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90后”女生心理特点调查及引导对策
2016-11-30袁孝珺
◎袁孝珺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广州511450)
高职院校“90后”女生心理特点调查及引导对策
◎袁孝珺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广州511450)
从高职院校对“90后”男女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调查中发现:“90后”的女生心理倾向明显,情感丰富热烈多变,心理需求表达具有明显的互动性、指向性、即时性的特征,独立意识强,“中性化”倾向明显,她们面对压力时情感依托倾向明显。需要从教育方式、内容、方法、环境等方向选择合适的对策,对“90后”的女生加以引导,促使她们成长成才。
高职院校;“90后”;女大学生;心理特点;调查
高职院校“90后”女大学生是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既有时代青年特征,也有传统女性的特点。她们是我国女生受教育程度、整体素质都较高的新一代女性,其价值取向必须在我国女性中起到引领作用[1]。因此,关注“90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根据她们的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加以引导,促进她们健康成长成才既是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一、“90后”女学生心理特点调查与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女生心理特点,笔者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广州五所高职院校针对“90后”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1903份,其中有效问卷1861份,有效问卷占97.8%。在有效问卷中,男生有856人,占调查人数的46%,女生有1005人,占调查人数的54%。研究主要从“90后”女大学生心理状况、个人分享、生存发展的依靠、抗压方式四个维度进行调查,所有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一)在心理状况上的倾向
为了解“90后”女大学生心理状况,对表1数据进行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得到方差分析表。如表2所示,F=90.93〉Fcrit=3.09,结果表明,男女学生在心理状况上的选择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对“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喜欢挑战”、“认为自己很容易获得幸福感”、选择“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分别为74.7%、77.8%,可见“90后”女生具有较好的生活体验,积极乐观,心态包容,容易接受新鲜事物。74.7%的女生和75.1%的男生表示“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喜欢挑战”,男生在迎接新挑战的热情略高于女生;52.8%的女生和43.5%的男生表示“个人情绪受环境影响比较明显”,表明女生情绪比男生敏感,情绪稳定性略比男生差;77.8%的女生和65.1%的男生表示“自己很容易获得幸福感”,表明女生幸福感受能力明显比男生强;81.1%的女生和84.0%的男生表示“只要活着,没什么过不了的坎”,表明女生受挫珍视生命略低于男生;72.6%的女生和66.7%的男生表示“受挫后情绪会相当长一段时间陷入低落”,表明男女大学生抗挫能力较差,且女生受挫后恢复期明显比男生长。总体来看,“90后”女生比男生更具幸福感、个人情绪更容易受环境影响、抗挫能力及恢复能力更差、轻生可能略高、接受新事物热情略低。
(二)在分享个人想法、感受、需求、心情方式上的选择
为了解“90后”女生和男生在分享个人想法、感受、需求、心理方式的选择,运用“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法得到数据如表3所示,P=0.331894〉0.05。结果表明,抽样的结果不是小概率事件,女生与男生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差别。
调查结果显示,81.4%的女生表示“在别人关注下更乐于交流”,49.6%女生表示“习惯看个人主页的访问率”,这表明渴望关注、交往被动性是“90”后女生的显著心理特征。在分享个人心情上,“与好友面谈”是当代大学生的首选,但女生与男生所占比例相差明显,高出6.2%。在分享个人感受时,男生多偏向微博或博客、空间日志或说说、电话或短信、论坛发帖、百度知道;女生多偏向微信或米聊、与好友面谈。对于“撇在心里”问题,男生比女生更明显,达8.1%。总体来看,面对面交流在所有分享交流方式中保持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依然为大学生的主要分享方式外,新媒体在大学生分享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女生倾向于即时聊天面对面交流、微信交流,在方式上带有更多的宣泄性和倾诉性,具有情感依托的色彩;男生倾向于更广阔的网络平台,分享更加多维、更加开放。
表1 “90后”大学生心理状况倾向调查结果统计
表2 “90后”女大学生方差分析
表3 “90后”学生心理表达方式的选择调查结果统计
(三)在影响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因素认识上的倾向
为了解“90后”女生和男生在选择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依靠对象,运用“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法得到数据如表4所示,P=0.247257〉0.05。结果表明,抽样的结果不是小概率事件,女生与男生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差别。
调查结果显示,77.9%的女生和68.0%的男生认为“自我奋斗与个人能力”是影响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而女生选择较为明显;有24.0%的女生和29.9%的男生认为“个人性格与品质”是影响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说明青年大学生比较认同性格与品质在个人生存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3.0%的女生和4.0%的男生认为“教育背景”是影响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说明社会重能力轻文凭观念已成为年轻人的共识,女生较为重视“自我奋斗与个人能力”对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一些女生直言“要像男人那样去奋斗”,仅有6.0%对个人生存与发展影响因素表示“不清楚”,说明绝大部分女生对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是有主见的。从总体来看,女生更多认为“自我奋斗与个人能力”、“个人性格与品质”等内部因素是影响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逐步淡化“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个人命运与机会”、“教育背景”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她们的思想观念较为开放,女性独立意识觉醒明显,竞争意识、以奋斗实现创新创造意识较强,个性心理日趋中性。
(四)抗压与泄压方式上的选择
