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撤资风波暂时虚惊一场 长安铃木小型车低端化战略难以为继

2016-11-30张诗雨

投资者报 2016年44期
关键词:小型车撤资新车型

张诗雨

最近,沉寂许久的长安铃木上了热搜榜,这缘于媒体在10月27日发出的一篇名为《长安铃木或面临撤资风险铃木高层不满销量表现》的报道。报道称,长安铃木的技术中心将不再独立存在,这是铃木将在华撤资的前奏。11月3日,长安铃木紧急发布公告称,铃木撤资一说与事实不符。

但媒体此前的猜测也并非毫无根据。长安铃木自2011年达到年销售22万辆的巅峰后,此后几近逐年下滑。今年,长安铃木1~9月份的总销量仅为8.2万辆,离此前制定的年销售15万辆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再联想到铃木曾因发展不利在2012年退出美国市场,由此想来,长安铃木也会就此放弃在华市场并非无端臆断。

铃木旗下的奥拓曾在中国市场广受欢迎,近年来为何却长期销量不振,几近边缘化?在此情形下,长安铃木将采取哪些措施重夺市场?记者就相关问题询问长安铃木,但未获得相应答复。

销量连年下滑引来撤资传闻

撤资风波起源于10月27日媒体发布的一篇报道,当中提到长安铃木技术中心或不再独立存在,将划归到品质部,技术中心员工已开始陆续离职。长安铃木现已停止此前多款车型的导入计划,普遍传言2018年起铃木不再向合资公司投资,2020年开始陆续撤回在华工作人员,到2023年合资期满后,不再继续签约。

对于这一报道,长安铃木随即迅速反击。11月3日,长安铃木发布公告称,该篇报道与事实不符,截止到10月31日,公司取得了利润增长,实现了扭亏为盈。技术部现已具备与日本铃木同步导入开发全新车型,并具备自主设计开发改型改款车型的能力,未来,技术中心还会持续发展。

虽然对报道进行了某种澄清,但长安铃木近年来的销售状况的确不尽人意。今年年初,公司制定了年销售15万辆的目标,但1~9月份的总销量仅为8.2万辆。而长安铃木销量不景气也不是从今年开始的。2011年,公司的年销量达到22万辆之后就连续下滑,到了2015年,其年销量仅为12万辆。

尽管实现了扭亏为盈,长安铃木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只有183万元。这一数字甚至难以在一线城市核心地段买到一套小房子。

近年来销量不振的长安铃木旗下车型数量也较少,只有奥拓、雨燕、天语、锋驭、启悦、维特拉6款车型。相比之下,其兄弟企业长安汽车光是旗下自主品牌就有8款车型。

车型较少也可归因于长安铃木长期以来推陈出新较慢。2009年至2013年的4年间,长安铃木仅推出一款新车——小型SUV锋驭。2014年12月底,长安铃木在中国推出了紧凑型三厢轿车启悦,这也是2014年唯一推出的新车型。

即便近一两年中,长安铃木在华推出新车型的速度也未明显加快。2015年10月,长安铃木推出小型SUV——维特拉,并声称,2016年铃木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全新B级轿车、新款锋驭、全新奥拓等5款新车,壮大铃木在华产品阵容。

但眼看2016年即将过去,除了新款奥拓之外,长安铃木并未在华上市B级轿车与新款锋驭。

相比之下,长安铃木的兄弟公司长安福特仅在2015年就推出了5款新车型。

车型单一使遭遇困境

长安铃木推出的新车型市场表现并不乐观。今年10月,曾在中国市场畅销多年的奥拓只卖出了896辆,与同是长安旗下的奔奔相差2544辆。

老牌车销量今非昔比,新推出的车型看似也难挑大梁。今年10月,长安铃木旗下维特拉共销售3692辆,不足自主品牌车哈弗H2、瑞风S3的五分之一。

铃木在1993年就与长安合资成立长安铃木。长安铃木旗下的奥拓也曾辉煌一时。奥拓曾经是国内的微车之王,销量排名仅次于夏利。国内很多70后、80后的第一辆车便是奥拓。16年前,成都因奥拓数量众多被冠以奥拓之城。

车型单一是长安铃木销量趋冷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铃木一直以来都以生产小型车为主,但小型车因近年来不符合国人审美,而逐渐受到冷落。

对此,汽车专家凌然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现在的乘用车市场可以说是小型车的冬天。小型车销量不大如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体积较大的SUV如今在国内如日中天,一下就把很多车型推到了边缘,小型车受排挤最为明显。很多购车者为了一劳永逸、买车能够一步到位,在购买第一辆车时就选择了体积较大的车。作为专门制造小型车的企业,长安铃木必然会面临寒冬一样的市场状况。

在凌然看来,铃木推出新车速度慢也是符合规律、符合自身状况的。“因为长安铃木生产的大多数都是小型车,小型车一旦受到了抑制,公司推新车型的积极性就会下降。我认为铃木推新车较少的原因,就在于市场的需求在减弱、对小型车的排挤在加大,在此情况下,少推新车也意味着少损耗少浪费。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长安铃木的明星产品奥拓现反而对铃木带来负面影响,把铃木绑在了低端的市场定位上。而长安铃木若要固守在小型车与中低端的战略上,未来销量也难有翻转。

汽车专家张志勇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整个中国汽车业的成长速度在下滑,但我们消费者的偏好是在往上走,原来可能买到夏利和铃木这样的小型车就能满足需要,但现在看来,购车人的消费品味提高了,小型车在市场的欢迎程度减弱,而车企如果在这方面又没有改变、没有新的应对策略,遭遇困境是个必然的结果。”

猜你喜欢

小型车撤资新车型
涂装新车型导入要点简析
年轻车的未来
应用新车型鉴定工作法从源头杜绝违规车辆注册登记
某车型喷涂系统仿形开发过程及工艺参数的调试
2017最值得期待的14款新车
理性看待李嘉诚的“撤资”
对外资银行撤资问题的研究
在华日企正常撤资原因浅析
通用舍中国在印度造小型车
异形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