市失独老人养老方式的最终选择。访谈发现,昆明市部分失独老人对养老院的生活心存顾虑,有的失独老人希望政府能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期望能在熟悉的社区自己的家里终老,还有的失独老人有互助养老的打算。

(二)老有所依。面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和未来人生的各种隐忧,与有子女的老人相比,昆明市失独老人心理的无助感、不安全感尤为强烈。昆明市失独老人期望生活里出现的自己难以处理的大小问题能有组织和个人出面承担子女的责任化解,不再为行动不便时生活步履维艰、生病住院无人护理、寿终无人料理而忧心忡忡。昆明市失独老人诉求政府部门能出面承担责任,成为自己未来生活中最主要的依靠,尽快消除生活中可能会失独家庭的带来二次伤害的排斥政策,通过社会政策和现实行动让失独老人老有所依,获得尊严,能够像其他老人一样安享晚年。调查表明,昆明市99.5%的失独老人“希望政府能化解我们生活中的困难”。

(三)寻找关爱与尊重。丧子事件,给昆明市失独老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社会交往出现隔离,社会关系出现断裂。调查显示,昆明市失独老人渴望能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走出隔离地带,得到各界更多的关注和爱,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温情,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找到自己的组织归属。调查访谈发现,昆明市失独老人在生活中希望社会成员能平等相待,在人格上互相尊重,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审视他们,他们需要更多的是关爱和行动,希望政府的救助行为,不是施舍,不是同情与怜悯,应是责任与优抚。

总之,城市失独老人在自己步入老年最需要子女的时候却没有了子女,他们的晚年生活陷入了有子女老人难以想象的困境,迫切需要国家与社会能为他们织造一张社会支持网络,帮助他们走出失子阴影,重建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22-01

作者简介:黄加成(1979—),男,汉族,山东青州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项目基金:云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生项目《城市失独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与研究——以昆明市为例》(编号:2014J077)。

猜你喜欢

生存困境
论张爱玲的《金锁记》中女性的生存关系及其困境
云梦皮影戏的生存困境和传承创新
农村教师生存困境分析
论被拐卖女性的生存困境
论新写实小说中普通人物的生存困境
乡村生存悲剧的伦理审视
当代中国式男女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
买卖婚姻中“挥刀女性”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