为了解“90后”在抗压与泄压方式上的选择,运用“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法得到数据如表5所示,P=0.32623〉0.05。结果表明,抽样的结果不是小概率事件,女生与男生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差别。
调查结果显示,“自我暗示调节”和“向好友倾诉”是当代大学生在抗压与泄压方式上的主要选择,有79.3%的女生和87%的男生选择这两种方式。其中选择“向好友倾诉”方式的女生比男生多出13.2%,选择“自我暗示调节”的女生比男生少17%。11.8%的女生会通过“向父母及其他亲人倾诉”缓解压力,比男生略高,女生的对亲人的情感依托要比男生高。只有0.4%的女生和0.8%的男生会选择“主动向学校心理中心求助”,以及只有1.2%的女生和2.7%的男生会选择“向老师求助”,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或辅导员、班主任求助都不是大学生的主流抗压与泄压方式,但女生明显少于男生,主要是认为专业人员以及老师具有一定的距离感,难以获得学生,尤其是女生的情感依托。总体而已,女生在抗压与泄压方式上的选择偏向“向父母及其他亲人倾诉”、“向好友倾诉”;而男生偏向“主动向学校心理中心求助”、“向老师求助”、“通过工作或运动调节”、“通过吸烟、喝酒或逛街、购物宣泄”、“自我暗示调节”、“撇在心里默默地承受”。相比男生,女生更倾向于向他们求助,更需要情感的寄托;而男生却能更理性地处理心理压力。
表4 “90后”学生对影响个人发展因素认识的调查结果统计
表5 “90后”学生在抗压与泄压方式选择的调查结果统计
二、引导对策
根据“90后”高职院校女生的心理特点,从方式、内容、途径、环境等多方面制定合适的引导与教育策略,帮助她们扬长避短,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弥补不足,促进她们成长成才。
(一)团体引导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根据“90后”女生的心理特点,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问题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教育与引导。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要具有普及性。通过开设女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通选课程,向“90后”女生介绍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和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让她们培养自我调节意识,掌握自助方法与技巧;其次,因材施教,针对性引导。针对高职院校女生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心理问题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引导。例如针对新生重点进行心理适应教育,针对二年级学生进行感知教育、生存与发展教育、励志教育等,针对三年级毕业生进行抗压与泄压教育、择业心理调适、创业心理教育等,使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心理引导;再次,要从“90后”女生性别角度出发,开展特殊的心理辅导。例如恋爱心理辅导、性心理辅导、性别自卑心理辅导等,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世界观[2]。
(二)培养女大学生良好心理品格,增强自我意识
当前“90后”女生个性心理呈中性化,对个人生存与发展依靠因素的选择上更加自信、从容,独立意识、竞争意识较强。高职院校应当对女生此心理特点适当加以引导,帮助女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格,增加自我意识。
一是帮助女生培养良好健康的自我意识。一方面要在女生当中广泛开展“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教育,帮助她们正确认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别,珍惜青春年华,培养顽强的拼搏精神,扬长避短,发挥女性的优势,真正做到“像男生一样努力”甚至还可以比男生更加努力、更加出色;另一方面,注意对她们进行性别合理定位的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帮助她们树立平等的性别意识,既要严于律己,也要宽以待人,在尊重与信任的人际环境中全面发展自我。
二是塑造女生完美的人格。“90后”女大学生具有积极、阳光、敢于挑战、渴望得到关注等心理特点,同时在生活上、情感上也存在着较大的依赖性[3]。因此,要加强养成教育,塑造女生完美的人格。一方面让女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在意识里要加强自身果断、持久的行为品格,养成藐视困难与挫折、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与管理,通过选修课堂向女生传授生理、心理、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其视野,激发她们语言、组织、协调等方面的潜能,使其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自信。
三是帮助女生学会控制情绪、积极交往。健康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而50%以上的“90后”女生表示“个人情绪受环境影响比较明显”且绝大部分“受挫后情绪会相当长一段时间陷入低落”。因此,应当引导女生积极采取情绪控制的策略,如运用音乐调节、倾诉、运动转移、以动制动、自我暗示、视觉切换等方法抑制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做情绪的主人。同时充分认识到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女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帮助女生学会克服弱点,从狭窄的情感空间解放出来,大胆交往,减少嫉妒、自卑、紧张、恐惧、害羞,学会尊重他人,通过展示真诚获得他人赞赏。在交往过程中保持人格独立、不卑不亢,以人格魅力去吸引他人。
四是引导女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90后”女生普遍认为“自我奋斗与个人能力”和“个人性格与品质”是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因素。针对女生的这种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应当积极帮助她们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环境,对自身角色有明确的定位,在五彩缤纷的行业与职位中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合理的定位,将个人性格、兴趣、特长与职业要求相结合,在最合适的职业里发展自身的潜能,充分利用时间、抓住机遇,走向成功。
(三)大力拓宽教育与引导途径
