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纳高山云水近—赵凤岐先生的山水世界

2016-11-30杨浩莹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云烟画室作画

□ 文/杨浩莹

心纳高山云水近—赵凤岐先生的山水世界

□ 文/杨浩莹

赵凤岐

河南宝丰人,汉族,民革党员。1969—1974年师从赵望云先生,学习中国画山水,同时赵振川先生指导素描与速写。1977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陕西美协会员。

赵凤岐先生,著名中国山水画家。一位汲取了东西方艺术的“灵魂画家”,一位把作品当“孩子”滋养的画家。他走遍祖国的大山名川,默默耕耘。春去秋来,匆匆数十载,把对山水的那份真挚情感,落墨于自己的作品。他画笔下的水,从来不曾波涛汹涌,总是安静地流淌着,像港湾一般温暖包容;他的云雾,从来不曾打扮自己,或轻描淡写,或弥漫变幻,像花季的少女清纯的微笑着……山谷空灵,鸟鸣莺啼,水波荡漾,扁舟自平。澹远恬静,唯美至极,充满诗意。

和赵凤岐先生的相识,还是去年春应张鸿均老师相邀,一起去了西岐雅轩画室。他的画室颇大,笔墨纸砚一应俱全,整洁有序,可容多人同时作画。我们一行数十人,品茶、作画、交流,让我有幸欣赏到了他的作品。

赵凤岐先生早年师从赵望云,学的是中国画。青年时代在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专修水粉、油画。从俄罗斯回来的周本义、杨祖述老师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俄罗斯绘画讲的结构与光影,法国印象派绘画讲的光与色,对当时只有20多岁的赵凤岐给予了莫大的滋养。

赵凤岐先生认为,中国画是线的艺术,是二维艺术。油画是面的艺术,是三维艺术。怎么有效的秉承传统又能创新,使二维艺术有些增进,诞出一个健康的正品,又不落俗套,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

观赏他的作品,不难看出,先生用墨极其讲究,不论画幅大小,都亲自砚墨。国画典型的“线”,被他埋在了“面”里。他的皴也是与众不同,带有部分的油画笔触,短线频频,涩劲有力,变化丰富且厚实。整个画面第一眼,你几乎不会感知到线,但细心观察到处都有线。我一直不理解他的“线”为何埋在“面”里,他说线也有虚实,虚更能让“意”传神。我瞬间顿悟,虚无、无界限是他所要表达和追求的境界。正如他说,“万物无界限,且息息相关,画也一样,山与山相关,树与树相关,云与山相关,山与水相关……它们是密不可分的”。他中西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好比太极,一切为己所用。我心里暗暗称奇,这是“赵氏”皴吗?若是“赵氏”皴,就太高妙了。

赵凤岐先生作画,一旦起笔,则入无人之境,心中丘壑纵横,笔下气韵万千。古拙简劲而又法度甚严,着眼处旷达高雅,其挥洒间,极天地之大观,得山水之清气,落笔而就。每次看他作画,都诧异于他的巧思妙想为何总是源源不断,层出不穷。我想,这和他丰富的学识是分不开的。

“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这是他挂在画室的一幅对联。先生对山水是多情的,对恩师也是多情的。仔细想想,他的画中有许多云,如《云烟人家》《云烟太行》《万仙山云烟》《云烟汉水》等等无数幅“云篇”。几十年来,他一直在守望云,我想他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缅怀老师。

“山水总归诗格秀”,这是纳兰性德的诗,也是赵凤岐先生常引用的一句话。赵凤岐先生的作品读来就是一首首诗,一首首广义唯美的诗,充满着韵律之美,凝练之美。“清风随我意,山水候知音”,每读赵凤岐先生的山水作品,仿佛看到他,一笔墨,画在幽林深深的地方,静心聆听着流水潺潺;又一笔墨,画在一棵空谷之树的枯荣面前,以基督慈悲之心,悄然参悟透了一场生命的真谛;再一笔墨,画在气骨凌云、逸气出尘的丘壑平川旁,深情明白了山川蕴含的静水流深、道法自然的秀美世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赵凤岐先生一生孜孜不倦,临池不辍,他胸怀山川,情系江河。他用心,用情,用笔,用他独到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的道路上不停思索,不断创新,必将攀上更高的艺术顶峰。

欢迎读者加入“2016绿页”之旅。

来稿请发送电子信箱:ed66@vip.sina.com

猜你喜欢

云烟画室作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老鹰画室
墨水作画
第一批孩子慧智画室随笔
烤烟新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对比分析
指纹来作画
司马云烟
创意画室
水云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