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世纪—17世纪在日本创作的西洋风格绘画研究

2016-11-30早川泰弘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产研究所保护科学中心副主任

中国美术馆 2016年5期
关键词:颜料世纪白色

□ 早川泰弘(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产研究所保护科学中心副主任)

16世纪—17世纪在日本创作的西洋风格绘画研究

□ 早川泰弘(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产研究所保护科学中心副主任)

日本绘画的起点是7世纪—8世纪初期日本古墓中的绘画。如果从白色颜料来看日本绘画的历史,16世纪—17世纪可以说是日本绘画的巨大转折点。今天我要重点介绍以白色颜料为转折点的日本绘画调查研究情况。

日本绘画中经常使用三种白色颜料:铅白、胡粉、白土。在18世纪中叶日本进口了很多人工颜料,以上3种颜料占到90%左右。

铅白以碳酸铅为主要成分,颗粒细腻附着力强。通过X光线检测,如果检出铅元素的存在,基本可以认定此种颜料就是铅白。

胡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同样,检测出以钙为主要成分的颜料大都被认定为胡粉。

白土是以高岭土为主要成分的矿物质。通过SIF检测不出具体的物质。一般情况下认定只要没有铅和钙两种物质就归类为白土。

公元7世纪的日本绘画叫作古墓时代。到了8世纪,宗教绘画兴起。在平安时代,日本以源氏物语为题材的传统绘画开始兴起。13世纪—14世纪,在由中国传到日本的宗教绘画基本上都使用了以铅为主要成分的铅白。18世纪以后的江户时代绘画作品使用的都是以钙为主要成分的胡粉颜料。这样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过渡期,我认为16世纪—17世纪正好是从铅白向胡粉过渡的转换期。

7世纪后半段时期的高松塚古墓壁画被认为是日本绘画的起点。在古墓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分别画了一些人像和四灵的图案。在绘画作品中,人的手、面部、衣服上使用的白色颜料是铅白。墙壁的底层材料使用的也是铅白。

12世纪的日本绘画代表作是日本国宝级的文物《源氏物语绘卷》。该绘卷以《源氏物语》小说为题材创作。经检测画面上的人物以及白色部分使用的都是铅白。例如绘卷的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画面上绘有5名女性,最右边的女性使用的是胡粉。通过X光透过成像,在图案面部的中心部分X线是可以穿透的,周围被遮挡的并未穿透。这就说明在白色部分用的是铅白材料,而中间的面部使用的是胡粉,可见,画家使用的是不同的白色颜料。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创作作品之初就是如此使用颜料的,也有可能是后期进行修复时补色的材料,从而导致两种白色颜料呈现的X光透像的不同。

图1 高松古墓壁画

《源氏物语绘卷》的另一部分画面中表现的6个人的白色部分用的是白土。在日本绘画中,用白土作为白色颜料的画作并不多,这张作品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图2 国宝源氏物语绘卷

图3 源氏物语绘卷检测

图4 尾形光琳作品《红白梅屏风》

图5 伊藤若冲作品《动植物彩绘》

时间追溯到16世纪,此时出现了日本绘画中没有过的表达方法,狩野派着重彩的绘画技巧有所体现。着重彩的目的是为了让绘画有一种厚重感。日本画跟油画有所不同,并不具有立体感,这个时期出现了新的绘画技巧,使用金色和着重彩的新创作手法。以这个时期为界限,白色颜料从铅白转向胡粉。

在18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绘画是尾形光琳创作的《红白梅屏风》。左边是白梅,右边是红梅,画面中间有一条很有设计感的河流穿过。白色的白梅都是以钙为主要成分的胡粉。18世纪的伊藤若冲创作的动植物彩绘的创作手法精致,很多地方使用的白色颜料都是胡粉。