首先,要打造一支女生能信赖与依靠的心理辅导队伍。从“90后”女生选择抗压与泄压方式来看,“主动向学校心理中心求助”、“向老师求助”所占比例最低、发挥作用最小。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拓宽教育与引导“90后”女生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应当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女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工作。要对心理辅导队伍开展情商学习,提高辅导队伍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积极、饱满的情绪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女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其次,积极拓展教育与引导平台。针对“90后”女生分享个人想法、感受、需求、心理方式的选择上,选择微博、微信、QQ、论坛的方式越来越多,新媒体业已成为青年学生心理诉求依赖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开展“90后”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达到网络育人的目的。如将微博、微信、QQ作为师生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及时掌握女生们的心理动态;对女大学生科学上网方式进行引导,积极推进健康、科学上网方式,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女大学生提高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帮助他们在杂乱的网络信息中避免出现认知麻痹现象,杜绝网络成瘾引起的神经衰弱、头痛、失眠等。
再次,争取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在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当今社会,“90后”女大学生关注他人动态的同时,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其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离不开政府与社会的积极引导。政府与社会应当支持女性成长成才,在各种媒体宣传中有意识地列举大量成功的女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帮助“90后”树立自信心,让她们更加坚持成才的愿望,争取在社会事务中发挥作用,从而获得积极而持久的奋斗动力。
(四)优化教育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她们变得高尚。”相对男生而已,“90后”的女生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女生成长成才作用更加突出。优化教育环境,应当从家庭、学校、社会三向协同发力。[4]首先,在家庭方面,父母要懂得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与道德品质修养,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孩子;要懂得尊重孩子,遵循女生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的引导;要懂得培养女生的生活习惯,做好习惯养成教育,为孩子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学校方面,要创设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给予女生优美视觉享受的同时,也给女生一种文化熏陶;要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书画展览、文艺演出等,帮助女生拓展自身素质;通过优良的校风建设,帮助女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集体归属感;通过优良的教风建设,倡导师德建设,用教师的高尚品德去影响广大女生;通过优良学风建设,促进女生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等。在社会方面,要净化舆论环境,用正面、积极的理念信念去引导“90后”女生,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要净化网络环境,还给她们一个健康的网络平台;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她们大力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其文化素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同发力,形成全力,才能真正保障引导“90后”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论
高职院校“90后”女大学生是社会关注的新一代女性青年,女性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掌握“90后”女大学生心理特点,探寻符合期特点的工作方法和教育对策,积极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多方教育全力的形势,从而有效地帮助“90后”女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1]邓彦.“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特点的调查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3(4):81.
[2]包斯日古冷,宝良.“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4):52.
[3]姬咏华,卢雪芹,周晓影.女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救助措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4]贾丽娟.“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研究——兼与“80后”比较[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责任编辑 倪玲玲)
Higher Vocationa lColleges "Post-90" Girl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vestigation and Guiding Countermeasures
Yuan XiaoJun
(Management Department in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11450,China)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men and women born"post-90"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vestigation,In the survey found that"post-90"girls psychological tendency obvious,emotional warm but changeable,psychological demand expression has obvious interaction,directivity,real-time characteristics,a strong sense of independence,"neutralization"tendency obvious,the pressure for their emotional attachment tendency is obvious.It need to direct them From the education way,content,method,environment,such as direction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and help them to grow u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ost-90;Female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Survey
G718.5
A
1671-9123(2016)02-0062-06
2016-05-10
袁孝珺(1988-),女,广东广州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