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腐生肌膏创面外敷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疗效观察
2016-11-30龙承,朱勇
龙 承,朱 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 长沙 413000)
祛腐生肌膏创面外敷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疗效观察
龙 承,朱 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 长沙 413000)
目的 探讨祛腐生肌膏创面外敷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6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2组均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再予祛腐生肌膏切口外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比较2组感染后第1,3,7天切口分泌物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中hs-CRP、PCT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而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CRP、PCT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创面分泌情况均呈逐渐好转趋势,2组在感染后第1天创面分泌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创面分泌物评分在第3,7天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祛腐生肌膏创面外敷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创面分泌物,促进伤口愈合,其疗效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反应相关。
祛腐生肌膏;外敷;髋关节置换术;切口感染
髋关节置换术为骨科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人群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广泛运用于临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但是术后感染风险仍存在,不仅影响预后,而且可能造成败血症、死亡等严重后果[2]。笔者结合传统中医优势,认为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病机为热毒内聚、气滞血瘀,故采用祛腐生肌膏创面外敷以祛腐拔毒、化瘀生肌,通过观察相关炎性因子及创面分泌物情况,旨在探讨其疗效机制,为向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参照《人工髋关节外科学》[3]中髋部病变手术诊断标准,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单侧股髋关节置换术;年龄50~75岁;术前无合并感染;知情并签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高血糖、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等疾病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者;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艾滋病、癌症等疾病者;住院期间依从性差或自动退出者。 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3~74(63.67±3.08)岁;股骨颈骨折27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4例。研究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51~75(63.58±3.12)岁;股骨颈骨折28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①常规内科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抗炎等。②切口清创。局部切口采用络合碘消毒、生理盐水洗净后,除去腐肉,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及络合碘消毒,然后予凡士林纱布外敷,无菌纱布包扎固定,1次/d,疗程10 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切口外敷祛腐生肌膏,药物组成:珍珠母、龙骨、制乳香、制没药、血竭、儿茶、三七、轻粉、冰片、朱砂、制象皮按10∶10∶4∶4∶4∶4∶4∶2∶1∶2∶3比例研末,由本院药剂科熬制成膏剂,贮存备用。首先局部切口采用络合碘消毒、生理盐水洗净后,除去腐肉,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及络合碘消毒,然后将祛腐生肌膏敷于无菌凡士林纱布上,外敷切口处,最后无菌纱布包扎,1次/d,疗程10 d。
1.3 观察指标 ①炎性指标: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水平。②创面分泌物:比较2组在感染后第1,3,7天切口分泌物情况,0分:创面鲜红无分泌物;1分:创面分泌物未渗透1块标准无菌纱布;2分:创面分泌物渗透1块标准无菌纱布;3分:创面分泌物渗透≥1块标准无菌纱布。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疗效标准。痊愈:患者创面完全愈合,形成坚实瘢痕,观察1周未再发生溃烂;显效:患者创面减少≥75%,症状明显缓解,新鲜肉芽组织;好转:患者创面减少25%~75%,症状较前改善,较新鲜肉芽组织;无效:患者创面减少<25%,肉芽生长较少,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2组治疗后血清hs-CRP、PCT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创面分泌物情况比较 治疗后2组创面分泌情况均呈逐渐好转趋势,其中2组在感染后第1天创面分泌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创面分泌物评分在第3,7天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创面分泌物情况比较±s,分)
注:①与第1天比较,P<0.05;②与第3天比较,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4.026,P<0.05。
3 讨 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一般认为属中医学“急性疮疡”范畴,因外感热毒或火毒而发。髋关节置换术为创伤性手术,损及经络,导致经脉不通;影响脏腑气血,外不能濡养而延长创面愈合。其术后感染,虽伤在皮肤浅层,但创伤损及肌肉,其脓血郁积较深,故患者感染处伴红、肿、热、痛等症状,故名“疮疡”。疮口不收,新肉不生,腐肉不去而自溃,影响疮口愈合,恶化不断,加重病情。《外科正宗》指出疮疡者“化腐瘀,方可得愈”,即影响创面愈合主要因素为“腐”和“瘀”,故治疗上应祛腐拔毒、化瘀生肌。