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16世纪—17世纪在日本创作的西洋风格的绘画作品同时使用铅白和胡粉两种白色颜料。当时基督教已经传入日本,教会在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绘画知识。一部分学习西方绘画技巧的日本画师创作了很多西洋风格的绘画作品。但很多此类作品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创作意图并不为人所知。它们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用了透视和光影的创作手法,与传统没有立体感的日本绘画不同;二是具有油画一样的光泽感,着重彩;三是作品的基底层是竹纸。下面,笔者介绍三幅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

于16世纪初期创作的作品《洋人奏乐图》(屏风)运用光影法和透视的立体手法展现西方人奏乐的姿态,这幅作品的基底层是竹纸。人物面部和乐器的白色部分用了很多白色颜料,经检测平涂的颜料成分是碱式碳酸铅,可以推断使用的颜料是铅白。与此相对,画面中乐器和人物的着装等具有立体感的部分,使用的是胡粉这种白色颜料,而后在胡粉上贴附一层金箔,因此我们在表面上看不到使用了胡粉这种白色颜料。在日本绘画中,同时使用两种白色颜料的案例是不多见的,因此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调查结果。

于同一时期创作的绘画作品还有《泰西王侯骑马图》(屏风),此幅作品的左右两部分被保存在不同的美术馆。作品上半部分展示的是王侯在马上的静态仪容,下半部分展示的是剑拔时的动态画面。将画面中第二个人物的面部放大,可以发现它具有非常强烈的西方绘画的光影效果。白色部分使用的颜料是铅白,突出的装饰部分经检测使用的颜料是胡粉,胡粉上同样贴附有金箔,一些金箔脱落的地方依稀可以看到白色颜料。胡粉和铅白根据不同目的而区分使用。

第三幅绘画是日本皇室收藏的《万国绘图》(屏风)。右侧是非常接近的8个人物,左边是世界地图。这样的作品在日本的绘画史中具有非常与众不同的特质。作品中所使用的两种白色颜料也是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进行了非常明确区分的。画面的地图较白的意大利部分和浅白色的匈牙利部分这两种白色成分有所不同。通过X光检测,透过度是完全不同,意大利的白色部分使用的是铅白,匈牙利的白色部分是胡粉。在同一个地图中根据创作目的的不同而使用两种不同的白色颜料,这在日本绘画中是很少见的。

图6 《洋人奏乐图》屏风

图7 《泰西王侯骑马图》屏风

图8 《万国绘图》屏风

图9 《万国绘图》屏风白色颜料的X光检测

图10 《万国绘图》屏风黏合剂的分析检测

我们于几年前开始对这些作品进行修复,检测了作品掉落的颜料残片,对它的黏合剂进行分析,通过GCMS分析所得到的数据,检测到胶和油两种成分。以前的日本绘画作品颜料中使用的粘合剂是胶,颜料表面上是没有光泽感。这些绘画具有丰富的光泽感,通过分析,我们得知既有传统的胶合剂,也用到了油,通过胶和油的混合增加了画面表面的光泽感。

经过研究,通过对传统日本画颜料和16世纪—17世纪的西洋风格绘画使用的颜料进行比较,我们发现7世纪—15世纪的传统日本绘画使用的白色颜料只有铅白,而16世纪—17世纪是铅白和胡粉的共同使用时期。根据考证,我们发现传统的绘画创作地点是在京都、奈良附近,16世纪—17世纪的西方绘画创作地点则变为长崎这样与西方开展贸易的港口城市,至此在这个地区创作的西方风格的绘画作品传播到日本全境。另外,从画面效果上区分的话,传统的日本绘画画面是平面的,16世纪—17世纪以后,除了平面,还运用了着重彩等立体手法。在绘画材料上,原先使用的是传统的日本雁皮纸,然而到16世纪—17世纪使用的是竹纸;之前的黏合剂是传统的胶,16世纪—17世纪使用的是胶和油的混合物。

通过对作品的调查,我们得出了有趣的结果,这非常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戴舒濛根据研讨会速记稿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猜你喜欢

颜料世纪白色
打翻了颜料瓶
世纪赞歌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My School Life
雪为什么是白色的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
总之就是要选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