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构建起“筑梦空间”
2016-11-30刘英
□ 文/刘英
“一带一路”构建起“筑梦空间”
□ 文/刘英
该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世界是平的”,也是分的:内陆与海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核心与边缘……彼此相互联系,却又差别巨大,颇有点中国的一句古话—“咫尺天涯”的味道。但是,不同文明之花却都要在“一带一路”上绚丽绽放。在这一过程中,“合和文化”、“互联互通”等中国理念将成为中国韵味的普世价值,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具有普适性的人文理念和终极关怀。正如中央党校“一带一路”重点研究课题主持人、“一带一路百人论坛”首席专家赵磊在书中所言,“‘一带一路’除了经济利益之外,在文明层面正在弥补中欧之间的认知鸿沟。在中国人的眼里,西欧不再是冷漠僵硬的‘城堡’;在西欧人的眼中,中国不再是刻板的‘城墙’。”可以预言,世界中心正从以“美国—大西洋—欧洲”为核心的“基督教文明圈”逐渐转向以“中国—大西洋—西欧”为核心的“多元文明圈”,尤其是亚投行的成立使西欧国家成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朋友圈”。
“一带一路”绝非简单的一条“带”、一条“路”,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是文明融新的实施方式与实践。“一带一路”的成功,不仅是经济事件,更是文化事件,是中国文明崛起的标志,更是把人类的四大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串在一起,通过欧亚非的互联互通,推动内陆文明、大河文明复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整合丝绸之路文明圈内的无限资源,并最大限度地激发沿线国家、人民的认同感、凝聚力、自尊心和创造力,沿线各国不但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并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中,抛弃“零和游戏”和“丛林法则”,推动发展中国家脱贫致富,推动新兴国家成功崛起。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文明的融新之道。“一带一路”的理念和定位,不但是探索国与国合作的新模式,也是探索全球治理、塑造另一国际秩序的新模式。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整个欧亚大陆的每个国家都会从中受益。
历史上,亚欧大陆始终是世界文明中心。尽管欧洲的海洋文明扩张直至二战结束,直至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但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等经济危机及国际安全迫使欧洲人认识到,只有欧亚各国携手,各国才能在求同存异中兼容并蓄、共生共荣。赵磊认为:“一带一路”作为一条务实合作的经济走廊,其重大意义不仅在于经济发展,更在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从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再造中国文明。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正如“一带一路”愿景所宣示的,“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并“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中国与周边、中国与世界才能实现“不设置障碍”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