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重点镇建设用地结构及优化策略

2016-11-30张小侠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城市用地淮安市城镇

张小侠

(淮阴工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淮安市重点镇建设用地结构及优化策略

张小侠

(淮阴工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重点镇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龙头,在城镇体系中发挥着节点和纽带作用。重点镇建设中建设用地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重点镇综合效益的发挥。通过评价淮安市重点镇建设用地结构现状,分析其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用地结构优化策略。

重点镇;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策略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3月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2014年7月,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等要求,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对全国重点镇建设发展予以扶持。近年来,各地重点镇建设均取得了较大成就,重点镇功能得以提升,重点镇对周围区域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大幅提高。但重点镇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淮安市为例,在详细调查后发现淮安市重点镇建设在城镇规模及建设用地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要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变城镇用地方式,集约用地,避免摊大饼式的城镇扩张,调整城镇用地结构,将有助于发挥城镇功能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掘城镇用地潜力,变外延式扩张为内涵式发展。

1 国内外城镇建设用地研究

Charpin和Kaiser[1]为代表的土地利用理论生态学派,主要采用历史形态方法,概述城市土地利用的增长趋势,归纳空间分异规律,并以轴向增长理论、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理论等基础,揭示了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演变模式。单中心模型[2]、外在型模型[3]和动态模型[4]是空间经济学方法与经济区位学派典型理论的代表作,其主要通过相关模型的建立,深入地剖析了城市土地的价格构成,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定量化经济学解释。Harvey[5]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城市土地利用的内在动力机制,解释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模式,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极大地拓展和加深了人们对城市土地开发及其空间结构内在动力机制认识。

生态学派、经济区位学派政治经济学派分别研究了城市用地的自然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政治空间,并从静态空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城市用地演变的动力机制等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6]。郑新奇等[7]认为使用基尼系数衡量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鲁春阳等[8]利用比例变化指数和Granger因果法对重庆市城市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耦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机耦合是提高城市用地效益,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城市整体功能提升的前提和保障。

2 研究对象基本概况

根据《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淮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小城镇在片区发展中的地位,淮安市综合考虑确定马坝镇、车桥镇、钦工镇、银集镇、岔河镇、渔沟镇、徐溜镇、高沟镇和红窑镇9个镇为国家级重点镇。2015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金湖县银集镇、涂沟镇,以原银集镇、涂沟镇所辖行政区域设立新银涂镇,由于合并后新银涂镇的部分数据采集困难,故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除新银涂镇之外的其余8个国家级重点镇,区位分布如图1。

图1 淮安市国家级重点镇区位图

3 淮安市重点镇建设用地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3.1 淮安市重点镇建设用地结构

3.1.1 重点镇建设用地结构现状

重点镇属于建制镇,因部分城镇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较大,在很多规划实践中会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本研究将8个重点镇建设用地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和《镇规划标准》[10]进行了比较。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比例,见表1;镇规划建设用地比例,见表2;淮安市8个重点镇建设用地现状,见表3。

3.1.2 淮安市重点镇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将淮安市8个重点镇建设用地现状主要从现状人均用地及用地比例构成两方面分别对照两个标准,发现8个重点镇普遍存在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人均用地指标与相关标准差异较大的现象。

(1)居住用地

发现除车桥镇以外的其他7个镇居住用地都高出国家标准,如图2;8个重点镇人均居住用地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进行比较,各重点镇人均居住用地均超标偏高,如图3。

图2 淮安市重点镇居住用地现状

图3 淮安市重点镇人均居住用地现状

用地名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居住用地25.0~40.0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5.0~8.0工业用地15.0~30.0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0.0~25.0绿地与广场用地10.0~15.0

表2 镇规划建设用地比例

表3 8个重点镇建设用地现状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各重点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发现,车桥镇、徐溜镇、红窑镇、马坝镇与岔河镇都达到或超过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的低限,钦工镇达到了《镇规划标准》[10]要求的高限,高沟镇和渔沟镇未达到两个标准的要求,如图4。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中行政办公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与医疗卫生用地能够满足居民需求,多数重点镇文化设施用地和体育用地不足。

(3)道路与交通设施

按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现状与现行标准比较,徐溜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比例超过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的要求,其余各镇均未达标,如图5。高沟镇与车桥镇稍低于人均12 m2的标准,其余各镇均达到要求,徐溜镇的比例和人均用地均超出标准,如图6,反映了总建设用地比例失调、建设用地集约性不高。

