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角下中国电视纪录片研究*

2016-11-30佟延秋

山西青年 2016年22期
关键词:纪录片时期数量

佟延秋 宋 阳

1.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2.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



大数据视角下中国电视纪录片研究*

佟延秋1**宋 阳2**

1.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2.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

2012年,中国纪录片开始发力,不断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国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国内外观众和媒体的一致好评。本研究的目的是要从数据的角度探讨建国以来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脉络。文章以大数据作为研究方法,对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概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往往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巨大变迁,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主体、价值内涵以及实现价值的方式也不一样。纪录片创作价值体系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使得不同时期的纪录片在角色定位、价值导向、表现形式、作用方式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

电视纪录片;大数据;受众

“大数据”早见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于2010年撰写的《经济学人》一书。“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自许多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1]这些数据可能得自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网站、顾客来访纪录等。2013年1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著的《大数据时代》一经出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早年,大数据只被用来研究经济发展,作为一种制定经济策略的研究方法,随着这种方法研究领域的扩大,大数据被引入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

目前,“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文化产业,虽然对我国的电视纪录片产生的影响还没有显现,但这并不妨碍其在纪录片中的运用。如在纪录片策划阶段,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纪录片受众特点;在纪录片拍摄完成并上映以后,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分析该片的传播效果、对受众的影响等,从中获得反馈。

一、纪录片概述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再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2]英国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在1926年发表了一篇评论罗伯特·弗拉哈迪影片《摩阿纳》的文章里,率先使用了documentary一词,并将纪录片定义为:纪录片应当是对真实事物做一种有创意的处理。[3]美国电影学者布鲁斯·卡温对纪录片的定义是:纪录片是对所呈现的事实材料强调其特殊面向,或提出特殊观点的电影。

(一)国内受众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理解

九十年代以前,观众对电视纪录片的认知还停留在纪实新闻或电影上,对电视纪录片的认识相对缺乏。随着纪录片数量的增多,观众对纪录片的认知程度有所提升,但也并非每一部作品观众都能准确地判断该片是否属于纪录片。2013年,央视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做了一个调查。题目为:“您认为《舌尖上的中国》是什么类型的作品?”选项有:电视栏目、新闻、电视剧、电影、纪录片。受访者根据自己对《舌尖上的中国》的认知来判断该作品的类型。[4]

图1 《舌尖上的中国》受访者对该片的类型判断图

虽然《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传播范围较广的电视纪录片,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清楚地知道该片的类型。通过调查得知,62%的受访者认为《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片,25%的受访者认为该片是一档电视栏目,还有少部分人群认为《舌尖上的中国》是电视剧、新闻、电影等类型。

(二)国内纪录片的三个维度

第一,时间维度。一般认为,1958年是中国电视纪录片真正意义上的开端。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放映的新闻纪录片《到农村去》和同年播出的反映河南信阳地区抗旱事迹的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该片的上映拉开了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序幕。

第二,空间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是由中国人主创,通过镜头记录发生在中国或其他地区有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人物等事件的电视纪录片。1980年,中日合作拍摄的纪录片《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国电视第一次对外开放协作和中国第一部电视系列片这两个第一;同年,中日合作拍摄纪录片《话说长江》,成为中日二度合作的又一高潮。

第三,传播平台维度。不少观众对电视纪录片的播放平台存在认知上的误区,认为只有通过电视媒体播出的纪录片才是电视纪录片,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纪录片已经成为现阶段观看纪录片的趋势。

二、大数据视角下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脉络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六个时期:第

一,建国初期纪录片时期(1949-1957);第二,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1977);第三,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第四,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8);第五,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2008);第六,商业化纪录片时期(2009-2015)。[5]

表1 中国电视纪录片特征简表(*数据来源于百度百科、中国纪录片网等平台的搜索整理)

如果将表1中的内容分别置于时期-数量维度、时期-GDP数量维度的话,便可以得到图2和图3两个图,来说明不同时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特征。

图2 我国电视纪录片数量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建国初期,纪录片的数量较少,这个时期的纪录片只是现实了纪录片的单纯记录功能,对纪录片的认识尚未成熟;自1958以后,纪录片的数量渐增,但由于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国民精力大都放在文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导致此期间的纪录片数量较少,且一些优秀的纪录片在文革期间被禁播或被焚毁,已无从考证。90年代后,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在数量上逐年增加,尤其在社会化纪录片时期和商业化纪录片时期的上升幅度最大。社会化纪录片时期的纪录片数量是前一时期纪录片数量的5倍,商业化纪录片时期的纪录片数量是上一个时期纪录片数量的4倍。

图3 1958年以来电视纪录片与我国GDP发展趋势图

从图3可以看出,1958年以来随着我国GDP的增长,电视纪录片的数量也随之增长。而且纪录片数量增长的拐点也与我国GDP增长的拐点相吻合。在中国文化传统与现实体制中,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纪录片创作的发展就是受到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大环境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相比于纪录片创作领域、信息传播领域自身不断发展的技术性变革,来自国家、社会、市场等外部力量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更大。

三、结论

本研究回顾并分析了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探究了不同历史时期下电视纪录片的数量、特征,以及与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环境、文化发展的关系。运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置于国家宏观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背景作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考察视角。

虽然本研究收集和使用了大量数据用于展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但现有资料不能反映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全貌,这是因为受资料获取手段的限制。总体来说,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中国电视纪录片目前的现实状况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1]徐华,尹丽雯.大数据对社工行业发展的影响浅析——兼论数字化助人产业的开发与运营[J].中国社会工作,2016(13):38.

[2]施为民.西方纪录片的风格演变与本土创作策略[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5-89.

[3]王蕾.纪录片的分层“呈现”[J].有线电视技术,2012(8):92-93.

[4]张同道,胡智锋.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M].科学出版社,2013:145.

[5]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话语权与话语方式的演进[J].电视研究,2009(04):32-34.

*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6SKgh022);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5SKG084);重庆市社科联项目(项目编号:2014PY46)。

** 作者简介:佟延秋(1980-),男,汉族,辽宁人,硕士研究生,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纪录片创作,bioFET;宋阳(1982-),女,汉族,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生,重庆医科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J

A

猜你喜欢

纪录片时期数量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统一数量再比较
开心一刻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头发的数量