祛腐生肌膏来源于《千金翼方》,其组方为珍珠母、龙骨、制乳香、制没药、血竭、儿茶、三七、轻粉、冰片、朱砂、制象皮。方中珍珠具有清热解毒、安神定惊、收湿敛疮之功,善治疮疡肿痛;与甘寒之龙骨配伍,加强清热解毒、收湿敛疮之功;二者共为君药,发挥解毒敛疮之功。乳香辛温走散,行气活血,对气滞血瘀、疮疡肿痛者能产生活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乳香与没药为传统经典配伍,加强行气活血之功;血竭具有活血止痛、生肌敛疮、止血功效,善治各种疮疡溃烂、跌打损伤等血瘀症;儿茶具有生津止血、清热之功,善治湿疮、溃疡等病;三七具有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止血之功,善治各种气滞血瘀之证;五者共为臣药,发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轻粉为有毒之品,具有攻毒、杀虫、止痒、祛腐之功,善治各种疮疡溃烂之症;与冰片、朱砂配伍,加强解毒祛腐之功,三者共为使药;象皮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活血止血之功,能软坚散结、祛腐生新。诸药配伍,共奏祛腐拔毒、化瘀生肌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珍珠中含大量无机盐、氨基酸、微量元素,具有抗菌、抗氧化、改善微循环、镇静等作用[4];龙骨具有抗病毒、抗氧化、安神镇静等作用[5];乳香、没药具有抗炎、抗氧化、镇痛、凝血、神经保护作用[6];血竭具有止血活血、抗炎作用[7];儿茶具有抗脓血、抗病毒、抗血栓、保护神经作用[8];三七具有止血、抗炎、抗血小板聚集、免疫调节作用[9];轻粉具有广谱抗菌且抗菌力强的特点[10],冰片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11],朱砂具有抑菌、抗炎、镇静作用[12];象皮中含大量胶原蛋白,能促进创面愈合而广泛运用于烧伤、创伤疾病中[13]。诸药配伍,共奏祛腐拔毒、化瘀生肌之功,发挥抗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hs-CRP为全身性炎性反应的非特异性标志物,正常者血清中含量极微,当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后,其在血清中浓度迅速上升,比正常值高数倍或上百倍,引发机体炎性反应。相关研究表明,hs-CRP与感染存在密切关系,还可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故而广泛运用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预后[14]。PCT为激素活性降钙素前肽物质,能客观反应细菌感染,其血清浓度的改变是基于感染程度及其类型而变化的;当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产生大量内毒素,诱导大量PCT生成[15]。故hs-CRP、PCT均能较为客观反映机体感染或损伤严重情况,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16]。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血清hs-CRP、PCT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创面分泌情况在第1,3,7天均呈逐渐好转趋势,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CRP、PCT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创面分泌物评分在第3天、第7天均低于对照组。证实创口感染患者血清中hs-CRP、PCT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的转归呈密切关系,祛腐生肌膏外敷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创面分泌物,促进患者创面愈合,其疗效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炎症反应相关,值得临床参考。
[1] 曹长琦,李锋,张克,等.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8):673-675
[2] 张明德,朱俊峰.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早期诊断[J]. 重庆医学,2013,42(33):399-401
[3] 毛宾尧. 人工髋关节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3-334
[4] 杨丽,刘友平,韦正,等. 贝壳类药材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13,42(12):2900-2992
[5] 张晗,张磊,刘洋. 龙骨、牡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839-1840
[6] 韩璐,孙甲友,周丽,等. 没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3):38-42
[7] 付梅红,方婧,王祝举,等. 血竭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概述[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6):1498-1450[8] 张翠英,郭丽丽,王阶. 原儿茶醛的药理研究进展[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3):338-342
[9] 居乃香,孙静. 三七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北方药学,2014,11(11):90-91
[10] 陆继梅,孟建华,安立,等. 红粉、轻粉体外抗菌作用实验研究[J]. 新中医,2012,44(7):157-158
[11] 魏楚蓉,伍赶球. 冰片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10,30(4):447-451
[12] 周昕睿,王旗,杨晓达. 朱砂的药理及毒理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43-2847
[13] 李春楠,孙佳明,张辉. 象皮和拟替代品猪皮、鱼鳞中胶原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2183-2186
[14] Sanders S,Bamett A,Correa-Velez I,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Reactive protein to detect bacterial infection in nonhospitalized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fever[J]. J Pediatr,2008,153(4):570-574
[15] Ramirez P,Garcia MA,Ferrer M,et al. Sequential measurements of leves in diagnosing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l[J]. Eur Respir,2008,31(2):356-362
[16] Fu Y,Chen J,Cai B,et al. The use of PCT,CRP,IL-6 and SA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for an early distinction between candidemia and Gram postitive/negative bacteremia[J]. J Infect,2012,64(4):438-440
朱勇,E-mail:doczhu2013@aliyun.com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1.037
R684
B
1008-8849(2016)31-3516-03
2016-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