(4)绿地与广场用地

对比《镇规划标准》[10],发现各重点镇绿地与广场用地现状比例普遍偏低,车桥镇达到了低限,其余各镇差距较大,如图7。对比《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看出无论是人均绿地与广场用地,还是人均公园绿地,各重点镇都尚有一定差距,如图8。

图4 淮安市重点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图5 淮安市重点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现状

图6 淮安市重点镇人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现状

图7 淮安市重点镇绿地与广场用地现状

图8 淮安市重点镇人均现状绿地与广场用地现状

(5)工业用地

《镇规划标准》[10]对工业做出明确要求,对比《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发现除红窑镇、马坝镇工业用地比例低于现行标准,其他各镇都达到现行标准,如图9。由此看出,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显现。淮安市各重点镇基本都建有集中工业园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规模小、效益差及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缺少特色;三是,建筑容积率偏低,工业用地效率不高。

图9 淮安市重点镇工业用地现状

3.2 淮安市重点镇建设用地结构主要问题

通过对各重点镇建设用地结构的分析,发现各重点镇用地结构与城镇类型契合度较低,未能充分体现城镇特色。城镇类型不同,城镇发展动力不同,重点镇产业是驱动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主导产业与重点镇用地结构有密切联系。

通过与现行标准对比,各重点镇广场和公共绿地偏少,影响重点镇人居环境质量,布局不够合理,城镇人居环境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广场和公共绿地严重不足

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偏低。各重点镇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比例要求基本满足国家相关标准,但多数重点镇文化设施和体育用地不足;零售商业、餐饮业用地基本满足需求,基本所有重点镇农贸市场用地不足。

从统计数据看,重点镇居住用地比例普遍超出相关标准[9-10],容积率偏低,居住用地比重偏高。

4 淮安市重点镇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策略

4.1 分类引导建设规划

规划各重点镇用地结构时应合理确定城镇类型,分类指导。如工业型城镇可以适当提高用地结构中工业用地比例,交通型城镇则应充分考虑城镇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比例适当增加。

4.2 科学编制城镇规划

重点镇规划编制中,应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合理确定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镇特色把握城镇建设用地结构,确保建设过程中建设用地结构规划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4.3 注重城镇建设管理

重点镇规划实施中,应建立完善的规划实施制度,完善规划管理机构设置,增强基层组织规划管理的主导权,保障规划实施,确保各项建设用地使用和安排按照规划进行。

4.4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

在重点镇规划和建设中应始终秉承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立足内部挖潜,合理优化城镇用地结构,充分利用闲置与低效率的土地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

[1] Chapin FS, Kaiser EJ. Urban Land Use Planning(3rd ed.)[M].Champaig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67.

[2] Dipasquale D. Urban Economics and Real Estate Markets[M].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Hall, 1996.

[3] Koopmans TC, Beckman MJ. Assignment Problems and th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J].Econometrica,1957(1):53-76.

[4] Wheaton WC. Urban residential growth under perfect foresight[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82(12):1-21.

[5] Harvey D. Class Monopoly Rent, Finance Capitals and the Urban Revolution[J].Regional Studies,1974(8):239-255.

[6] 刘盛和,吴传钧,陈田.评析西方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论研究[J].地理研究,2001(1):111-119.

[7] 郑新奇,孙元军,付梅臣,等.中国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合理性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5):4-10.

[8] 鲁春阳,杨庆媛,文枫,等.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1):102-10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31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88-200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张中胜)

Urban Construction Structural Land and Its Optimized Strategy of the Key Towns in Huai'an

ZHANG Xiao-xia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1 China)

The key towns are the focu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the node and link in an urban system. Rational use or not of land for construction will affect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for key town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status of lands for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structure of construction land use an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are analyzed.

key town; construction land structure; strategy optimization

2016-07-17

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指导项目(2014ZD17、2015ZD51);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HAR2015010)

张小侠(1977-),女,江苏淮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城乡规划与设计研究。

F292

A

1009-7961(2016)05-0064-05

猜你喜欢

城市用地淮安市城镇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SOFM网络下的深圳市城市用地功能识别分析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环滇池地区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脱钩分析
实施低丘缓坡 集约利用土地 破解城市用地瓶颈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