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与展望—— 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保护与修复工作简述
2016-11-30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修复中心副研究馆员
□ 邓 锋(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修复中心副研究馆员)
回溯与展望—— 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保护与修复工作简述
□ 邓锋(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修复中心副研究馆员)
邓锋
各位与会专家好,我谨代表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保存修复中心这个年轻的团队向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美术馆界的同仁表示由衷的欢迎。
我将围绕“藏品”“修复项目”“机构建设”“成果与反思”等几个方面展开对我馆藏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介绍。
自1963年开馆到现在,中国美术馆现有藏品总数约十一万件。其来源主要是购藏和捐赠,尤其是捐赠已经成为中国美术馆藏品积累的重要方式。
作为综合性的国家美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的藏品类型非常多样。“国油版雕”是收藏主体,民间美术主要包括剪纸、皮影、年画、玩具、面具、木偶、风筝等,其他还有素描/速写、水粉/水彩/色粉、连环画/漫画、漆画、摄影、海报等。从占有空间类型来看,主要分为立体和平面两大类;从藏品物质材料来分,主要包括纸质(中国书画所用传统纸、绢,现代机制纸等)、布面、泥、木、皮、铜/钢、陶/瓷、织物或各种材料的混合等。
面对不同类型的作品,它可能出现的状况和修复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多种多样的。而保存条件、作品使用率、借展及巡展等直接关系到藏品的保存现状。
虽然我们自1995年就建成了比较规范的藏品库,面积在五千平方米左右,但随着捐赠作品的越来越多,作品尺幅越来越大,藏品库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只能外租库房,再对原有库房进行必要的改造,使其符合一些大件藏品和物质性相对坚固的作品之基本保存条件。
作品的使用率对作品保存状况的影响也很大,比如有些20世纪以来的经典作品,每年展出的频率达到10次以上,同时有可能要外借、巡展。在藏品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可能造成作品的损坏,而有的作品在创作方法、所用材质等方面早已潜藏着一些可能导致损毁的因素,这些都是我们入藏和使用时需要提前考量和仔细分析的问题。
我试举两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这是民间美术藏品中的灯画,刚刚入藏不久,还在整理过程中,它属于绢质材料,多处出现绷裂、残缺问题,如何进行修复?是原样复原绷在木框上,还是从展陈角度改变其样式?还是否要考虑到其最初的功能性?
郎世宁的这件《九鹤图》没有托心,绢质材料非常酥脆,如果需要整理修复,是考虑尽量接近原清宫装裱样式还是着眼于当下的美术馆展示空间呢?这些问题看似无足轻重,其实直接关系到作品修复后的状态以及在修复中应采用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面对如此数量的藏品、高展出率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护与修复工作显得极为紧迫。针对这些复杂的情况,应该筹建具有怎样功能的保存修复中心?它的工作范围、目标、原则如何确定?如何建立修复师团队并形成相对完善和科学的修复机制呢?
接下来,我将就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品保存修复中心的建设和所做工作进行简要陈述。我们的中心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以修复项目为开启与发展的契机。
2.以工作室建构确定与拓展工作范围。
3.在交流、考察、研讨中促进合作。
4.通过理论与档案建设促进工作机制的完善。
在修复项目方面,自2009年到现在大约有七年时间,我们所从事的保存修复项目既有应急性的维护项目,也有多光谱的检测项目、捐赠作品的修复专项、围绕某件作品进行的完整修复等,总项目近二十件。下面择要予以说明:
从2009年5月启动到2011年年底结项,邓拓捐赠古代书画修复专项经历了近三年时间,共修复整理145件(套)作品。根据作品不同的损害状况,在修复时分为重点修复、重点内容修复、一般性修复三类,由四个修复专家组分两个阶段完成,并于2012年初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同时专设保存修复成果展示厅,在业内反响较大。
如果说邓拓捐赠作品的修复体现了大型专项的工作机制,并为修复中心的筹建打下了坚实基础的话,那么,老舍捐赠齐白石作品的修复就是以保护修复促进捐赠收藏的典型。
齐白石的《红衣牛背雨丝丝》原为老舍先生收藏,家属在做捐赠展时原本并未考虑将这件作品纳入捐赠范围。当我们一共完成四件老舍藏齐白石作品的修复后(包括此件),家属非常满意,主动提出将修复后的四件作品全部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可见,保存与修复不仅是对已有馆藏品的保护,而且通过此举也可以大大促进捐赠者对美术馆的信心,从而收获更多的捐赠。
油画作品的修复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也是我们中心重点发展的专业方向。当然,难度也很大。因为作为引入画种,没有多少历史积淀,再加之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创作手法、所用材料等情况都极为复杂,也缺少相应的数据信息和文献记载,需要在借鉴国际优秀经验的同时慢慢摸索中国油画修复的自身特点。因此,我们较为注意科技检测的重要性,每件油画作品修复前都进行多光谱检测、画布经纬织法取样等,一方面进行应急性维护,从展览需要出发,只对画面表层进行适度清洗、去污、加固等处理,不对支撑体和基本结构进行改变;另一方面也开始对藏品中已不能妥善保存、必须修复的作品进行完整修复,如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和《古琴图》作品等即属于此类。我们与馆外专家进行合作,对画作的每个层次都进行深入分析,改换内支撑,彻底修复,并做详尽而完善的修复档案记录。
随着修复项目的开展,我们中心根据藏品的主要类型,目前已初步建成卷轴绘画保存修复工作室、油画保存修复工作室、保存科学实验室、纸本保存修复工作室,为以后修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工作机制上,首先对每件馆藏作品进行保存现状的调查,然后是科学检测分析、制定修复计划、进行修复操作、修复效果评估、修复档案记录、修复后状态跟踪,并进一步规范档案与理论建设,加强与国际国内同行业的交流合作。
在保存修复原则理念上,遵循最小干预的国际通则和可逆、可兼容、可识别原则。在具体工作中,着眼于藏品的保护与展示,并根据不同艺术品类型、材质的修复要求将这些原则实践化,在整体协调和平衡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在重点修复、重点内容修复、一般性修复以及应急性维护与完整修复等环节上均遵循这些原则,做到每一件被修复的藏品都有档案,或者可以称之为“病历表”,随时掌握藏品保存状态的发展,并为以后的进一步修复措施提供参考。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如何进一步推广藏品的日常维护和预防性保护?如何将传统的特殊工艺与现代修复理念、科学技术相结合?如何建立并完善保护与修复专家委员会?如何协调艺术、科学与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既形成人才的优化配置,也使三者能够在修复实践中更好的合作等等?这些都需要美术馆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
风景(水质颜料和油质颜料、画布)斯维特拉娜·考庇斯蒂安斯卡娅 中国美术馆藏
灯画(木框绢本)中国美术馆藏 (待修)
随着国家美术藏品普查工作的推进,国内美术馆界保存修复工作也会得到快速推动。未来建成的国家美术馆新馆将有一千余平方米提供给修复中心,另外还有上千平方米的配套设施空间。通过此次国际研讨,我们也将与国际上的权威专业机构和学者展开更多合作。作为国家美术藏品保存修复的示范中心,我们将努力把保存修复中心打造成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最后,我要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和帮助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保存修复中心的各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